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92.關于車的反思真實的師生現狀

  上午李安出去買了菜,回來練了琴,十一點開始做飯。

  一邊切菜一邊看老湯直播賣課,今天黃教授沒有出鏡,只有老湯和一個小助教。

  比起半個月前,老湯的嘴皮子溜了許多,已經能夠做到手嘴同動,邊彈邊講,就差押韻了。

  四十五分鐘后,一菜一湯兩碗飯上桌。

  李安還特意擺了盤,就差給桌子上擺個花瓶插只花。

  花沒有,不過他給小車準備了別的小東西。

  經過今天早晨的小事件,李安更加認識到和孩子相處真的是一門學問。

  他雖然沒有孩子,更沒有把一個孩子養大的經歷,可他一直以來自認為自己還是非常懂孩子的。

  并且在內心中,把自己定義為擅長與孩子溝通的家長。

  一直以來在與幾個孩子的相處過程中,許多事情也應驗了他的想法。

  他的確非常擅長處理與孩子相處以及孩子們提出的各種問題。

  可能也就是因為這一點,導致他漸漸地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忽略了一些最根本的東西,孩子本身對于許多問題的看法,以及孩子們的原生性格。

  或者說他很多時候一下就能發現問題,隨后立馬給出一個符合當下情景的解決方案,接著施行,最后搞定。

  看似高效簡便,可這種做法是不是真的正確?

  就比如今天早晨,小車問他是不是對其失望這個問題。

  李安當時幾乎是下意識地就察覺到小車的真實心理動態,然后他先給了小車內心所需要的肯定,將其情緒引向正面之后,接著再通過舉例方式告訴小車如何去擺脫這種情緒。

  皆大歡喜,小車去上學的時候笑得很開心。

  但是當李安在回顧整件事情的時候,他意識到自己忽略了兩個重要的點。

  兩個點都與這件事本身沒有太大的關系,可它們在李安看來其中暴露著一些他應該去注意的東西。

  第一點,小車今天早晨給他看作業的動機是否正確?

  當時李安手里拿著小車昨天的作業,聽著小車問那樣的問題,他的第一反應是安撫小車的情緒。

  這種本能的反應來源是他對孩子的疼愛。

  可再次回顧這件事情,其本貌或許這樣來看才更客觀——

  前天晚上他之所以要看小車的作業,原因是小車提速提得超乎他的想象,盡管當時他聽完小車的錄音說不夠。

  不夠是距離他的標準,超乎他的想象是進度。

  對于小車練琴中的時間與成效比,李安近乎可以做到不用看系統就知道小車大概練了多長時間。

  所以小車前天哪里擠出的時間完成了那樣的提速?

  他能想到的只有小車作業很少,或是在學校完成了大部分,或是因為這周的練琴內容壓縮了寫作業的時間。

  于是他讓小車把作業拿來看看,他還記得當時小車遲疑了一下,看后確實如他所料,小車犧牲了部分作業時間,對此他也確實露出了不滿情緒,雖然只是一點點。

  可就是這一點情緒,被孩子敏感地捕捉到了。

  然后他昨天忙了一天,就接到了今天早晨的劇情,小車害怕自己失望,給出的彌補措施是認真地完成了昨天的作業,并讓自己檢查。

  那么問題就來了,如果他前天沒有檢查小車的作業,或是說看過之后沒有露出不滿情緒,是否還會出現今天早晨這一幕。

  李安一直在對小車強調學習的重要性,小車也確實扭轉了對學習的態度,六下以來,小車一直都在進步。

  是什么讓小車扭轉了態度,李安覺得如果只是因為他的要求,那他確實該反思一下了。

  小車不是他的小孩,但在他心里早已勝似他的小孩。

  關于學習這件事,李安覺得自己要從長計議了。

  為他學,這個不行。

  第二點,小車為什么會認為他會失望。

  同樣的事件還原,小車只不過是一次作業沒有做好,并且在李安看來也只是字跡潦草了些。

  甚至真的說起來,都上升不到不認真,并且小車還是為了節約時間練琴。

  換成其他一些孩子,恐怕會覺得自己既完成了作業,又把琴練好了,要是王小虎,說不定還得洋洋得意一番。

  為什么到了小車,會產生他會失望的心理?

