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1206章 立法之本

  高柔與劉協一見如故,談得非常投機。

  剛起程南行的時候,他還非常擔心。一方面是周忠的影響,另一方面他自己也聽說了不少事,覺得天子并不是一個容易相處的人,尤其是他還有著陳留高氏的世家身份。

  如果天子要刁難他幾句,他一點也不意外。

  他也做好了準備。

  但他完全沒想到,天子不僅沒有刁難他,反而非常信任他,開誠布公的表示要以王道為念。

  天子要踐行王道并不是什么秘密,卻不是所有人都相信。

  覺得天子踐行王道只是嘴上說說,為打壓世家、強行度田找借口的人大有人在。

  畢竟天子雖然還權司徒、司空,卻沒有完全放手,干涉兩府公務的事常有發生。去年的海外逃歸案最終判處得那么重,其中一個根本原因就是天子震怒,直接干涉了司空府的決定。

  如今要變舊法、立新法,天子會不會將私心寫入成文的法律,很多人是有顧慮的。

  司空周忠就是顧慮最重的人那一個。

  現在與天子見面,天子堅定不移地說要以實現王道為目標,態度真誠,毫無掩飾,高柔總算是松了一口氣。

  有了這個前提,接下來的事就好辦了。

  兩人隨即討論了秦法以來的源流、得失,為律學堂的創建和新法的制定定下基調。

  具體的條文,劉協沒有多說,這方面不是他的專業,也毋須他操心。

  他看重的是新法的原則。

  為此,他鄭重地向高柔重申了四民皆士的兩點意義。

  一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大家都是士,不能因為你是讀儒經的就高尚一些,我是修木學、醫學的就低人一等。禮不下庶人那一套暫時不論,將來制禮的時候再考慮,但刑不上大夫不要再提了。

  刑不上大夫本是給貴族留體面,但事情發展到現在已經變了味,變成了權貴枉法的借口。

  這種事實上的不平等必須在新法中予以遏制。

  如果犯了法,一律平等。該殺的殺,該流的流,該徒的徒。

  二是法律是底線,不能強人所難,尤其是不能逼百姓造反。

  秦法之所為惡,就惡在他剝奪了百姓的其他選擇,讓百姓除了耕戰之外,沒有任何出路。不僅如此,秦法還利用苛刻的條文設下陷阱,使百姓動輒觸法,一不小心就成了罪犯,成了國家免費的勞動力,被敲榨至死。

  漢承秦制,漢初的法律同樣嚴苛。后來經過儒學改造,相對寬松得多,卻又走向了另一個極端,不僅沒能修正秦法失敗的因素,反而毀掉了秦法成功的因素。

  對權貴寬容。

  看似南轅北轍,卻殊途同歸。

  對權貴寬容的結果,就是對百姓不利。權貴、豪強們利用自己的優勢,大肆兼并土地,卻將承擔賦稅的責任推給百姓,最后逼得百姓走投無路,只能揭竿而起。

  他們不能耕,只能戰,而且不是為國為戰,是為自己的生存而戰。

  相比于秦國的耕戰制度,看似寬仁的漢法造成的后果卻一點也不寬仁。

  高柔對劉協的觀點并不完全認同,但他也承認,兼并問題是導致漢末大亂的重要因素。之所以導致這一點,與儒家對法家的改造有一定的關系。

  在制定新法的時候,必須加以考慮。

  學術的研究可以做長遠考慮,為零陵甚至江南諸郡培養官吏的進程卻不能慢,劉協與高柔商量,先對零陵郡的郡縣主政及執法官員進行相關的培訓,讓他們了解相關的制度,并對執行中的一些疑點難點進行厘清。

  地方官員是與百姓接觸最密切的人員,他們能否依法辦事,直接關系到百姓的感受。

  很多時并不是朝廷的法令有問題,而是地方官員執行的時候或有意或無意的走了樣,使百姓無法承受,不得不奮起反抗。

  當然,有時候有法不依也是出于無奈。朝廷制定的條文不考慮地方執行的難度,過于想當然,地方根本執行不了,只能當個擺設。

  劉協要求高柔多與學員交流,了解地方執行時遇到的問題,將來反應到新法的制定中去。

  高柔欣然答應,同時也提醒劉協,要做到這一步,不僅需要時間,更需要人手,當然不可避免的也會消耗更多的財力、物力。

  劉協笑了。他提醒高柔,之前就說過,立法以實現王道為目標。如何才能實現王道?自然是每個人都有美好的未來。

  只要不違背這個目標,適當的加大投入是應該的,也是必要的。

  這就像投資一樣,如果一分投資能帶來兩分效益,為什么不投?不僅要投,而且要加大投入。只有當投資超過可能帶來的效益時,才需要考慮控制投資,以免得不償失。

  說到這里時,劉協意味深長的提了一句,就像當初鄧太后擴建太學。

  鄧太后擴建太學,增大了朝廷開支,卻不能發揮太學生的價值,反而讓交游、議政之風盛行。太學生不治學,整天忙著互相吹捧,高談闊論,甚至聚眾鬧事,影響朝政,那就是投資失敗的先例,后患無窮。

  這樣的事,不能再出現。

  高柔深以為然。

  劉協隨即下詔,命零陵各縣選派與執法有關的官員,輪番到郡治來接受培訓,為期三個月。爭取一年時間內,對所有人員進行一次教育,并從中挑選適合深造的人,籌建律學堂。

  之所以從在職的官員開始培訓,除了能立竿見影的提高施政效率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

  零陵郡的教化推廣太慢太遲,識字的人很少。但凡能識幾個字的,大多已經在郡縣為吏。那些沒什么機會入仕的人既沒有條件,也沒有意愿去讀書。

  有這時間,進山采點藥材、獵點野物不好嗎?

  所以,在高柔負責培訓官員、籌建律學堂的同時,劉協還要為另一件事做準備。

  振興工商,創建縣學堂,普及教育。

  人才是基礎,連字不認識,還談什么發展。

  而在普及教育的同時,想辦法提高生產力,提振經濟,讓更多的人脫離簡單的農牧漁生產,也是必備途徑。

  如果不能致富,讀書就沒有動力。

  所謂讀書為明理,只是少部分人的追求,不可能是絕大部分普通人的信仰。

  對普通人來說,讀書首先是為了穿衣吃飯,穿更好的衣,吃更好的飯。

  所以,高柔在招收學員的同時,還有一件更重要的事要辦。

  對之前被抓的地方豪強進行審訊、判決。

  (本章完)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