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二百五十七章 百年前的老報紙,順便記得的

  “就在博物館外面的村落里面。”

  寧帆開口,現場眾人都直呼不可能。

  蔣鴻光都苦笑起來。

  “寧大師,當初挖這附近的時候就考慮過這個事情。”

  “兵馬俑單個重量要超過一百千克,有些甚至達到兩百千克,又是運送不便的陶器,所以選擇的地址只能在附近。”

  “我們早都在附近發現了秦代的窯廠地址,地上窯和地下窯全部看過了。”

  “還有幾座正在建立博物館外圍場地,要是有這個東西,不會瞞過的,畢竟里面都是一寸寸刷過去的。”

  “還發現了許多燒制到一半的兵馬俑殘片。”

  “都對的上。”

  “要說窯廠里面有這個,真的是不可能的。”

  蔣鴻光說完,周圍的博士們也點點頭印證這話沒錯。

  “我們幾次來這邊做實踐,都是去窯廠那邊進行挖掘和測量的,基本上達到了掘地三尺的程度。”

  “有一個甚至挖出來了戰國的陶窯痕跡,要是有這個肯定不會錯過的。”

  袁鹿和晚明月也跟著點頭。

  “我們的學生,別的實力不確定,可是在這一點上絕對沒有問題。”

  “跟我們跑了幾十個地方,勘查挖掘都沒有過遺漏,還數次發現核心線索。”

  說起學生,兩位院士也有些自豪。

  畢竟院士很多,可是要有這個成績的學生的院士還真的是一只手數的過來。

  寧帆聽他們說話,搖搖頭。

  “我說的不是那些古窯,而是現在正在使用的窯口,你們看過么?”

  “你們現在找到的基本是下河村那邊的古窯。”

  “距離遺址不過百米左右,可是那邊的窯址對不上,還有另外的窯址你們沒有勘察。”

  “史料記載秦始皇兵馬俑燒制的時候窯口近二十個,分別按照俑的身份不同來燒制的。”

  “這種方法用現在的思想來看,其實就是考慮到流水線生產后的高效和穩定。”

  寧帆未說完,一名博士生就叫起來。

  “不對!”

  “要是這樣制作,不可能有這么多人像臉部表情不一樣的。”

  “這做不到!”

  “光是現在已經挖掘出來的足足有近萬個人俑,這么多面容表情,就算是分攤下去,也不可能沒有一點重復的。”

  “何況流水線工作,不可能沒有重復。”

  這話說出來,直播間內寶友也表示確實是這樣子。

  這就和工作一樣,一旦做順手了,都不用主動去想,下意識就會用以前的習慣來進行工作了。

  要是操作上百個人俑還能不一樣,這的確費功夫。

  寧帆看到消息,開口回應。

  “只要不是一個人在做就可以。”

  “秦工匠燒制兵馬俑的過程已經說過了,是塑模拼裝后燒制而成。”

  “那就意味著四肢和身體都是分開的。”

  “如果有人按照秦兵的真實面容來刻畫形象,再送回去,那么沒有任何問題。”

  “只要多準備幾個圖樣就是了。”

  聽到寧帆的話,全場都安靜下來,他們著實沒有想到還有這個可能性。

  只是聽起來好像很合理。

  要是真的這么做,效率和質量的確都可以保證。

  “證據。”

  兩位院士和蔣鴻光都知道寧帆這個推測的可能性,紛紛開口。

  寧帆挑起嘴角。

  “博物館北面有一個廢棄村莊,那邊有一座陶窯,在幾百年前還有人用過,只不過毀于戰爭。”

  “后來遷過去的人都不是本地人,也忘記那邊有陶窯的事情,只有一張當年的老照片記錄過這個事情。”

  “照片刊載在當時的《秦風日報》上面,還有記者實地采訪的記錄。”

  “其中就有一句話。”

  “村中有舊窯廠一座,內有窯工刻文,二……燒俑,復全之紋樣,為古篆書,推測為秦時所留……”

  “如果能夠找到這段記錄,就可以證明我說的是對的了。”

  “對了,這份報紙改名比較多,建議找創刊三年后的,6月17日的那篇報道。”

  寧帆話音落下,現場所有的博士生都跟看怪物一樣看著寧帆。

  他們平時也會記住一些資料,可是能夠記住是哪本書的已經到了極限,根本不可能記住更細節的東西。

  畢竟歷史需要查閱的資料太多了。

  都不說別的,光是一個朝代的,能夠從文化、教育、經濟、制度、農業等多方面去研究的話,資料就是按百本來算的。

  這還是后人整理出來的,要是再細致一些想要勘誤或者找原文中的線索。

  那就是數不清的文獻和資料了。

  奏折、案牘、摘抄、上疏、信件、考評表……

  資料基本藏在各大博物館和珍籍檔案館,想要借閱都要大費周折。

  可看寧帆的樣子,是完全沒有一點回憶和查詢,完全是順口說出來的。

  而且這也不是什么常見的資料,而是百年前的一份老報紙上的隨筆。

  要說不是刻意去記的。

  這種記憶力,堪稱恐怖了。

  這下兩個院士都有了些許動容,看著寧帆認真點點頭。

  “寧小友的見識,比我們更強!”

  “慚愧!”

  直播間眾人早都體驗過寧帆這堪稱變態的記憶力,倒也沒有一點話說,只是嘴角抽動,暗暗感慨這逼又被裝到了。

  能讓院士說一句慚愧,真的是人前顯圣了!

  寧帆擺擺手。

  “偶然所見,覺得有趣就記下來了,算不得什么。”

  “而且也不一定正確,或許是記者隨便寫的也說不定。”

  “倒是這個修復方法可以試試看。”

  “不用!”

  “這肯定可以了!”

  袁鹿和晚明月異口同聲。

  他們都是和文物打了一輩子交道的人,和陶器更是日夜陪伴。

  計算和模擬只是擁有更加謹慎的科研態度。

  可這種大概方向性的東西不用太多解釋,只要說出來就知道對錯可能性。

  寧帆剛才說完他們就在腦海中過了這個修復法,直到有八成可以。

  “去準備,按照寧小友的這個方法做!”

  兩人吩咐一聲,幾個博士這才回過神,有點羨慕的看著寧帆。

  明明大家還是差不多,不,甚至年紀還要更大一些。

  結果自己只是學生,可寧帆已經是老師口中的小友了。

  真是人比人氣死人!

  不過他們也沒有什么怨言,羨慕之后還是趕緊按要求準備了修復材料,開始按照寧帆說的進行修復。

  順便期待起修復結果。

  直播間內,眾人也一起等待起來。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