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2章 在進化了

  接下來的幾天內,關于項目的玩法與細節,陸啟已經遠程跟兩個人對得差不多了。

  項目暫時沒名字,代號Project G。

  G的意思是Genesis,起源。

  這是四十二工作室的創世記。

  楊海同對于游戲的整體代碼框架已經有了譜,得益于V3引擎的成熟與項目并不復雜的功能,其實很多內容他都可以直接跳過編程,直接添加引擎自帶組件完成,比如碰撞,重力,動畫音響等。

  自己只需要根據陸啟的需求調節就行。

  V3引擎對低成本項目的友好一覽無遺,其實它最大的問題在于優化,做3A項目時同樣的模型和貼圖精度能比其他引擎卡個三四倍。

  但顯然項目G不受這個影響。

  萬康的美術資源一向有強烈的自我風格,概念圖讓項目組另外兩人都很驚艷。

  更難能可貴的是他也會對游戲本身的用戶體驗進行思考。

  游戲故事發生在地獄之中,如果是傳統地牢類的陰暗狹窄,長時間游玩很容易讓玩家產生生理上的不適。

  所以他仍然選擇了開闊視野,橫版視角仍然能看到遠景荒涼的大地和背景深邃但深紅烏云密布的“天空”,如果那算天空的話。

  其實如果不是對世俗欲望不足,沒有多少傳統意義上的“上進心”,其實萬康完全可以在頂級的游戲公司里擔任資深美術或者主美。

  這兩人都并非那種只管完成自己任務,對項目毫不關心的程序和美術,討論中也會提出很多疑問,發表自己看法。

  比如楊海同對于死亡懲罰是否過重有所擔心,一旦角色死亡就會完全失去本次挑戰獲得的buff等獎勵,這種挫敗感是其他游戲中幾乎見不到的。

  對比他自己以前玩過的網絡游戲,死亡后掉落辛辛苦苦爆出來的裝備那會心痛到無法呼吸。

  陸啟表示首先是獲取成本不能相提并論,網游爆裝備那你得刷一個月,而這項目G從十五分鐘開始技能組就逐步成型。

  通關一輪時長擺在這里,失敗后重新挑戰的欲望會相當強烈。

  只要數值上怪物對角色不是絕對碾壓,玩家很快會熟悉怪物技能,都會覺得如果下次操作好一點,失誤少一點,或者屬性再強化一點,指定能過去。

  萬康的注意點則在復用的美術資源上,會不會讓玩家審美疲勞。

  陸啟也很欣慰地表示這就是這種玩法的精髓所在。

  每個關卡隨機地圖和掉落獎勵帶來的新鮮感,都能夠極大程度刺激玩家反復探索的欲望。

  更何況還增加了幾種通用可累積的數值以解鎖新的武器和被動技能。

  主線是動作,但輔線仍然有養成。

  這也是對楊海同疑問的回答。

  甚至,陸啟已經完成了充滿懸疑感的游戲劇情,雖然簡單,但也需要玩家通關至少8次才能得到最終的答案。

  這環環相扣的每一層,都會提升玩家每一次游戲的期待值。

  幾乎兩人提出的所有問題陸啟都能給出合理且符合他們當前項目現狀的答復。

  也是在溝通的過程中,兩人完全建立了對陸啟與項目的信心。

  只是有些好奇他這一年里究竟經歷了什么,完完全全已經是非常成熟的游戲制作人模樣,那些他們職業生涯中經歷過的大公司制作人們與之相比,差距都是非常明顯的。

  9月12號,楊海同和萬康一起抵達了府南。

  這兩人本來就都在陽州,原本的公司也在一條街上,著名的柯云路,傳說中超過700家游戲公司扎堆在那兒,時不時周末還約出來吃個燒烤喝點小酒。

  見面先是一個大大的擁抱,其實當初在天蟲就像是一個游戲策劃的入門培訓學校,而他們是一個宿舍的哥們兒。

  曾經無話不談,后來各自離開尋求發展,見面很難。

  不過現在是不一樣了。

  “都是第一次來府南吧?”陸啟叫了輛出租車,一邊幫兩人搬行李一邊問。

  楊海同好生打量著陸啟:“嘖,瞧你這氣質,還是這么英俊瀟灑。”

  萬康倒是四處眺望:“聽說府南能看到西嶺雪山,哪個方向啊?”

  陸啟道:“別想了,碰運氣的,等霧霾浮塵少點兒的時候吧,等這項目弄完,咱一起去旅游也成。”

  放好行李,汽車啟動。

  陸啟道:“待會兒行李放了,我找家飯館給你們接風。”

  楊海同嘿嘿笑:“真是有領導的樣子了。”

  一個多小時后三人終于抵達了工作室所在的星苑家園,市區的老小區,顯得陳舊了些。

  屬于那種拆遷也不至于,但肯定得改造美化的樣子。

  楊海同倒說:“還好,比想象中的好點兒。”

  陸啟問:“你想象中是啥樣子?”

  “按你以前那個節省勁兒,有地方住就不錯了,現在你自己當老板的人了,還那樣么?”

