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四百二十章 三國態度

  回到長沙沒幾天,就是過年。

  新年期間,王宮舉行了甚大宴會,宴請楚國文武高官,歡聚一堂,不談國事,歡慶過年。

  在江夏和南郡的黃忠、魏延等人無法參加,但他們的家人卻出席了此次盛會。

  熱鬧的新年氣氛,持續到了元宵。

  元宵節后,楚國的新春朝議大會照常召開,所有高層匯集,對國內各項事務進行匯總和報告。

  三天后,在楚王宮中某偏殿,聚集了十余人。

  邢道榮身著黑色金邊的楚王袍,安坐正中,左右分別是龐統,蔣琬,張昭,徐庶,袁徽,劉巴,劉邕,虞翻等人。

  楚國才智之士,盡數匯聚于此。

  “大王!”

  劉巴率先開口,拱手說道:

  “據最新情報,魏國兵力,全數從草原撤回,但并沒有回到原先防地,而是進入了北江夏和南陽郡!”

  “匯總下來,魏國主力軍隊分布如下!”

  頓了頓,劉巴接著說道:

  “大將閻行率領十萬西涼軍,屯于南陽北部南鄉,夏侯淵、張郃部十萬人駐扎在南陽新野,夏侯惇、司馬懿部亦有十萬,佇于汝南和北江夏之間!”

  “此三十萬大軍,全是騎兵,剛從草原征戰而回,包括二萬精銳級‘西涼鐵騎’和二萬‘疾行銳騎’!

  “此外,張遼和曹仁也回到了襄陽,包括二萬‘并州狼騎’在內,襄陽有五萬騎兵和二十萬精銳步兵駐守!”

  “目前,魏軍進入北江夏和南陽郡的兵力,達到五十五萬之多,全是精兵!”

  最后,劉巴總結道。

  聽著劉巴的匯報,邢道榮面無表情,只是搭在扶手處的手指輕輕敲動。

  匯報完畢,劉巴向邢道榮拱了拱手,停下不語。

  “子初之言,諸位都聽到了,說說看法吧!”

  看向安坐在左右的蔣琬,龐統,徐庶,張昭等人,邢道榮緩緩說道。

  “大王!”

  太尉、右將軍龐統起身,拱手說道:

  “除了襄陽的張遼、曹仁所部,其余魏軍距離我大楚邊境尚遠,加上直屬魏王的‘虎豹騎’未動,說明魏王還沒有打算開戰!”

  “話雖如此!”

  手撫頜下濃須,邢道榮說道:

  “曹操狼子野心已露,遲早會出兵侵犯我大楚!”

  頓了頓,邢道榮眼睛微瞇,看向龐統和其余人等,問道:

  “士元,諸位,我等是否可以率先出兵,占領先機?”

  反正這一戰免不了,邢道榮也早就等著這一天了,以他的性格,可不愿干等,主動出擊才是他想要的。

  曹操調兵五十五萬,自己在江夏和南郡的兵力也不差,還能怕了不成?

  “不可!”

  龐統搖頭,出言道:

  “雖說曹魏南下之心昭然若揭,但到底還沒有真正成型,此為一也!”

  “其二!”

  龐統拱手說道:

  “此一戰,無論勝負,都將牽動天下格局,齊國、蜀國還有燕國的態度,不可不查!”

  “以臣之見……!”

  龐統說道:

  “當速派使者,前往齊蜀燕,游說三國,最好能結為盟友,共誅曹魏,最起碼,也要它們兩不相幫!”

  “若有一國偏向曹魏,我軍雖盛,卻也難敵!”

  聞言,邢道榮緩緩點頭,表示認可。

  的確,魏國整體實力,本就略勝楚國一籌,若再有幫手,不管是齊蜀燕哪一國,自己都不可能是對手。

  當然,反過來也是一樣,不管哪一國幫自己,曹魏都打不過。

  想必,很大成分上,曹操也是因為這個,才沒有決定立刻出兵楚國。

  “士元所言,正合吾意!”

  邢道榮點頭,看向眾人,問道:

  “諸位還有何高見?”

  “太尉之言正理也!”

  徐庶起身,向邢道榮拱手說道:

  “若能說動任何一國出兵曹魏,此戰我軍勝算都將大增,當務之急,除了必要的軍事準備,當以出使諸國為首要任務!”

