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12.左耳大戰速7+戰狼

  10月18號,左耳劇組在東門島結束了最后一場戲的拍攝,導演宣布正式殺青,然后殺青宴結束后劇組就地解散。

  歷時兩個月零八天,由袁華主演的第一部電影就這么悄無聲息地結束了。

  基本后續一些宣傳物料,在劇組這段時間袁華他們都拍的差不多了,剩下的大規模宣傳,大概要等到電影上映前夕——

  這部電影目前檔期已經確定,不出意外將于明年4月24日上映,那滿打滿算也就只剩半年左右——

  然后還有后期、剪輯、配音以及送審什么的,應該來說,時間還是比較趕。

  不過還好,畢竟是一部青春片,基本也沒有什么特效要弄,后期這些應該來說還是比較簡單,半年時間應該還是綽綽有余的……

  其實就從這個檔期應該也能看得出來,這部電影其實不太受光線重視。

  因為4月24號這個檔期,正好夾在春節檔和五一檔中間……

  然后這兩個檔期基本上是國內的大熱檔期,你說夾在中間兩不靠多冷清,那不是只能撿些剩飯吃嗎?

  而且四月檔期還有一部大名鼎鼎的票房收割機速7來勢洶洶,前世曾一舉轟下24億票房位列年度第一,一眾國產電影全成了刀下冤魂。

  這部片子暫定4月12號國內上映,比左耳提前上映12天。

  肯定會有一些影響,但畢竟兩部片子受眾完全不同,所以說影響可能也有限。

  除此之外,4月國內也有一部大片和左耳同月上映,那就是大名鼎鼎的戰狼,該片暫定4月2日首映。

  應該說吳景運氣不錯,還好這部片子搶在速710天之前上映,否則票房可就不好說了!

  還好是1不是2,要不然同一個月撞上戰狼2和速7,還排人家后頭上映,那左耳就可以直接投了!

  不過戰狼第一部也拿下了5.4億票房,其實就已經算不錯了!

  不過這部戲投資還蠻大的,賺錢么肯定賺了,要不然就沒有第二部了,但總歸應該是賺的不多。

  不過相對于第二部56.8億來說,這成績屬實不夠看。

  戰狼確實票房口碑齊飛,但即便是袁華想插手,其實也早就沒機會了,畢竟人家戰狼1早在13年9月就已經拍完了!

  當時袁華還在韓國那邊正處在關鍵打基礎時期呢,不過雖然沒辦法出演,但投資還是沒問題的……

  畢竟當時絕大部分人都不太看好這個項目,于是袁華很輕松的就成為了第三大投資人。

  不過戰狼不趕趟倒也不算特別可惜,反正票房也不太特別突出。

  但戰狼2還是可以操作一下,因為里面張瀚演的那個角色,換袁華來演也沒什么問題嘛!

  速7和戰狼基本上就是四月上映的最熱電影了,但是這兩部動作電影和左耳的受眾完全不同,所以說不會分去太多票房。

  真正對左耳威脅比較大的,還得是范兵兵和韓更的新片萬物生長。

  該片先定檔于4月22號,也就是左耳上映兩天前,但后來又改檔到4月17號。

  袁華笑了,提檔5天特意跑去撞速7,真是佩服他們的勇氣!

  而且上映間隔從兩天變成七天,從萬物生長減下來的排片,大概率都會分給左耳,這完全是神助攻啊!

  袁華相信這個改檔,應該和左耳關系不大,因為以萬物生長的配置,他們應該不太把左耳放在眼里。

  畢竟人家那部片的導演是李鈺,提名過威尼斯金獅,然后還拿過柏林銀熊獎。主演是范兵兵和韓更,沙益和吳莫仇客串出演。

  就人家這班底,不曉得把左耳甩到哪里去了!

