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1184章

  以丁稅替代年貢,這是李嘉想出來的一條策略,主要的貢獻來源是奧斯曼帝國的抽丁政策。

  奧斯曼帝國對于境內的異教徒,采取抽丁政策,每四十個家庭,抽取一個12至14歲強壯的男孩。

  這些男孩被奧斯曼帝國的官員帶到伊斯坦布爾,將他們錄入名冊(詳細描述以防有人逃脫),對他們執行割禮并強行皈依教。

  這些人會被經過嚴格而殘酷的訓練,從而成為英勇的戰士,前途很好,其中許多人最終成為將軍或者維齊爾。

  這些人,二十歲后成為奧斯曼的精銳士兵,以鐵血和忠誠而聞名與世。

  在沒有藏傳佛教的情況下,施行滿清的減丁政策其實并不現實,而奧斯曼帝國的抽丁政策,則可以效仿。

  這些孩童十二歲,已經保持了草原人的彪悍氣質,而思想卻不成熟,正好可以進行洗腦,從而從培養出優秀的騎兵。

  況且,一國兵力,隨著時間的推移,會不斷地腐朽,必須要有活水流入。

  如滿清八旗,為了維持戰斗力,不斷地從東北抽調生女真入伍,保持著八旗最后一絲顏面。

  而這些草原部落的孩子,就是御營的活水。

  在年貢和丁稅,許多家庭和部落,必然會選擇丁稅,因為財產就那么多,而孩子這也可能有許多,有皇帝幫忙養著兒子,還不用繳稅,豈不快活?

  算是針對游牧民族的弱點吧!

  許多部落暗自欣喜,尤其是小部落,他們往往因為草場的狹窄,養活不了太多人,以人丁來代替年貢,實在太好不過了。

  楊廷璋將他們的臉色都看在眼里,心中暗笑一聲,不由得繼續說道:“另外,諸位頭人的長子,也必須在年滿十二歲后,入選其中。”

  “那,長子已經過了十二歲呢?”

  “就由其他的子嗣代替,實在不行,侄子,孫子也行!”

  楊廷璋解釋道。

  這個政策關乎貴族們的血脈,許多人臉色瞬間就變了,聰明的人,自然想到其是想借機控制部落。

  但他們卻滿不在乎。

  一來,他們的子嗣眾多,不缺那一個。

  二來,草原上如今流行的是幼子守灶,大部分的財產還是由最小的兒子來繼承。

  這是由于草原的環境決定的。

  一片草場,無法養育太多的人,所以年長的兒子必須要析出,組建自己的家庭,未成年的兒子則留在身邊,由于幼子是最后留下的,所以繼承家產的都是最小的兒子。

  無論是蒙古族,還是女真,都是如此。

  比如努兒哈赤死后,雖然皇太極繼承了汗位,但努兒哈赤名下的兩黃旗給了大妃阿巴亥的三個最小的兒子阿濟格、多爾袞和多鐸。

  楊廷璋當然知道這些,但也正是因為幼子守灶制度,所以才有挑撥的空間。

  長子作為家庭貢獻最大的,怎么會甘心?

  誰不想全要?

  等到長成歸來的長子,回到家中,發現自己繼承的所剩無幾,怎能安心?必然會起紛爭。

  以丁稅替代年貢,這是李嘉想出來的一條策略,主要的貢獻來源是奧斯曼帝國的抽丁政策。

  奧斯曼帝國對于境內的異教徒,采取抽丁政策,每四十個家庭,抽取一個12至14歲強壯的男孩。

  這些男孩被奧斯曼帝國的官員帶到伊斯坦布爾,將他們錄入名冊(詳細描述以防有人逃脫),對他們執行割禮并強行皈依教。

  這些人會被經過嚴格而殘酷的訓練,從而成為英勇的戰士,前途很好,其中許多人最終成為將軍或者維齊爾。

  這些人,二十歲后成為奧斯曼的精銳士兵,以鐵血和忠誠而聞名與世。

  在沒有藏傳佛教的情況下,施行滿清的減丁政策其實并不現實,而奧斯曼帝國的抽丁政策,則可以效仿。

  這些孩童十二歲,已經保持了草原人的彪悍氣質,而思想卻不成熟,正好可以進行洗腦,從而從培養出優秀的騎兵。

  況且,一國兵力,隨著時間的推移,會不斷地腐朽,必須要有活水流入。

  如滿清八旗,為了維持戰斗力,不斷地從東北抽調生女真入伍,保持著八旗最后一絲顏面。

  而這些草原部落的孩子,就是御營的活水。

  在年貢和丁稅,許多家庭和部落,必然會選擇丁稅,因為財產就那么多,而孩子這也可能有許多,有皇帝幫忙養著兒子,還不用繳稅,豈不快活?

  算是針對游牧民族的弱點吧!

  許多部落暗自欣喜,尤其是小部落,他們往往因為草場的狹窄,養活不了太多人,以人丁來代替年貢,實在太好不過了。

  楊廷璋將他們的臉色都看在眼里,心中暗笑一聲,不由得繼續說道:“另外,諸位頭人的長子,也必須在年滿十二歲后,入選其中。”

  “那,長子已經過了十二歲呢?”

  “就由其他的子嗣代替,實在不行,侄子,孫子也行!”

  楊廷璋解釋道。

  這個政策關乎貴族們的血脈,許多人臉色瞬間就變了,聰明的人,自然想到其是想借機控制部落。

  但他們卻滿不在乎。

  一來,他們的子嗣眾多,不缺那一個。

  二來,草原上如今流行的是幼子守灶,大部分的財產還是由最小的兒子來繼承。

  這是由于草原的環境決定的。

  一片草場,無法養育太多的人,所以年長的兒子必須要析出,組建自己的家庭,未成年的兒子則留在身邊,由于幼子是最后留下的,所以繼承家產的都是最小的兒子。

  無論是蒙古族,還是女真,都是如此。

  比如努兒哈赤死后,雖然皇太極繼承了汗位,但努兒哈赤名下的兩黃旗給了大妃阿巴亥的三個最小的兒子阿濟格、多爾袞和多鐸。

  楊廷璋當然知道這些,但也正是因為幼子守灶制度,所以才有挑撥的空間。

  長子作為家庭貢獻最大的,怎么會甘心?

  誰不想全要?

  等到長成歸來的長子,回到家中,發現自己繼承的所剩無幾,怎能安心?必然會起紛爭。

  到時候不就有了機會了嗎?

  大唐才是他們最后的依靠啊。

高速文字章節列表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