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252章 好復雜

  漢江經過朝鮮都城漢城之后,轉向西北,注入黃海江華灣。

  在李遠篤和鄭慶全的陪同下,玉柱率領的船隊,直接逆漢江上行,一直抵達漢城的官船碼頭。

  朝鮮號稱小中華,一應的規矩,大多參照了中國的制度。

  大明的碼頭,皆分為官船和民船碼頭,朝鮮王國亦如是也。

  大船靠岸后,隨著玉柱的一聲令下,四百余名荷槍實彈的武衛營戰士,順著跳板,魚貫而下。

  船上的生活,太過于枯燥無味了,好不容易靠了岸,玉柱也很體貼部下們,打算讓大家下船,活動一下筋骨。

  “全體都有,立正,向右看齊!”隨著呂武的命令聲,所有的戰士們全都并攏雙腿,“啪。”

  只見,武衛營的將士們,頭戴大檐帽,清一色都是四個口袋旳灰色軍裝,腰扎牛皮帶,腿上是锃亮的高筒軍靴。

  戰士們的皮帶上,左邊掛著鐵制的子彈盒和裝火藥的葫蘆,右側則是連鞘軍刺。

  嗨,好家伙,李遠篤的眼睛都看直了,鄭慶全更是看傻了眼。

  尤其是李遠篤,他這個禮曹判書,相當于朝鮮的禮部尚書,曾經多次代表朝鮮大王,充當出使大清的貢使。

  大清的八旗兵也好,綠營兵也好,包括御前侍衛在內,都沒辦法和眼前精神抖擻的武衛營相提并論。

  武衛營將士們的裝備,別的倒還好說,主要是高筒皮軍靴,玉柱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說服了康熙。

  因為啥呢?

  如今的大清,八旗兵們才是每人一雙布鞋而已,綠營兵則是個個穿著草鞋。

  武衛營居然穿上了高筒皮軍靴,這也太奢侈,也太突出了。

  不過,玉柱纏著康熙,擺事實,講道理,總算是用九死一生,以及西伯利亞的雪厚及膝,勉強說服了康熙。

  不過,康熙畢竟是一國之主,必須要考慮恨不均的怨念。

  康熙要求玉柱,出了大清的國境線,才許穿高筒皮軍靴。而且,回國之前,必須收繳上來,交回給內務府武備院。

  沒辦法,這個世界上的事,不患寡,只患不均,紅眼病賊多!

  只是,玉柱雖然答應得很痛快,實際上,并不打算遵照執行。

  道理很簡單,出國的時候,武衛營里全是沒有實戰經驗的軍官和士兵。

  沒有戰績的情況下,大家自然不好意思,一直穿著高筒皮軍靴了。

  等回國的時候,其實就兩種結果,要么兵敗身死,要么榮耀而歸!

  只要立下了赫赫戰功,玉柱就有把握說服康熙,讓武衛營的將士們,一直穿著高筒皮軍靴。

  “稟玉大人,我營應到四百五十九人,實到四百五十九人,請指示。”呂武大踏步的走到玉柱的跟前,拔刀出鞘,撇刀行禮。

  比較尷尬的是,玉柱今天穿的是二等侍衛的官服,外頭罩著黃馬褂。

  這就沒辦法捶胸或是舉臂齊眉的還禮了。

  玉柱只得點頭笑道:“呂武,命令大家只能在碼頭區自由活動,買東西必須要給錢,說話的態度一定要客氣,不得有任何騷擾朝鮮百姓的行為,違反軍令者,絕不輕饒。”

  “嗻。”呂武大聲接了命令,然后轉身走到隊伍前,大聲下令,“原地解散,兩個時辰后,回此地集合,拜興帶人執行軍法。”

  朝鮮,畢竟是大清的屬國,不是敵國羅剎。

  如果武衛營的官兵們,在朝鮮干出了違法亂紀的事兒,朝鮮也有特殊的渠道,奏報到康熙的案頭。

  再說了,一支真正精銳的軍隊,在和平時期擾民,不管是不是在本國內,都屬于不可原諒的事兒。

  在李遠篤和鄭慶全的陪同下,玉柱騎馬去往朝鮮的王宮前。

  走在漢城的街道上,玉柱看到的是,低矮的建筑,狹窄的街道,以及面有菜色的草民。

  引玉柱注目的是,落在路旁避讓他的所謂轎子,看起來就像是大清的滑桿,簡陋寒酸之極。

  據李遠篤的介紹,朝鮮王共有五處宮殿,分別為景福宮、昌德宮、昌慶宮、慶熙宮和德壽宮。

  昌德宮,位于正宮景福宮的東側,因此也被稱為“東闕”。

  在錦川橋及敦化門相繼落成后,從朝鮮第九代成宗開始的歷代大王都在昌德宮居住,因此,昌德宮也成為擔任正宮用途的宮闕。

  昌德宮的敦化門前,朝鮮大王李焞,領著議政府的領議政、左右議政、左右贊成、左右參贊等高級官員們,恭候玉柱的大駕。

  玉柱下馬之后,緩步走到仁政殿前,面背朝南。

  李焞趕緊領著朝鮮的眾臣們跪下了,恭順的說:“朝鮮下藩,臣李焞,恭請中國皇上圣安。”

  “圣躬安!”

