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場規模龐大的軍事行動,前前后后都是拖雷在操辦。
在蒙古人至今仍顯粗疏的統治體系里,要維持這個計劃的絕密及其困難,而成吉思汗本人,也對計劃的可行性將信將疑。
所以拖雷提出這個計劃的同時,立刻就遠離了成吉思汗身邊,用他自己的一套人馬來推動,以此來保證既沒有泄密之虞,也無需蒙古本部承擔失敗的損失。
當時根本沒人知道拖雷被父汗趕出核心圈子以后在忙什么,很多人因此對拖雷充滿蔑視。
直到計劃猝然發動,大軍開始隆隆踏出征服的腳步,大家才多多少少地明白了此前伏線埋設之深,了解了前期的耐心何等重要,進而估摸出拖雷在夏國和宋國,究竟投入了多少力氣去經營,
光是在夏國,蒙古軍獲得的物資補給就超過了此前兩次征伐夏國所獲之和。僅在大軍行進沿途,夏人就貢獻出了從黑山威福軍司到卓羅和南軍司的七個監軍司所屬武庫,提供了超過四千套鐵制甲胄和神臂弓、三刃箭等精良武器。
要知道,成吉思汗滅亡克烈部,混一蒙古各部以后,尚未召開忽里勒臺即大汗之位,先自攻打夏國。而到攻打金國之前,他已經把夏國按在地上翻來覆去打了三遍,造成的死傷人數超過夏國總人口的十分之一!
以此算來,夏國和蒙古真可謂仇深似海。但拖雷竟然能抓住夏國的黨項貴族與權臣內訌不斷、連續幾代國王得位不正的機會,硬生生把現任的夏國國王逼成了蒙古的合作者。
拖雷究竟安排了多么龐大而繁雜的朋友圈子,才能做到這程度?
更不消說即將通過的,那些屬于宋國的無數關隘。
蒙古貴族們對宋國普遍不了解,但他們至少知道,宋國是和金國、夏國并立上百年的大國。而且其規模龐大,不下于金國。蒙古軍前幾年對金國的征伐,起初固然是大勝,最后結果如何?
那幾場失敗的經歷,到現在還讓許多人心有余悸。由此想來,那宋國真不可小覷。
但拖雷竟然能拉攏宋國的,讓他親自來拜見成吉思汗示好!這個叫董居誼的宋人可不是普通人,他是負責整個宋國西部防御的大人物,手底下有十萬兵力,管著一百座鐵一樣的關隘!
這地位放在也克蒙古兀魯思,怎么也得是個左翼萬夫長吧?那已經是嚇死人的大人物了!
就算他現在卸任,據說后繼者還是他的一黨。他來這里對成吉思汗屈膝,就代表了南方無數雄關向蒙古人敞開,代表和周國大做生意的宋人,向自己一起發財的伙伴下手。
這樣的事,早前誰能想得到?縱然蒙古大軍在西域滅國無數,也沒見到過大軍不動,只靠幾人幾張嘴,就引入如此助力的事情!
所有人都為此感到震驚,也由此對己方的勝利充滿信心。
原來從成吉思汗踏回草原的第一天起,沿著大周國境從東北到西南三個招討司的騷擾和戰斗,都是計劃好的。隨著計劃推進,也克蒙古兀魯思給予大周的壓力是那么恰如其分,使大周理所當然地認為,能使北疆沿線成為蒙古人一撥撥送命的絞肉機。
更令人滿意的,是大周在這期間,還狠狠清洗了駐在南線邊境的軍隊。比如駐在南京開封府的統軍司里,那些嗷嗷叫著想打仗的軍人,就有許多被扔去了東海以外名叫高麗的某國。
任何政權所能控制的軍隊數量都是有限的,對邊境的控制也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周軍在北疆的布置有多完整,在海上的控制有多無遠弗屆,他們在南方就有多虛弱。
有誰能想得到,蒙古軍威力無窮的一擊,將會從周國的腹地爆開呢?