  陸啟只能說:“也不至于吧。”

  楊海同咋呼道:“那可太至于了,中午自己花錢買的午飯我就沒見你吃過葷的,有時候都直接不吃了就等到晚上免費的加班餐。”

  陸啟想想那會兒確實也是,生活苦苦相逼也沒辦法,想裝素食主義者又裝不住,加班餐的雞腿吃得又飛快……

  只好說:“里邊兒裝修還不錯。”

  到了屋里,兩人發現陸啟誠不欺他倆,按照中介的標準,精裝修勉強是算得上的,至少干凈整潔,家具齊全,基本的家電該有的也都有了。

  這就是他們的工作室了。

  不過看著楊海同眼神就變了:“怎么只有兩間屋啊?”

  陸啟回道:“你們倆一人一間。”

  “那你呢?”寡言的萬康問。

  “我睡客廳啊,這個。”陸啟拍了拍客廳的沙發,“這比里邊兒那床可舒服多了。”

  “那不能夠。”楊海同連忙擺手,“你現在是領導,怎么能讓你受這委屈呢,這樣,咱們猜拳,然后每個月依次輪換。”

  理論上確實是最公平的方案,就是麻煩。

  陸啟擺擺手:“瞎操心,要真想睡我又不是不能租三居室,不然我現在毀約重新租個房子好了。”

  這樣一說兩人也沒辦法了,只能各自選好房間,大老爺們兒沒那么講究,隨便收拾一下就行。

  然后兩人找到陸啟,很鄭重其事的樣子。

  “啟子,我們倆有話說。”

  “這什么表情,直接說就行了唄。”

  “那啥分紅的事兒,我們不能接受。”

  萬康也道:“工作室是你的,錢是你借的,方案也是你做的。我們現在拿的也不比之前少,拿分紅虧心。”

  楊海同道:“康還好,我老楊對自己的技術有自知之明的,哪兒能到技術入股的程度呢。我們倆也玩過這么多游戲,眼力還是有的,這游戲要上線肯定是能賺錢的,技術上又沒什么難點,其實全靠你的設計來撐。你在外面找人來做不一樣能做,說不定比我做得更好。不能因為是熟人我就厚著臉皮拿分成,你到時候發點兒紅包什么都行,反正具體發多少就看你良心了,嘿嘿。”

  兩人說完壓根兒不給陸啟發言的機會,直接打開電腦,安裝外設和所需的生產力軟件。

  陸啟只好喊出一句:“行,到時候包你們滿意!”

  兩人搗鼓半天,把工作電腦的鍵鼠拆下來都丟給陸啟:“你這不是浪費錢么。”

  對于研發人員,鍵鼠就是自己的武器,那都是精挑細選,讓自己舒適習慣的,也用不著公司提供的薄膜鍵盤和配套鼠標。

  可能除了剛工作的新人,也就陸啟還這樣了。

  這兩人的外設一個比一個花哨,陸啟看著就有種光污染感,萬康的手繪板背后還貼滿了貼紙,意義不明但感覺就很專業的那種。

  這確實是陸啟失算了。

  整個四十二工作室幾乎進入了一種閉關修煉狀態。

  兩耳不聞窗外事,吃飯全靠點外賣,休息時候也不玩游戲不看視頻了,就討論方案,探討細節。

  除了陸啟時不時還得去學校一趟,另外兩人幾乎連房門都不出。

  所有人干勁十足火力全開,朝著他們的第一款產品努力著。

  隨后陸啟也正式復學了。

  熟悉的校園,熟悉的教學樓,有些老師還記得他,只是同學換了一批。

  不過本身大四的專業課已經很少了,大部分都是一些實踐理論,基本上一周就來學校一兩次就行。

  陸啟甚至可以開始做自己的畢業設計,實習這一塊兒學分肯定是卡不到他了,大不了實習單位就填四十二工作室。

  估計一個班里應該有好一部分人,開學至今壓根兒都還不知道班里多出來這么一個人。

  陸啟沒選選修課,以前選的學分都夠了,而且對他的時間安排也是一種限制。

  如果有閑暇,更多時候會去其他學院旁聽,五花八門課類繁多。

  戲劇設計和電影剪輯,心理學,歷史,管理學,甚至經濟和建筑學他都去聽過。

  他的腦海中裝著無數知識,但結合理論仍使他對創作和表達有了更深的認知。

  而這個過程中陸啟也開始去會思考一些更深層次的問題,暫時地擺脫了一個底層工作室制作人來自生計的桎梏。

  比如他會思考游戲和電影的區別是否僅僅只是“交互”這一個點,他聽說過交互式的電影,世界上也有只存在畫面什么也不能操作的游戲。

  科技發展如此迅速,終有一天動作和表情捕捉能捕捉到細節到手指的動作,角色臉上的微表情,兩者的界限可能會越來越模糊。

  又比游戲終有一天會取代電影和小說嗎,它幾乎可以做到電影和小說能做到的全部,但鋼筆最終取代了毛筆嗎,照片又最終取代了繪畫否?

  游戲的邊界在何方,他的終極目標是代入還是挑戰或是其他。

  而這些思考的過程,也讓陸啟與他腦中的知識真正開始融會貫通。

  不僅僅是一個工匠,而是擁有自己獨立思想和審美的設計師。

  當然,這些都是建立在他對四十二工作室前景足夠的自信上。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