  上午買菜的時候,李安就在思考這個問題,坐公交車得到路上,他還上網查了查類似的問題。

  按道理說,他所有的學生里,他給予最多肯定的孩子就是小車。

  無可厚非,小車生活中極其懂事,彈琴方面天賦異稟。

  除了天賦,更有吃苦耐勞的精神,幾乎所有課余時間小車都撲在鋼琴上。

  對于這樣的孩子,換哪個老師來不把她當成寶貝疙瘩。

  不只是他,他身邊的哪個知道小車的朋友提起小車不是豎大拇指?

  魏老師直接把自己的手串當見面禮送給了小車,這足以說明老爺子對小車的肯定。

  要說小車到底是別人家的孩子暫住在家里,可陳璇出國之后不止一次和李安提到小車就是他們家的一分子。

  大家都很喜歡小車,小車不是不知道。

  往往那些在生活中長期得不到關愛和認可的孩子更容易陷入自卑的心理。

  順著這個想法,李安似乎找到了一些新的思考路徑。

  原生家庭缺失母愛,校園生活缺少正常社交。

  這兩點足以讓大多數孩子產生“我是異類”的情緒,從而發展成自卑心理。

  但是很快他就否定了這一線索。

  比起狀況類似的小虎,小車在一些問題的處理上可謂是相當完善。

  面對挑戰——

  王小虎會先產生一些回避,然后自我加壓,最后擺出一副生死大戰的模樣,害怕失敗。

  小車則是輕松從容。

  面對沒有做好的事情——

  王小虎偶爾會流露出我不在乎這件事。

  小車則是重在參與,盡力而為就好。

  面對新朋友。

  王小虎會先保持距離。

  小車則是會主動發出友好的信號。

  回顧整個夏令營,可以說小車的種種做法給李安留下了相當深刻的印象。

  就說兩件事。

  第一件,王小虎和盧瀚文劉子歌幾人相互鬧興趣不接受的時候,小車已經主動和豆豆揮手讓豆豆坐到自己的旁邊。

  第二件,破冰游戲第二輪中,小車熱情積極地參與表演詞匯,相反一些女孩都很不好意思做出一些那樣的動作。

  這兩件事可都和鋼琴沒有任何關系。

  能說這樣的小車是自卑的嗎?

  顯然不能。

  既然不是因為自卑心理而產生的懼怕他人失望,那還會因為什么。

  最后李安似乎在一段回憶中的對話中找到了答案。

  去往燕京的火車途中,師生二人一早聊了許多,在關于蓉城杯的比賽結果上,小車問了他一個問題。

  小車問:老師,你不希望我得到第一名嗎?

  李安的回答是:老師當然希望。

  盡管后面他有說但是,可他的第一態度還是肯定了小車的問題。

  或許對于他而言這句話不重要,但是對于小車這句話就不一樣了。

  現在想想當時他還是給了小車一種“他需要”的感覺。

  從這段對話,李安漸漸深入到了作業事件的核心。

  他在想是不是自己一直以來對小車的要求太高了。

  之前他自己都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

  甚至說他偶爾都覺得自己對小車沒有什么要求,他認為小車現在這樣就很好。

  什么是他認為的很好?

  抓緊一切時間練琴,每周都在肉眼可見的進步,學習不用他操心,能夠在他忙碌的時候照顧好自己的吃喝,規劃好自己的生活時間,說是他照顧小車,小車有時不也是在照顧他嗎?

  好不好?

  太好了,好到李安都把這些習以為常了。

  久而久之,是不是孩子也對此習以為常了呢?

  可這里哪一條不都是現在家長對孩子渴求的品質嗎?

  李安在想是不是他給小車正面肯定太少了,看似他經常夸小車,可他的夸獎并沒有植根在小車真的做了什么,就像夸獎每一個孩子那樣,你做了,我肯定要夸你。

  這個問題在于同樣十二三歲,王小虎周末練了兩個小時的琴,得到了他的夸獎,而小車練了六七個小時的琴,得到的夸獎和王小虎一樣。

  從付出的辛苦程度上對比,明顯小車應該得到更多的夸獎。

  就這個事例再往下想,李安覺得好不公平,因為他想到如果小車周末只練了四個小時的琴,他會對小車有些不滿意。

  明明已經比王小虎多練了兩個小時,得不到夸獎不說,還讓老師感到不滿意。

  雖然小車沒有浪費過一個周末,沒有出現過這一幕,但是想到這一幕,他覺得自己好不應該。

  得到的肯定正面肯定少也就罷了,小車從他這得到的更多的是鼓勵。

  什么是肯定,肯定是過去時,肯定你過去一段的努力。

  什么是鼓勵,是未來時,鼓勵代表著期望,代表著希望你更好。

  可在孩子眼里,老師過多的鼓勵是不是也代表著自己過去一段做得還不夠好?

