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1167章 名利雙收

  周忠倒也坦然。“易云,圣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災異之說雖有牽強之處,卻也有教化之用。天命無常,惟有德者居之,故有三代秦漢,五德終始。若天道自行,與人無關,則秦何以亡,漢何以立?臣愚鈍,請陛下、殿下教誨。”

  伏壽略作思索,回頭看了劉協一眼,有些為難。

  這事不僅關系到儒門的災異學說,更關系到五德終始——換句話說,關系到大漢皇權的合法性——是一個不太好回答的問題。

  如果只是前者,她還能代替劉協應付一下,后者就不是她能解決的了。

  僅是辯論,她或許可以找些理由,是否要堅持五德終始之說,必須由劉協來做做決定。

  劉協笑了。

  該來的都會來。正如哥白尼發表日心說時擔心宗教裁判所一樣,在東方發展自然科學,也不避免的會和天人感應學說正面相遇。

  宗教依靠壟斷對圣經的解釋掌握權力,儒家則依靠壟斷對天命的解釋獨占朝堂。

  “周公,正因為天人有感應,人當法天象地而行事,更應該花力量研究天道。只有知道了真正的大道,才能依道立法,依法治國。五德終始本是前賢對天道的解釋,周公應該自信,今人不亞于前賢,如果天道有新的發現,自然會有新的理論來適應。易云三易,唯易不易,豈可固守成說,而拒絕新知?”

  周忠忽略了劉協的反問,追問道:“陛下依然相信天人感應?”

  劉協點了點頭。“相信。人生天地之間,豈能與天地沒有感應?至少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證據能夠否認這一點。”

  周忠遲疑了片刻,楊彪說道:“此乃大事,非一言可定。司空不妨且回座,觀看歌舞,共迎新年,然后再慢慢思量。”

  見天子并不否定天人感應,周忠也就放心了,順勢躬身施禮謝恩,回到了座位上,繼續看歌舞。

  在周忠與天子、皇后對話時,虞翻一直在喝酒,根本沒往這邊看一眼。見他如此鎮定,趙爽也松了口氣,穩穩地搖動手輪,演示天象,又邀請人上前,從安裝在地球上的小管實際體驗觀星,尤其是天文上一直比較難以解釋的火星逆行。

  火星逆行是一種視覺誤差,用傳統的地心說天文學解釋起來比較復雜,可是用日心說來解釋就簡單多了。當有人看到火星明明是順行,但是在視野中卻出現了逆行時,不禁大為嘆服。

  雖然他們一時半會還是難以接受趙爽的學說,卻也認識到趙爽的這個觀點并非臆測,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更重要的是簡潔。

  用這個模型來解釋火星逆行無疑更合理。

  劉協也很好奇,主動上前欣賞了一番,只不過他關注的重點不是日心說,而是這個模型本身。

  他知道講武堂的工藝手平高,畢竟是集中了這個時代最聰明的一群人,又有改進渾天儀、發明地動儀的張衡近距離激勵,在制作模型上很有一套。可是眼前這個精巧的模型還是讓他很歡喜。

  經過幾年的努力,張衡的手藝算是傳下來了,不用擔心失傳了。

  技術就應該不斷發展,而不是失傳。

  劉協對趙爽說,仔細驗證、完善你這個猜想,等得到學者公認的那一天,朕給你授爵,讓后人都知道你的功績。

  趙爽大喜過望,連忙謝恩。

  他雖然知道華佗因醫術而封侯的事,但那是因為關系到皇后和皇嫡子,他本來從來沒想過因為學術上的成就封侯。

  “謝陛下。”

  眾人見了,也大為驚訝。

  雖說現在不是非功不能封侯的時代,但封侯依然是普通人——甚至是官員無法企及的恩賜。趙爽因學術而封侯,讓無數上不了戰場,又做不了三公,只能做做學問的讀書人心動了。

  最心動的就是周群。

  趙爽這個發現與他有關,甚至可以說,如果他愿意下功夫去研究,就等不到趙爽來發表這個成果了。現在趙爽離封侯只差一步,而他卻只能在一旁看著,別提多后悔了。

  再想到之前薦書會上與冠軍的獎金失之交臂,短短幾天時間內就錯過了兩次機會,他恨不得抽自己兩個大耳光。

  這時,皇后伏壽說道:“陛下可以封侯,臣妾就賞賜點俗物吧。來人,賜趙爽十金,錦兩匹。”

  有侍女上前,將十只金燦燦的金餅、兩匹燦若云霞的錦擺在趙爽面前。

  趙爽再次謝恩。

  看著趙爽名利雙收,不少人都眼熱了。更有貴婦人盯著趙爽仔細打量,考慮著宴后打聽打聽這個前途無量的少年有沒有婚配。

  這種佳婿,天下難尋。

  晚會的氣氛被推上了高潮,無數人向趙爽祝賀,也有人悄悄地向虞翻祝賀。

  但凡了解點朝廷權力形勢的人都知道,這一次江東人露臉了,虞翻就是最大的功臣,將來還會有更多的江東人進入講武堂。

  荀或看在眼里,也琢磨著自己是否也該加大力度,支持石韜、孟建等人搞研究。汝潁人在講武堂的實力有限,在農學堂卻根基深厚,而且農學又是目前最急需突破的實學。

  一石激起千層浪,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對即將到來的建安九年充滿了希望。

  劉協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他當眾宣布支持趙爽研究,并許諾封侯,就是希望借這個難得的機會,將朝廷重視實學,重視真正的學術研究的態度傳遞出去,讓更多的才俊打開格局,不要只盯著做官這一條路。

  最聰明的人應該做學問,而且是自然科學。

  沒有自然科學的發展,人文科學也只能在小圈子里打轉,不會有什么突破。兩千年后,說起思想,還是老子、莊子、孔子,可是用來發展自然科學,別說兩千年,兩百年就能讓世界大變樣。有了技術上的代差,落后民族再想憑著野蠻、血性屠戮先進文明的機會就再也不存在了。

  到了那一步,五胡不可能亂華,女真、蒙古人也不可能入關,盎格魯海盜也只能跪在地上唱征服,乞求華夏文明的恩賜,并以能做大漢的狗而為傲。

  和那些強盜講道理是沒用的,刀劍是他們唯一聽得懂的語言。

  未來已來。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