  左耳這邊唯一能打的牌只有袁華,但人家那邊有大小王——范兵兵+韓更。

  尤其是范兵兵,這兩年真是紅的發紫,甚至今年五月份還去X戰警中打了個醬油。

  基本劇組其他人都對萬物生長畏之如虎憂心忡忡,只有袁華笑而不語。

  因為只有他知道,這部片子注定慘敗,豆瓣評分5.7,然后票房堪堪勉強過億,以范兵兵+韓更這個體量來說,這完全是不可接受的……

  關于這部片子,很多人的評價都是無聊+看不懂。

  至于為什么票房慘敗,影評有一個高贊的回答是說——導演李鈺為了迎合觀眾主動放下身段,從以前拍女人戲轉成拍男人戲,結果轉的太猛大家都不買賬……

  通過這段時間在劇組的生活,袁華突然萌發了一個念頭,僅僅做演員話語權不夠,自己應該參與到幕后制作中去……

  轉導演當然是最好的,但是現在自己能力不夠,財力也不夠,說實話,做導演好像還差點意思。

  這個能力一方面是自己的專業水平,另外也是自己在娛樂圈的咖位不夠……

  演而優則導,在娛樂圈是很常見的事情。而且也有很多成功的案例,比如賈令、黃博、徐爭、吳景等等……

  但基本這些人都是在自己摸爬滾打多年,功成名就之后才轉過去的,沒聽說過自己生涯初期就直接由演員轉導演的……

  而且目前正處在袁華事業的上升期,這段時間對他來說很重要!

  要知道,流量時代的紅利并不是一直存在的,基本上最紅火的也就是15~18這三四年。

  自上面大力整頓“偷稅漏稅”以及下達“限薪令”后,影視行業迎來拐點震蕩洗牌,一大批老牌流量明星從此一蹶不振甚至淡出江湖——

  唯有新的流量藝人還能暫時保持新鮮感,但也早已不復前輩呼風喚雨的昔日盛況。

  前輩頂流藝人基本一水的電影咖,而且還能拿到最頂級IP比如西游伏妖篇、盜墓筆記和上海堡壘,到了后輩這邊基本上就只能演一些網劇了,上星的都寥寥無幾……這待遇已經差太多了!

  即便18年以后碩果僅存的幾位流量藝人,也只是維持表面的風光,其實市場大環境已經變了,他們的生存環境已經受到極大擠壓……

  也許還沒有感覺他們好像突然不紅了,但其實早就已經開始吃老本,但這明顯不是長久之計……

  好幾位明面上看起來依然大紅大紫,但是暗地里早已無戲可拍,只能在各個綜藝節目里打轉勉強維持曝光……

  所以說目前留給袁華的時間并不多,他必須趕在18年之前積累足夠的本錢并完成轉型,才有可能捱過接下來影視行業的漫漫長冬……

  所以說他沒有多余的時間去揮霍,這個時候轉去當導演肯定是不合時宜的!

  因為做演員和做導演是完全不一樣的,一部電影從立項到最終上映,動輒以年作為單位,這袁華可拖不起。

  精心打磨執導一部電影的時間,可能最少足夠袁華同時拍2到3部主演電影或者電視劇,然后再客串3到5部電影,同時還能接拍N個綜藝……

  單從收入和曝光量來說,這兩者基本上也是完全不對等的,風險那就更不用說了……

  拍電影,可能是他三四年之后才會去考慮的事情,目前肯定還是以演員為主……

  既然自己沒時間做導演,那就做出品人和制片人嘛!

  編劇也可,但是編劇說實話沒什么話語權。

  除了導演,剩下的話語權比較重的就是出品制片這兩類了!

  如果同時擁有這兩個身份,有時候甚至話語權不亞于導演……

  在內娛,出品人一般是資方代表或者推廣大使。

  制片人則負責拉贊助找投資,成立劇組、決定導演以及演員人選,負責劇組的日常生活與維持劇組的拍攝活動,以及成片之后的宣傳與播放等一系列事務。

  聽起來好像很復雜,但其實這里面大部分工作,都是可以外包給下屬完成的,真正需要親力親為去做的事情并不多。

  而且這類身份還能變相抬高袁華的咖位,不僅僅是粉絲比較認這個,甚至是行業內其實也是比較認可的……

  一般來說,如果說是純粹的演員,固然能得到其他從業人員的禮遇,但是也僅僅只是表面上的尊重。

  如果說他還兼具了其他身份,比如說某部成功作品的幕后主創,手里還有待開發的新項目——

  那么其他同行可能就不只是尊敬,甚至還要巴結討好了……

  而且如果僅僅是做演員,其實是很難分享到票房紅利的,但如果是自己組局,那么一切都變得水到渠成了……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