  行禮已畢,李焞異常客氣的把玉柱,請進了仁政殿內。

  出于對天朝上國欽差的尊重,李焞沒敢坐到王座上,而是在王座的臺階下,設置了賓主的座位。

  李焞居中而坐,玉柱坐于左側,朝鮮議政府的高官們,則站于右側。

  按照慣例,李焞態度恭敬的詢問了康熙的身體狀況,起居狀況等等,玉柱也一一作了答。

  官樣文章的繁文縟節折騰完了后,李焞很客氣的說:“玔卿賢弟,遠來辛苦了,小王置辦了薄酒一席,還請賞個薄面,略飲幾杯,如何?”

  玉柱不由微微一笑,李焞實在是很謙卑了。

  堂堂朝鮮的大王,居然和玉柱兄弟相稱,身段之柔軟,令人心里格外的舒服。

  酒宴擺在了昌德宮后殿的映花堂內。

  李焞還真會來事,朝鮮宴客本是分桌的分餐制,他卻吩咐人擺了幾張圓桌,并且,硬和玉柱湊成了一桌子。

  玉柱定神一看,嘿嘿,朝鮮的國宴上,居然出現了辣白菜、咸魚等不入流的菜肴。

  而且,菜式看起來很多,菜碟卻甚小,兩三筷子就夾完了。

  “玔卿賢弟,如果不嫌棄的話,便喚某家明普哥哥吧?”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之后,李焞忽然有了新的提議。

  如果說,李焞此前的恭敬和客套,屬于是尊重天朝上國欽差的必要禮儀。現在,就不大對頭了呀。

  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

  玉柱當即提高了警惕,笑瞇瞇的說:“大王乃是外藩國主,下官安敢如此造次?”

  “玔卿賢弟,聽說你要北上剿賊,小王雖然力量有限,卻也必須要奉獻一二的。”李焞當了幾十年的朝鮮王,基本的眼力還是具備的。

  他也知道,空口說白話,換誰都會婉言謝絕的。

  于是,李焞笑瞇瞇的說:“小王準備了大船十艘,民夫五百,銀子五萬兩……”

  嗨,李焞開出了豐厚的條件。其中,最令人覺得有趣的是,居然還有高麗美人十名。

  玉柱是什么人?他怎么可能眼皮淺到這種程度呢?

  說白了,李焞給出的條件,越優厚,事兒肯定越麻煩。

  只是,李焞沒說要辦什么事兒,玉柱也就笑而不語,既沒接受饋贈,也沒當面拒絕。

  等飲宴結束之后,李焞請了玉柱進熙政堂。

  熙政堂,原為朝鮮國主的正寢殿,李焞登位之后,一直住在這里。

  在熙政堂坐定之后,宮女們上了茶之后,李焞揮退了四周的下人們。

  見室內就剩下了兩個人,玉柱明白了,李焞要說正事了。

  只見,李焞忽然輕輕的一擊掌,就見殿門被人推開,走進來一個人。

  玉柱定神一看,卻是一名年輕的朝鮮女子。

  李焞忽然嘆息了口氣說:“肖貞,快來拜見上國天使玉大人。”

  “小女張肖貞,拜見玉大人。”

  玉柱一頭霧水的望著李焞,李焞又嘆了口氣,解釋說:“此女名喚張肖貞,其父乃是張禧嬪的親兄長,內禁衛捕盜廳大將張希載……”

  哦,聽了李焞的詳細解釋后,玉柱總算是明白了。

  幾年前,張禧嬪被賜死之后,淑嬪崔氏得勢,朝鮮的西人黨重新得勢,南人黨大崩潰了。

  朝鮮王國內部的黨爭,可謂是源遠流長。

  朝鮮宣祖大王初年,以金孝元為首的東人黨,擊敗了以沈義謙為首的西人黨,掌握了大權。

  宣祖大王二十四年,以王世子冊立的問題為導火線,引發了東人黨內穩健派和強硬派的對立。由此,東人黨分裂為南人黨與北人黨。

  壬辰倭亂結束之后,北人黨掌權。其后,北人黨又分裂為大北黨與小北黨。

  此后,支持光海君(李琿)即位的大北黨得勢。不久之后,大北黨又分為骨北黨與肉北黨。

  因為幫助仁祖大王推翻光海君的緣故(仁祖反正),沒落了相當長時間的西人黨得勢,執政五十余年。但是,西人黨同樣也分裂為勛西黨、清西黨、山黨和漢黨等。

  后來,以李焞對張禧嬪的好惡為標準,反對冊立張禧嬪之子為世子的西人黨,喪失了權勢,由南人黨掌權。

  不過,隨著張禧嬪的失寵賜死,西人黨又再度將南人黨趕下臺。此后的南人黨勢力,終于壽終正寢,基本上消聲匿跡。

  如今的朝鮮政壇,已經成了西人黨分裂出來的老論派與少論派,彼此爭奪權力的格局。

  淑嬪崔氏所生的延礽君李昑,坐擁龐大老論派的支持,漸漸得了勢。

  因恨張禧嬪入骨,淑嬪崔氏就想殺光張氏的漂亮女子,免得再次禍害宮廷。

  李焞大權旁落之后,現在醒過了神,就有心維護張禧嬪的親侄女張肖貞,以拉攏少論派的勢力。

  玉柱仔細的捋了半天,才鬧明白朝鮮的黨爭脈絡,不由暗暗嘆息不已。

  唉,屁大點的所謂三千里錦繡河山,黨爭好復雜啊!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