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1230章 保持冷靜

  「我?」韓融很是詫異。

  「除了韓公,我想不出誰更合適進言。」辛毗拱手再拜,懇切地說道:「天子是知恩圖報之人。韓公致仕多年,一直未向天子開口。若能進言,天子多少會給幾分薄面。」

  韓融斜睨了辛毗一眼,斜睨著身上的白熊氅。「沒想到你辛佐治也會用這種手段。」

  辛毗連忙搖手。「韓公千萬別誤會。就算沒有這件事,我也應該表示一下心意。」

  「那你倒是說說,我如何進言,才能保住這張老臉,不至于晚節不保。」

  見韓融語氣松動,辛毗笑了。「韓公可知天子重劃州境,并要安排駐軍的事?」

  韓融一臉茫然。「自孝武設刺史部以來,十三州便是成例,為何突然要改?」

  「刺史部原本只是監察,依戶口而分,實際上有諸多不便。尤其是涼州,東西兩三千里,刺史根本不可能顧及全境。涼州多叛亂,與此有關。天子計劃重新劃分州境,欲使各部駐軍轄區相近,便于守邊,而不是疲于奔命。」

  「這和汝潁人有什么關系?」

  「增州,駐軍,需要大量的官員、將領。只要能入仕,以后在哪兒入籍都無所謂。」

  韓融恍然,輕輕點頭,只是神情并不輕松,甚至有些不安。

  「韓公擔心人數太多?」

  韓融輕嘆道:「我雖隱居鄉里,卻還算關心時政,知道天子對汝潁人的戒備,只是一直把握著分寸,才沒有引起黨錮那樣的大案。如果汝潁人想借此機會脫困,勢頭太猛,會不會……」

  「的確有這個可能,但正因為后果嚴重,才要擺在明處。」辛毗輕拍欄桿。「若是一兩個人,借著汝潁人的引薦,根本不用驚動天子。可是現在人太多了,知名的就有數十人,總數在百人左右。如果不事先通報天子,將來被有心人上奏,反倒無法解釋。這是個問題,天子想必也知道。如果一定要解決,擺在明處,總比私下里操作更好。」

  韓融明白了辛毗的意思,也覺得他說得有理,便輕輕點了點頭,表示認可。

  「公達也是這么想?」

  「是的,但他身為幽燕都護,不宜出面。」辛毗頓了頓,又說道:「手握重兵,一舉一動的影響都太大,不能不小心從事。」

  韓融滿意地點點頭。「既然如此,這件事就由我出面吧。開誠布公,除此舊疾。」

  「謝韓公。」

  「你不要急著謝我,我還沒有說完。」韓融說道:「既然由我出面,何時說,如何說,就由我決定,你們不能催我。」

  辛毗愣了一下,隨即又道:「這是自然。」

  「陛下,這個韓公是誰,竟有如此面子,一到宛城,就驚動了這么多人?連很少上書的唐夫人都有書信來。」小橋拿著一封剛收到的文書,歪著頭,疑惑不解。

  正歪在床頭看書的劉協將目光從書上挪開。「唐夫人的書信?」

  「嗯。」

  「拿來我看。」劉協放下了書,坐了起來。

  小橋更加疑惑,看著劉協。「陛下要親自看?」

  劉協從她手中取過書信,展開。通常來說,私下上書,他一般是不親自讀的,由大橋、小橋讀,告訴他大致內容即可。

  漢人重禮節,說正事之前,往往要說一大堆客套話,給天子上書尤其如此。他沒時間看這些,要么聽關鍵的要求,要么聽個大概,知道某人問安。

  但唐夫人很少給他消息,有也是在荀文倩的書信里提兩句,像這種專門寫信的機會并不多。

  看完書信,劉協也有些意外。

唐夫人說的是老臣韓融到了宛城的事,與  之前其他人提及的情況不同,唐夫人多說了幾句,描述了與韓融見面的過程,以及韓融在宛城的行蹤,最后還提到了辛毗與韓融見面的事。

  劉協放下書信,心生疑惑。

  之前楊彪有奏疏來,提到韓融,說是與交州士燮兄弟有關。

  難道辛毗也想為士燮兄弟說情?

  荀攸呢,是不是也在在里面摻一腳。

  汝潁人交游廣,即使門生故吏滿天下的汝南袁氏受挫,其他人的影響力依然不可小覷。這些年,因為黨錮的事,他一直在關注汝潁人,防止他們跳出來。現在看來,該來的還是來了。

  老臣韓融沒什么大礙,掀不起什么風浪,但荀攸、辛毗的動向卻不能掉以輕心。

  幽燕都護府直接關系到北疆以及幽州、冀州的穩定。

  「如果還有關于韓融、辛毗的消息……」劉協想了想,又道:「包括幽燕都護府的,一律優先處理,由我親自過目。」

  見劉協神情凝重,一向俏皮的小橋也緊張起來,連忙應了一聲。「之前的也要調過來嗎?」

  劉協滿意地看了小橋一眼。「明天再去辦吧,倒也沒這么急。」

  小橋將文書收好,準備洗漱休息。

  看著忙前忙后的小橋,劉協突然想起周瑜來,接著又想到了孔融。

  之前接到消息,周瑜將孔融留在狼居胥山附近,自己去了西域。這個結果不在他的計劃之中,也不知道孔融能否適應草原上的生活。

  萬一孔融死在草原上,那就有點難看了。

  說實在的,他不太理解周瑜這么做的動機,但他感覺到了一種說不出的沖動,一種年輕人才有的沖動。從東到西,從南到北,這種沖動無所不在,漸有浩蕩之勢。

  這當然是他期望的局面,但期望不等于就能放松警惕,甚至一擁而上。

  頭腦過熱,是會出問題的。

  對治國而言,最忌諱的就是頭腦發熱,情緒一來,拍拍胸脯就做決定。

  必要的時候,不僅不能頭腦發熱,還要適當地澆一點冷水。

  至少在他看來,大舉西征的條件還沒有成熟。他更希望能等到蒸汽機的相關研究走上正軌,甚至是造出了原型機,鋪設了第一條鐵軌之后再做決定。

  歸根到底,文明的底氣是技術,沒有先進的技術做后盾,所謂征服只能想當然。

  戰爭之后的中華,空有文明,沒有技術,也只能挨打。

  臥薪嘗膽七十年,迎來偉大復興的中華,隨著技術差距逐漸得到彌補,文明的優勢才漸漸顯現,才有底氣喊出「我們的征途是星程大海」這樣的豪邁之言,無人能擋。

  「陛下,你在想什么?」小橋洗漱完畢,鉆進被子,見劉協無動于衷,不免好奇的問道。

  「沒什么,我在想……」劉協看了一眼嬌羞的小橋,嘴角輕挑。「如何才能不被眼前的美惑,保持冷靜,以免做出沖動的決定。」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