  接下來,眾人再三商議,最后定下結盟諸國基調,然后,又選出出使人選。

  劉邕前往蜀國,虞翻去齊國,許靖至燕國。

  各國建國十多年,又恰逢天地巨變十余年,眾人都無法確定其想法,這次出使,正好做個溝通。

  分散各地的細作,自然也能探知情報,但各國高層的想法,卻不是區區細作能知道的,還需要高層使者往來才能真正洞悉。

  幾天后,三路使者攜帶數百隨從,離開長沙。

  而楚國內部,也在做著緊密的軍隊調整。

  西關方向,由鄧艾率領八萬步兵駐守,主要是防備蜀國方向出現意外。

  黃忠在年前,就按照邢道榮的命令,帶著四萬騎兵進駐江陵,并擔任南郡統帥,統領沙摩柯五萬蠻兵和龐統送過來的五萬銳士精兵。

  夏口的魏延部,做了重大調整。

  三萬精銳級藤甲兵,被陳武帶到了南郡江陵,歸黃忠統領,然后,從相鄰的廬江,鄱陽郡調集十萬府級精兵,進駐夏口。

  陸遜的十萬水軍,依然屯于江陵長江。

  除此之外,邢道榮將徐庶派到江陵,進入軍中,擔任軍師,輔助黃忠。

  如此,南郡聚集了四萬騎兵,五萬銳士級蠻兵,五萬銳士級精兵,藤甲精銳三萬,以及西關鄧艾部八萬,共有二十五萬人。

  這是可以隨時出戰應敵的軍隊。

  若加上陸遜的十萬水軍,和夏口魏延部的十七萬人,楚國在魏楚邊界,一共安排了四十七萬大軍!

  和曹操的‘虎豹騎’一樣,直屬楚王邢道榮的二萬‘天罡斧衛’,和龐統訓練出來的一萬‘赤炎羽營’,留在長沙王城未動。

  荊州、揚州、交州各郡府的刺史,太守,大半被調至長沙。

  這些人都是擁有等級,武將技,軍師技的武將文臣,至此大戰前夕,可不能浪費!

  另外,八十八個府城,百多萬的府兵也做好了出兵準備,隨時可以開赴南郡作戰。

  可以說,楚國已經做好了一切打算,就待齊蜀燕三國態度明朗了。

  建楚十二年,夏。

  領命訓練新軍的邢社,近一年時間,第一次回到了長沙王宮,求見邢道榮。

  某偏殿。

  “父王!”

  邢社拱手,沉聲說道:

  “‘武斗戰兵’訓練完畢,隨時可以奉命出戰,請父王查閱!”

  谷眔</span“哦?”

  眉毛一揚,看向越來越成熟的長子,邢道榮微笑道:

  “那些士卒,氣血武道修煉的怎么樣了?武者士卒情況如何,可有因功得到二級氣血功法的?”

  加入‘武斗戰兵’,有機會得到近乎百分百晉升氣血武道的功法,這是招兵時邢社給出的承諾。

  不止是晉升三級氣血,二級也一樣。

  雖然民間的二級武者不少,晉升二級氣血難度也遠比晉升三級低,但民間的氣血武道功法,大多粗劣,很多二級氣血武者的晉升,其實帶有很大偶然性。

  唯有邢社掌握的《五禽戲》,結合氣血功法修煉,才能近乎百分百晉升。

  正因為如此,當初才會引得那么多民間武者前來參軍。

  但對氣血功法的傳授,邢社制定了明確的軍功制度,就算加入了軍隊,短時間也不大可能得到傳授。

  果然,邢社搖了搖頭,說道:

  “除了入門功法外,氣血功法并沒有傳授,武者士卒依然還是原來的境界,不過,五千郡兵已經全數成為一級氣血武者!”

  “二級氣血功法,只能以軍功領取!”

  邢社繼續說道:

  “故,此刻,全軍上下,無不企盼出兵征戰,除了軍功獎勵外,也想立功獲得下一步氣血功法!”

  “呵呵!”

  聞言,邢道榮呵呵一笑,說道:

  “如此甚好!”

  看了眼邢社,沉吟片刻,提醒道:

  “軍隊到底是軍隊,軍人的榮耀和軍功才應該至高無上,功法誘惑不能作為長期依憑,這一點,要多加注意!”

  邢社聞言,點了點頭,說道:

  “父王放心,兒臣心中有數!”

  “嗯!”

  滿意頷首,邢道榮起身,笑道:

  “走,去看看吾兒練的新軍!”