  所以一次作業沒有做好被老師發現,就變成了一件天大的事情。

  到了這里,李安似乎才把整件事情看明白。

  如果再給他一次機會,他今天早晨不會再對小車說:老師永遠不會對你失望。

  他會說:你已經做得很好了,非常棒了。

  聽起來上面的回答似乎更能切中孩子當時的心里,可從根本上來講,孩子需要的確是下面的肯定。

  不會對你失望,是意味著老師知道你能做得更好。

  你已經做得很好了,聽起來像是安慰,可這會給孩子更多的信心去應對下一,而不像上面那一句,就像是在說沒關系,老師相信你會做得更好。

  這也就是他一開始反思的問題。

  很多時候他一下就能發現問題核心,隨后立馬制定出一個符合當下情景的解決方案,接著施行,解決孩子情緒需求,最后皆大歡喜。

  看似高效簡便,可這種做法對于孩子是不是真的正確?

  在一切都追求高效的今天,每個成年人都清楚追求高效率必然會失去一些東西。

  所以李安更加認識到和孩子相處這件事真的是一門學問,有些東西損失得起,有些東西別人是不是損失得起他不知道,但他可損失不起。

  小車于他而言,勝似女兒。

  不過從長計議也不能把戰線拉得太長,于是他給小車準備了一點小驚喜。

  擺放好碗筷,他只等小車回來。

  沒一會兒,八萬先動了。

  小貓咪聽見了門外的動靜,第一時間跑去了下面喵嗚起來。

  緊接著一聲開門聲音。

  “呀,八萬~”可愛的聲音,隨后:“老師我回來啦!”

  “洗手吃飯!”李安轉身去廚房放圍裙,聽著小車的動靜,他心里也是不由得松了口氣。

  別看小車早上走的時候像是什么事都沒有了,可李安知道,這孩子心里是能裝事。

  “哇,小炒肉和西紅柿雞蛋湯!”

  兩道菜都是小車平時相當喜歡的菜式,搓搓小手,小車習慣性地先等老師坐下。

  對此李安不知道說過多少遍,你先坐不就行了,每天他都啰唆。

  今天他也不啰唆了,直接坐下,這個問題不是他每天啰唆就能解決的,“去拿個湯勺。”

  “吼!”一蹦三跳小車取回湯勺。

  去取湯勺的過程,她發現灶臺一角有一個圖案顏色非常漂亮的紙袋,看樣子老師是要裝垃圾,好可惜啊。

  “老師,那個袋子給我吧~”

  “什么袋子?”李安第一時間沒反應過來。

  “就是灶臺上的粉袋子,有花紋,紙的。”

  李安心笑什么袋子呢,“那個有點濕了,不——”

  他本想說不要了,等周天要多少給你弄多少,話音一轉:“不介意你就收起來好了。”

  師生二人開動。

  “不介意啊,”小車理所當然道,“我想用它裝飾一下綠蘿的小花盆。”

  李安:“哈?”

  小車認真解釋:“老師,綠蘿花盆表面坑坑洼洼的,里面澆水,外面就掉渣,所以我想把她包一下。”

  李安:“好主意。”

  小車:“嘿嘿。”

  李安心想自己剛才幸好沒說不要了,如果他說不要了,恐怕他就錯過了后面的少女小心思,盡管他的出發點是想給小車弄個新袋子。

  “老師!要到肖邦的巴黎歲月。”

  “對。”

  接著早上的餐桌話題,師生二人又開始了。

  李安正講著,客廳一陣敲門聲傳來。

  “去。”

  “嗯!”

  小車去開門,發現原來是外賣。

  她以為送錯了,結果外賣叔叔說沒有錯啊,她低頭一看,居然是她最喜歡喝的泡泡茶!

  別看泡泡茶比許多奶茶便宜很多,可她就愛喝這個!

  不過最讓她開心的是有兩杯!

  一人一杯,師生二人繼續。

  “巴黎對于肖邦的意義非凡,就有點蓉城對于你老師我的意義。”

  就在這時,桌上的手機響起。

  李安低頭一看,拿筷子的手都僵住了。

  方永波來電。

  小車好奇地撲閃起了大眼睛,沒忘吸一口泡泡茶。

  (本章完)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