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銅礦鐵礦也不及一個金礦。
李嘉感覺自己的熱血都在沸騰,一個金礦,不知道抵多少個銅礦,真是令人興奮。
“您需要什么?”過了一會兒,李嘉平整心情,深吸了口氣,問道。
“彎刀,越多越好,弩弓,同樣如此!”大氏韋同樣吸了口氣,認真地說道。
“北地缺少鐵器,契丹人嚴禁鐵器來往這里,所以,我需要大量的鐵器,價格不是問題!”
“當然,我想您一定是有的吧!”大氏韋目光一凝,周邊的護衛也露出虎狼般的眼神,威嚇意味明顯。
“抱歉,我們或許并不應該見面!”李嘉不為所動,收斂起情緒,沉聲說道。
“我們與城主已經合作了,所有的東西已經銷售完畢,若是無事,我們就離去了!”看了一眼兩旁雄壯有力的護衛,李嘉將城主拿出來當做擋箭牌。
果然,此言一出,大氏韋臉色一變,所謂的自信也動搖了許多,眉眼平和了不少了。
卑沙城主雖然是渤海人,但不過是契丹人扶持的忠臣,其秉承的以遺治遺的政策的,就是為了穩住渤海遺民,保證遼國的天下,渤海遺址上建立的東丹國也是如此。
“再次介紹一下,鄙人大氏韋,渤海國宗室之后,這次請先生來,就是為了渤海國的復國大業,急需大量的武器,若是復國成功,不吝土地賜封!”
“若某所見不差,渤海國已經復國!”
“呸,它算什么渤海國,烈氏逼走世子大光顯,把持國政,另篡奪南海府,建立所謂的定東國,而我等,就是需趕走烈氏,復我大氏天下!”
接著,這位大氏韋王子頗有些雄心壯志,描繪了一番復國后打敗契丹人,再次讓海東盛國威名遠揚。
“復國不只是需要金錢,還需要大量的人!”李嘉搖了搖頭,直接說道。
“自然,整個遼陽府雖然被契丹人控制,但渤海人卻有數十萬,只有甲器具全,復我渤海,易如反掌!”
“閣下太過于樂觀了,不提渤海國,就契丹人如何?他們會眼睜睜地看著眼皮底下立起軍隊不成?渤海遺民雖然懷念故國,但渤海已滅數十載,舍家拋業者又有幾人?”
“這……”這位王子頓時臉色發白,細細想來,這個南地商賈竟然所言有理,如何鼓動遺民,又如何在契丹人眼皮底下建立軍隊,這真是個燒腦的問題。
“請先生教我!”大氏韋大汗淋漓,連忙拜倒,口中直呼不已,果然,中國文化在南地,一個小小的商賈,竟然能直透大勢。
“閣下客氣了,某不過是一己之言罷了!”李嘉連忙擺手,自己可不是來做軍師的,老子堂堂皇室后裔,比你這個所謂的渤海王室強太多。
“請先生教我——”大氏韋再次拜倒,口中直呼:“渤海國已亡數十載,百萬遺民血淚累累,若是先生能有所教我,這萬兩黃金就是您的了!”
“寡陋之言,若閣下不棄,某就獻丑了!”早這樣不就好了?沒有錢,哪個愿意幫你?我看上去就那么傻?
李嘉變臉如此之快,大氏韋有些愣神。
“渤海已忘數十載,多數遺民已入后渤海,即使遼陽府存留數十萬,但早已經泯滅了勇氣,只能茍且偷生,甲胄易得,精兵難求!”李嘉走了幾步,大腦中突然點開了某種東西,連忙說道:
“長白山之側,有一蠻夷,漁獵為生,上可擒虎,下可摸魚,強壯有力,作為兵士,最為合適了!”
“先生所言,可是女真人?”大氏韋驚喜地說道。
“然也!”李嘉點點頭,“女真人雖然野蠻,未曾沐浴教化,不識五經,但不懼生死,毫無畏懼,閣下從某這里購得武器,雇傭女真為兵,親信為將,兵甲具全。”
“長白山自十年前噴發至今,已經荒廢多年,休整軍隊再適宜不過,待兵精甲全后,可一擊入上京,清君側!”
現在就放出女真人,有點過分吧!
但,現如今也是契丹人的巔峰期,讓契丹人與女真人斗一斗,還真是有所期待啊!
“清君側?此三字,即可抵萬兩黃金!”大氏韋聽到這些話,不由大喜,有此三字,可算是出師有名,拉攏各地將領了。
此人不亞于自己從三國志中所看到的‘隆中對’,難道,此人乃吾之孔明不成?
“這些黃金我也不白要你的,長矛千把,長弓兩百,也算是我的回禮了!”李嘉也有點不好意思,勉強送點東西算回禮吧!
隨后,李嘉詳細地與他講如何去高麗募集女真人,如何休整,又怎樣突襲上京,畢竟后渤海國一直在向西防備遼人,又怎么會料到腹心中突然殺出來一只軍隊?
收下了萬兩黃金,再三請辭,在大氏韋含淚的送別中,約定明年再會后,李嘉就帶著數百匹馬,以及大量的鹿茸鹿皮,以及人參,登上船,順風而下。
“不過,我在山東挑起叛亂,又在遼東挑動戰爭,難道是個災星不成?”李嘉低著頭,沉思起來。
順風南下,李嘉又來到了王氏高麗國,已經統一了朝鮮半島,滅了新羅及百濟,此時在位的是光宗王昭,他確定了高麗的政治制度,一改前期與各豪族聯合統治的局面,開始進行中央集權。
頒布“奴婢按檢法”,實行科舉制度,制定百官公服,清洗地方豪族,可謂是鐵腕,使得王權大大鞏固。
李嘉來到首都開城時,同樣受到了熱烈歡迎,大量的中原商品被銷售一空,最后一點存貨也沒了。
這次,李嘉倒是沒有進行煽風點火,哪怕那些豪族們不斷地進行暗示,私下會面,也沒能動搖李嘉那顆平穩的心。
因為王氏高麗不與其他不同,這是一個王朝的初期,正是一個早晨七八點鐘的太陽,一招不慎就會引火燒身,惹來大麻煩,他可是來做生意的。
為了獲得獨一無二的壟斷地位,李嘉為了證明自己在遼人中的人脈,于是向光宗貢獻了一百匹遼馬,比高麗本土的矮腳馬強太多,惹得光宗大喜。
隨后,李嘉以每年五百匹遼馬的價格,獲得了御用商人的名號,被允許去往高麗各地,自由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