  帶了百余‘神斧衛隊’,父子二人一路向長沙城外的‘武斗戰兵’軍營而去。

  一個時辰后,結束了這次視察。

  對結果,邢道榮十分滿意,‘武斗戰兵’果然成了系統承認的精銳級兵種,不僅戰力強悍,在戰場上還擁有‘煞氣護體’。

  最讓邢道榮高興的事情,卻是‘武斗戰兵’士卒的武力,幾乎都在45以上,相當一部分達到了49,近乎‘將’的水平。

  全員武力45以上,不是簡單的精銳級兵種,而是高級精銳!

  就邢道榮所知,當今天下,達到這個水平的精銳級兵種,只有自己的‘天罡斧衛’和曹操的‘虎豹騎’。

  其余,他的‘神弓衛隊’,龐統的‘赤炎羽營’,黃忠的‘玄黃血騎’,兀刺兇訓練的藤甲精銳,步兵武力都在3035,騎兵也只是4045.

  魏國除‘虎豹騎’外的另外四只強軍,也是如此。

  武力在3045之間的兵種,只能算尋常精銳級,唯有武力上了45,才是高級精銳。

  一般來說,步兵精銳的武力為3035,騎兵有戰馬加成,也在45以下。

  而邢社練成的‘武斗戰兵’,并非騎兵,卻能達到高級精銳水平!

  由此可見,‘武斗戰兵’的潛力非常驚人!

  “好!”

  視察完軍隊,邢道榮在邢社肩膀上重重拍了一下,說道:

  “你這個暫代的三品四平將軍,可以轉正了,哈哈!”

  笑了一會,又說道:

  “這支軍隊戰力不俗,好好訓練下去,最多半年,必有用得著的時候!”

  “喏!”

  眼帶興奮,邢社抱拳,沉聲應道。

  楚國和魏國的緊張局勢,這半年他早已盡數了解,自然知道雙方極大概率會爆發一場大規模戰爭。

  近一年來,他這么辛苦的操演新軍,何嘗不是為了趕上這次大戰?

  建功立業之心且不說,光是職位,他也想升一升呢!

  還有軍功,更是多多益善!

  在楚國,家世固然也重要,但唯有軍功,軍爵,才能讓人高看一眼!

  以楚王長子的身份得以封侯,卻只是位爵,沒有軍爵,封地只有區區百里,職位不過三品四平將軍,這樣的地位,可滿足不了邢社。

  元宵過后,楚國和齊蜀燕三國之間,使者來往頻繁,尤其是和齊國和蜀國。

  進入夏季后,楚國終于知道了三國立場。

  態度最明確的,是燕國。

  公孫康毫不掩飾的表露出偏向楚國的態度,號稱完全站在楚國一方。

  當然,是口頭上。

  至于出兵魏國一事,則推說國內不穩,東北和高麗半島有不少蠻夷部落最近在鬧事,燕國實在抽不出兵力。

  對此,邢道榮表示理解。

  燕國和魏國疆域相連,關系好的了才怪。

  不說別的,只說早在建國前,雙方就多次交戰!

  而且,對燕國來說,和其疆域交界的諸侯只有魏國,和齊楚蜀沒有利害關系,自然是支持楚國。

  不過,想要燕國直接插手魏楚大戰,那也是不可能的,實力擺在這呢,情況未明之前,作為最弱的諸侯,燕國可不敢隨便下注。

  不管怎么樣,只要不幫魏國就夠了。

  齊國的態度也比較明確,即兩不相幫。

  孫權的原話,‘魏國和齊國為友好鄰邦,楚國也是齊國的煙親之家,自己左右為難,只好兩不相幫’

  實際上的原因,雙方都清楚。

  遷移到青州,徐州,兗州,豫州后,齊國的人口、兵力等,相比當初在江東要強了不少。

  但受到的鉗制,也比當初大了許多。

  疆域被魏國團團圍住,各方面都被壓制,發展受限。

  所以,現在的齊國,雖然以魏國為最大敵人,但又不敢得罪。

  這一次,不管幫魏國還是幫楚國,對齊國來說,風險都大于收益。

  楚國勝,齊國沒有好處,還要面對魏國的怒火。

  反過來也差不多。

  如此不討好的事情,齊國自然不會做。

  相比態度明確的齊國和燕國,蜀國的劉備,態度卻有些曖昧。

  據出使蜀國的劉邕回報,劉備和諸葛亮一直不愿明確表態,言語間多有推脫和避讓。

  是以,到目前為止,邢道榮依然不知道,劉備到底怎么看這次魏楚之戰。

  但也有明確的話,劉備曾經親口說過,蜀國絕不會向楚國出一兵一卒。

  1秒:m.xdzxsw.cc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