這場軍事行動正在急速推進,隨著每天的進展順利,拖雷也每天都得到更多人的 贊許和欽佩。
拖雷把下一步的安排一一稟報完畢之后,離開了成吉思汗的宮帳。也不知是為了彌補此前幾年的慢待,還是為了別的緣由,直到他的馬匹奔馳了里許,還有人催馬跟從著,或者殷勤地攀談,或者只作禮貌地送行。
直到拖雷連連擺手,給眾人示意,叫所有人都不要再送。他們才慢慢撥馬回頭,就像羊群分出一股,又合并到一處。
成吉思汗瞇著眼,看著自己兒子受到如此尊重,心里很是愉快。
外人普遍認為,因為拖雷這幾年缺乏戰場上的功績,成吉思汗待這個兒子越來越疏遠,在重用程度上遠遠不如他的兄長。其實他們都錯了。
在成吉思汗秘而不宣的內心深處,他和拖雷有個共同點。那就是,兩人同為中原戰場上的失敗者,都是大周皇帝郭寧的手下敗將。
所以過去數年里,那些蒙古貴族們對拖雷的所有譏諷,幾乎都等于是在打成吉思汗的臉。只不過成吉思汗用西征時輝煌的勝利,讓外人全都忘記了這個共同點。
所以成吉思汗比任何人都欣賞拖雷的付出,也比任何人都期待這一次長驅斡腹帶來的勝利。對他來說,這一次的勝利洗血的,不止是拖雷一人的恥辱。
對于曾經給自己帶來慘痛記憶的敵人,成吉思汗一向都愿意下大力氣探查,務求將其優劣剖析分明。對這一次的戰事,他已經獨自推算了十遍以上。
大周軍隊是一支非常依賴后勤支持的軍隊。
這支軍隊不缺乏戰馬,所以看似擁有長驅轉進的能力,但在成吉思汗眼里,郭寧之所以在北疆橫行,是因為北疆緊貼著漢人的國都,其軍隊在作戰時,能夠不要錢似地揮霍各種物資。包括大量的車輛、甲胄、武器、作戰所消耗的箭矢和火藥等等,都能就近調用,乃至從南方的廣袤領土上不斷汲取。
但這些物資長年累月運輸往北方運輸,不可能長著翅膀飛躍到南方。如果剝離掉這些,周軍主力再長途跋涉,自北疆輕裝折返,那他們和蒙古人相比,并沒有優勢可言。
何況他們有沒有折返的可能,尚屬未知呢。
木華黎在北疆帶著眾多仆從部落軍隊,會不惜代價地糾纏住周軍主力;而成吉思汗本人,將會等著屯駐在鳳翔、京兆等地的周軍李霆所部動起來,然后發動最兇猛的銜尾追擊。
如果一切順利的話,周軍主力從邊疆趕回中原的路,將會是一條血路。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都會死在路上。
就算他們回來,看到的也只是尸山血海。因為長驅斡腹的蒙古軍精銳,將會徹徹底底地摧毀中原。
不是游牧民族出自本能的掠奪和屠殺,而是在嚴格軍法約束下自如游走在敵人的領土上,不斷地避強擊弱,進行有計劃的、徹底的摧毀。這種摧毀,才是蒙古軍在西征過程中錘煉出的真本事。
蒙古軍曾經屠滅村莊,推平建筑,把活人成批踏做肥田的肉醬;曾經用人的油脂浸潤街道,然后縱火焚燒;曾經撒鹽摧毀耕作的成果,掘開堤壩沖垮田地,把一切都恢復到千萬年前的荒野和草原狀態;曾經驅趕百姓為前鋒,迫使普通人化作瘋狂的野獸自相殘殺,斬斷維持秩序和統治的任何可能。
在成吉思汗看來,蒙古軍在西征過程中的戰無不勝,倒有大半要歸功于沿途的摧毀。
因為沒有任何軍隊能在家園被毀,家人被屠的情況下保持冷靜。只要蒙古人的兇名傳播出去,任何軍隊在對抗蒙古人的時候都只有兩種狀態,要么變成膽怯的黃羊,要么變成愚蠢的野豬。
而黃羊和野豬,都是蒙古人的獵物。其弱點是那么明顯,獵殺起來簡直輕而易舉。
越是子弟兵越是如此,郭寧的軍隊何能例外?成吉思汗很好奇,當他們趕回中 原,發現家園和親人都不存在以后,會變成黃羊還是野豬。
總之,一切都已經安排好了。這一擊,必定會打碎漢人的肺腑,隨之也必定能殺盡漢人的軍隊。成吉思汗甚至想過了,在取得勝利以后該怎么對待郭寧。
他曾經充滿憤怒,想要斬下郭寧的四肢和腦袋,然后將之分送四方巡游,藉此告訴所有人,自己已經狠狠懲罰了敵人,洗刷了先前戰敗的恥辱。但這會兒他志得意滿,覺得正漸漸把勝利握緊于掌中,于是甩了甩馬鞭,問身邊的必阇赤們:
「你們說,如果我們抓住了郭寧,該怎么處置?」
成吉思汗略側身過去,想要給點賞賜,卻發現說話的人是拖雷的老部下,曾經在西域掌握極大權柄的女真人粘合重山。
也不知為何,成吉思汗的好心情猛褪幾分,忽有些意興索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