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14.太子妃劇組真的窮嗎?

  “思維姐,你來看看這個——”

  楊思維從袁華手里接過文件夾,一邊翻一邊隨口問道:

  “這什么啊?太子妃升職記……劇本嗎?從哪里弄來的啊?你想接這部戲?”

  袁華搖搖頭說:“不是我想演,這是我公司準備制作的第一部網劇。

  我準備即刻開始搭建創作班子,你認識的人多,我想拜托你幫忙聯系一下導演和幾個主要演員。

  可不是白使喚啊,我會按照業內規矩付你傭金的——”

  楊思維欲言又止,頓了一下接著問:

  “喔……你準備讓我找哪個導演啊?演員是準備公開招募,還是我們自己邀請啊?”

  袁華又從抽屜里拿出一張紙遞給她說:

  “基本上我想要的人都在寫在上面了,你看一下吧!”

  楊思維仔細看了一遍,然后向他確定:

  “這個呂蕭,是海嚴老師的兒子嗎?”

  “對,就是他。”

  袁華說著又看了經紀人一眼,舉起右手擋了一下接著說:

  “我知道你想說什么,你覺得這部戲可能會賠,但是我對這部戲很有信心,你就不用勸我了!”

  楊思維笑容有些苦澀,自己這顆新搖錢樹什么都好,就是有時候主意太正了,而且一旦打定主意,根本聽不進她的勸,這一點讓她很是無奈。

  不過即便如此,這小子在其他地方確實都挺讓人滿意的,業務能力過硬且成熟穩重,那么楊思維也能包容這一點點小小的缺點。

  楊思維心里嘆了口氣,不過本著認真負責的態度,她還是繼續詢問更多詳情:

  “你預計多少投資?然后準備賣給誰?版權呢……搞定了嗎?”

  袁華一一回復:“預計投資不超過2000萬,然后大概就是會賣給視頻平臺,愛優騰隨便哪家都可以吧!

  版權就不用操心了,這部小說影視版權早就被我買下了!不過申報審批這些東西可能還要你幫下忙……”

  楊思維要仔細跟他交流了一下其它具體事項,然后就馬不停蹄的為他奔波去了……

  雖然說回國以來輕松入賬4000多萬,但是這筆錢刨除一些固定開支以及經紀人提成,再加上各種明星稅,到袁華手里已經縮水了足足四成還多……

  最終到手的這筆錢,對普通人來說是一筆巨款,但是如果拿來制作影視劇,那基本上只能搞一些不入流的小成本網劇。

  本來袁華最想拍的應該是瑯琊榜,但是這部劇投資起碼一億起步,袁華暫時根本拿不出這么多錢,所以就只能先把太子妃升職記搗鼓出來,一切等咱賺了錢再說——

  再說第一部戲畢竟經驗不足,還是得謹慎點好,投資小點試試水,不要步子邁太大結果卡了蛋,明明能賺錢的生意,結果最后給干賠了!

  太子妃升職記絕對算得上是以小博大的典型,當年樂視這部自拍劇也是賺的盆滿缽滿,保守估計獲利至少破億。

  在這里特別糾正一件事情啊,一提到這部劇,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劇組窮,低成本網劇,其實這都是被宣傳給忽悠瘸了!

  導演所謂90萬成本,那純粹是宣傳的噱頭,這話誰信誰傻嗶。

  這是古裝戲,不是現代戲,更不是情景喜劇。

  稍微有點常識都知道,90萬拍兩個月戲,就算所有演員一分錢片酬都不要,光給劇組百來號工作人員開工資都不一定夠!

  別說在14年拍電視劇了,哪怕倒退20年,放到94年拍一部第三十幾集的古裝劇,90萬都夠嗆!

  后來制片人也出來辟謠了,說總投資是2000萬,和一般的網劇差不多。

  其實太子妃劇組出身顯貴,假裝街頭豆腐西施,所謂窮比劇組都是炒話題,屬于當時還比較新穎的宣傳手法而已。

  首先,這部戲監制是樂視老板娘賈夫人,是與司藤并列為京城四大財旦“冰雪薇甜”的“薇”。

  她老公賈會計就更不用提了,當年可是野心勃勃劍指華國首富,欲和二馬一較高下的……

  當然結果我們都知道,不過以他當時的身家,隨便拿個幾千萬給自己老婆拍部戲,那還不是灑灑水?

  好歹也是賈夫人監制的頭一部戲,摳摳搜搜像什么樣子?拍出來讓別人笑話她嗎?難道人家不要面子的嗎?

  導演來頭也不小,是海嚴的兒子。他老子在影視圈積累數十年,身家積累豈是等閑?兒子出來拍個戲,多買臺鼓風機都買不起?搞笑呢?

  其實都是宣傳手段,很多幕后故事看看就算了,外行人士不懂,行內人家都打點過了,大家一起揣著明白裝糊涂而已。

  場景道具上的簡陋,或許是借鑒了萬萬沒想到系列,可能這種看上去寒磣的屌絲設定,更能讓人民群眾產生親切感?

  太子妃劇組顏值高這一點,怎么會廣為流傳呢?

  因為它把自己營銷成低成本網劇,先讓觀眾的期待值變低,所以演員顏值哪怕只是影視圈正常水平,也有一種超出預期的既視感。

  一言以蔽之,所有你看到的,都是人家想讓你看到的……

  所以說這本片子大獲成功,一方面是劇本題材確實很新穎,第二就是營銷宣傳上面取了巧。

  該劇成本確實不高,但只是相對于一些動輒上億的大制作網播劇來說,對比大多數網劇,其實也就是正常水平,但絕對談不上偏低。

  你看了這部劇,覺得劇組很窮,其實并非沒錢,而是人家故意拍成這樣想讓你看到的,這是和后面營銷一脈相承的,只能說都是套路。

  只有理解到了這一層,才明白這部劇的成功并非僥幸,否則就只是照貓畫虎,可能最后搞出來了個四不像……

  當然,這一切都不能改變這部劇確實是一款爆款,沒有什么成功是偶然的,袁華只要照葫蘆畫瓢復制一遍就成了!

  像這種在前世已經證明過自己的成功作品,袁華其實不需要對它做什么大刀闊斧的變革,反而要盡量維持“原汁原味”,無需自作聰明畫蛇添足,那樣才能確保成功率。

  這部戲的劇本是袁華口述,然后找了槍手結合原著弄出來的,經過幾次修改之后,可能在細節上會有一些差別,但是在大體框架上還是維持它前世本來的樣子。

  這部戲的導演,以及男女主演什么的,袁華基本上也還有印象,所以他打算維持原陣容不變,而且這幾個人現在都很便宜,也懶得再費心思找演員了!

  說到主演,就不得不提這一部電視劇的女主張天艾,這部戲能火,四分靠內容,三分靠宣傳,剩下的三分應該都要歸功于女主角選的好。

  當然,張天艾個人得的好處也是最大的,這部戲讓她一夜爆紅,從名不見經傳的十八線一躍成為二線紅星……

  要不是后來鮫珠傳撲街了,說不定人家早就艷壓“四旦雙冰”,演技吊打一眾小花,名氣碾壓全智賢進軍好萊塢了!

  袁華也曾考慮過,要不要趁這個機會把她挖過來坐等升值,但是又顧慮到......恐怕遲早還得連累自己,還是簡單合作一把就大路朝天吧!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