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三良母子的臉色就更不好看了。
等宋積云在那些族老的禮讓中坐在那一排只有族老們才有資格坐的太師椅上時,宋三良再也忍不住了,上前朝著宋十一太爺拱手行了行禮,指了宋積云道:“她有什么資格坐在主位上?我們宋氏什么時候輪到女人說話了?”
宋十一太爺還沒有來得及說話,已有族老喝斥他一聲“放肆”,拄著拐杖,顫顫巍巍地站了起來,道:“宋又良的閨女雖然是女流之輩,卻辦了我們宋氏的族學,還能三年推薦三個去蘇州鶴山書院讀書,是能立家立族,傳承百年的大功,就憑這,她就有資格坐在這里!
“你一個差點被除族的,有什么資格在這里指手畫腳?”
這位族老比宋十一太爺的輩份還高一輩,不是大祭,他基本不會露面,和宋積云也沒有什么交情,沒想到這位族老是這么看待她的。
宋積云頗為意外。
她欠身點頭,朝那位族老道謝。
那位族老已不滿地對宋十一太爺道:“不是召了大家說事嗎?怎么還在這里磨磨唧唧的?”
宋十一太爺忙重重地咳了兩聲,開始說明這次開祠堂的事,把宋三良母子撇在了一旁。
曾氏不由緊緊地握住了兒子的胳臂。
這次他們花了很大的力氣,就算不從宋積云身上撕下一塊肉來,也要讓宋積云脫層皮。
曾氏冷眼旁觀。
宋氏的族人已經炸了。
雖說大家都知道錢氏生了個女兒,也都各有各的盤算,但這樣在大庭廣眾之下正式的告訴眾人,大家還是不禁小聲議論起來。
宋十一太爺就讓族中懲誡的男子敲了敲云板。
眾人忙安靜下來,聳著耳朵聽宋十一太爺說話。
宋十一太爺也沒有準備背這個鍋,他道:“原本這是宋又良這一支的私事,他們自己處理就行了。但是宋又良的弟弟找到族里,說要把他的兒子過繼到宋又良這一支,要族里給他作住,這才開了祠堂,讓大家都來聽聽是怎么一回事。”
祠堂里又議論開了。
有人直接就嚷了起來:“憑什么?他們是分了家的兄弟,和我們一樣,他兒子能過繼到宋老板這一房,我們家也有資格。”
宋積云在南京賺了大錢的消息已經一夜之間傳遍了宋氏族人。且不說宋又良之前留下來的家財,就看宋積云這半年來的所作所為,就算那疼愛孩子的,也動了把兒子過繼給宋積云當嗣弟的心思。
立刻有人接了話:“就是!要過繼,那就全族里選。宋老板這么大的家業,總不能選個敗家子吧?”
頓時就有人動了心思,也跟著喊道:“既然是為了家業過繼,選五、六歲什么也不懂的,不如選那十二、三歲的,既能看出人品,還能這個時候就開始跟著宋老板學燒瓷,這才是正經的路數。那把不懂事的孩子抱過去的,都是想讓宋老板家幫著養大了孩子自己好去占便宜的。”
雖說過繼了就和本家沒有關系了,可血親就是血親,嗣子通常都很少真正能不管親生父母的。這就給了很多人可趁之機。
也有人自己得不到,干脆搗亂的:“既然能選十二、三歲的,那也能選十八、九歲的。不就是要身體好,立得住;吃苦耐勞能燒瓷嗎?宋家那么多的子弟在窯廠做工,從窯廠的子弟里選不正好。還可以知道有沒有燒瓷的天賦。”
當然也有那說公道話的:“誰家這樣選嗣子。自然是要選那不懂事,隔得遠遠的,最好是父母都不在了的,否則豈不是給別人養兒子!”
宋三良有點急了。
他原意是抓住宋又良這一房沒有兒子,分兩步走。第一步是讓宋積云交出窯廠的話事權,第二步才是過繼子嗣。而且他還私下給那些愿意幫他的人許諾,誰能讓他的兒子過繼到宋又良那一支,他就把宋又良的家產分誰一半?
并不是所有的族老家里都有合適過繼的孩子的。
沒想到宋十一太爺會來這一手。
收了錢,卻不打算辦事!
他憤恨地瞪了宋十一太爺一眼,朝之前明確答應會幫他忙的一位族老望去。
這位族老就站了出來,讓人敲了敲云板,眾人安靜下來,他這才按照和宋三良商量的道:“原本又良出殯的時候就說過了,宋家大閨女代管窯廠,如今錢氏添了個女兒,是不是先重選代管窯廠的人?”
讓宋三良沒想到的是,這位族老的話音還沒有落,族人還沒有說話,就有族老明確地反對:“這是兩件事。今天只談過繼的事。至于說宋家窯廠是不是由宋又良的閨女代管,我覺得這沒什么好討論的——過繼了嗣弟,難道嗣弟就能立刻打理家業了?這不是扯蛋嗎!”
更讓宋三良沒想到的是,眾人居然都覺得這位族老說得有理,紛紛道:“是啊!還不知道誰過繼過去,這個時候說誰掌管窯廠,也太早了點!”
還有人干脆道:“若是過繼的嗣子壓根不是燒瓷的料,做姐姐的幫襯著弟弟把家里的產業支撐起來不是應該的嗎?”
“就是!這是兩件事。今天只說過繼的事。”
宋三良急得團團轉,恨不得自己親自上場去撕。
過繼兒子不也是為了宋家的家業嗎?
如今有機會奪宋積云的話事權,宋家窯廠就可以任由宋氏族人宰割了,這些人竟然視而不見?
他忙朝著那位答應過他的族老使眼色。
那位族老原本和宋三良一樣的打算,他聽了這些話也正著急。見狀立刻高聲大嚷:“你們聽我說!”
眾人都望向他。
他道:“掌家和過繼看似是兩件事,可實際上是一件事。景德鎮這么多宗族,你們給我說說,看誰家是女人當家?只要有一家,伱們就當我沒有說過。”
祠堂安靜下來。
他繼續道:“過繼嗣子,也是為了撥亂反正,讓一切都歸于正途。那就從掌家開始,讓宋又良家的女眷好好在內宅后院守孝,窯廠,交給我們宋氏族人共同管理,待嗣子大了,再交還給嗣子,這才是道理。”
眾人面面相覷。
但有人已明白其中的關鍵,面露貪婪之色。
宋三良心中得意,朝宋積云望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