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皇帝冷冷的瞪著崇安,心里暗嘆,唉,老鼠生兒,一代不如一代。
想當年,老康親王杰書,不僅能文能武,而且善解上意,是老皇帝身邊極為得力的好幫手。
現在好嘛,崇安不僅膽小怕事,而且,其蠢如豬。
崇安明知道被老皇帝盯上了,卻始終閉緊了嘴巴,不敢多說半個字。
眼前的局面,已經是除了老皇帝兩廢太子之外,最險惡的漩渦了。
左邊是八爺黨,右邊是老佟家,哪邊都不是省油的燈。
儲君未定情況下,崇安無論得罪誰,都很可能死無葬身之地。
老皇帝等了一會兒,見崇安始終說不出個囫圇話來,不由有些心灰意冷。
該生的氣,已經生過了,如今的老皇帝,異常之清醒。
崇安的首鼠兩端,老皇帝豈能不知?
“老四,你待怎講?”老皇帝沒看老五,接著問老四。
老四有足夠的時間去思考,他早就想透了整個事件的各個環節,就等老皇帝發問了。
“回汗阿瑪,臣兒以為,禮不可廢,天家威嚴只可彰顯,而不可衰墮也!”老四板著個面癱臉,澹定的向玉柱射出了足以致命的毒箭。
“汗阿瑪,請恕臣兒無狀,玉柱立有三次救駕的大奇功,又是皇瑪嬤(皇祖母)的血脈孫輩,不管議親,還是議貴,或是議功,玉柱皆有可赦之由。”老五急紅了眼,顧不得禮儀了,徑直跳出來替玉柱說好話,打圓場。
老五嘴里的皇瑪嬤,指的是,老皇帝的親媽,孝康章皇后佟佳氏。
望著情緒異常激動的老五,老四的心里多少有些得意。
嘿嘿,老四早已料定,老五肯定會奮不顧身的力保玉柱。
自從很小的時候,被老皇帝當眾罵過之后,老四逐漸變成了悶嘴葫蘆。
心里再明白,嘴巴一直管的死緊,臉部表情從來只有面癱這一種。
實話說,老皇帝故意晾著老五,就是想激他主動跳出來。
現在,老五如愿以償的跳了出來,老皇帝卻故意拉下臉,厲聲道:“老五,我問你,肆無忌憚的挑戰皇權,該不該殺?”
面對老皇帝的質問,老五主動跪下了,重重的叩了個頭,大聲說:“回汗阿瑪,臣兒打死也不信,玉柱敢對十弟動手。您若不信,可把所有在現場的人,都交給臣兒審訊。”
老四有些驚訝的望著老五,喲嗬,真看他不出啊,五弟的腦子居然如此的清醒。
實話實說,老四也不信,玉柱敢對老十動手。
很顯然,為了玉柱,老五已經豁出去了。
老五硬梆梆的頂到了老皇帝的肺氣管上,應景兒的時候,諸如大不敬啊,逼宮之類的大帽子,完全扣得上去。
“汗阿瑪,臣兒求您了,就饒了玉柱這一遭吧?臣兒愿意作保,若有再犯,甘愿同罪!”老五不停的磕頭哀求,幾乎眨眼間,額頭已經泛起血痕。
“汗阿瑪……”老三見老皇帝的神態緩和了下來,趕緊跳出來,想繼續落井下石。
老五搶先喝道:“三哥,玉柱有三次救駕的奇功,您身為人子,難道不該感恩深重么?”
漂亮!
老四暗暗擊節贊嘆,好一個厚道仁義的老五啊!
老五的反擊,格外的誅心,老三若是繼續糾纏不放,就會被嚴重質疑了。
救父之恩,竟然不思報答?
在禮教盛行的當下,這種質問,不合法,但是合乎人倫大道!
老三讀了一肚子的書,卻在一時之間,被逼得無話可說。
老四暗暗好笑,老三一向自詡滿腹經綸,學富五車,卻不敵漢話不流暢的老五。
經老三這么一打岔,老皇帝又猶豫了。
老四心里比誰都清楚,該他正式出場了。
“回汗阿瑪,不殺玉柱,不足以平民憤。”老四直挺挺的跪下了,維護皇權尊嚴的態度,異常之堅定。
老三瞅準了時機,也跟著跪下,大聲說:“四弟說的才是正道理,不尊皇室,大清必將危矣。”
老皇帝原本有點疑心老四,擔心老四和隆科多走得太近了。
因為,老四一直喚隆科多為舅舅的事兒,很多人都知道,老皇帝不可能不知道的。
現在好了,老四正式和玉柱決裂了,老皇帝的疑心立即消散得無影無蹤。
“叫張廷玉。”老皇帝隨即下定了決心,要拍板了。
“汗阿瑪……”老五畢竟很老實,急得直冒汗,還想再勸。
老皇帝拉下臉,冷冷的說:“朕還沒死呢,就無法做主了么?都跪安吧。”
“嗻。”
“五弟,身為人子,豈能逼宮?”老三第一個起身要走,卻見老五死跪著不肯走,便主動走過去,一邊虛言恫嚇,一邊硬拽著老五,把他拖出了清溪書屋。
張廷玉進來后,見老皇帝陰沉著麻臉,死盯在他的身上,不由心里一陣發毛。
俗話說的好,魚有魚路,蝦有蝦路。
今天鬧的這一出大戲,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張廷玉,多少知道個大概。
原本,張廷玉以為,玉柱恐怕是兇多吉少了。
等隆科多哭著來了,又悄悄的走了,張廷玉敏感的意識到,佟家父子,尚有大用處。
明眼人都知道的,只要隆科多繼續待在步軍統領的寶座上,玉柱并無性命之憂!
但是,陪伴于老皇帝的身邊,看破不說破,乃是保命的秘訣,張廷玉自然不可能傻到戳穿了。
“衡臣,擬旨……”老皇帝吩咐了之后,忽然覺得不妥,又推翻了前議。
如此反復了幾次之后,張廷玉哪能不明白呀?
值此老十四即將回京之際,玉柱給了八爺黨,或是十四爺當頭一棒子,老皇帝高興都來不及,怎么可能殺人呢?
所謂旁觀者清,迄今為止,老皇帝最好用的一柄鋼刀,舍玉柱其誰?
不客氣的說,除了家世雄厚的玉柱之外,誰敢和呼聲最高的未來儲君,公開叫板?
什么是忠?不顧生死的維護老皇帝的權位,真忠也!
張廷玉提筆在手,很有耐心的跟著老皇帝的思路,一改再改。
直到,老皇帝滿意的點了頭,張廷玉這才正式謄抄了旨意,并當著老皇帝的面,蓋上了鮮紅的璽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