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一百四十八章 民之不存,國將焉附?

  十天已至。

  到了約定再開議政之時。

  只是這次與會的人,卻是比上次少了幾人。

  王賁在頻陽守靈。

  蒙氏兄弟在家服侍蒙武。

  王翦的喪事剛結束,朝臣明顯還沉浸在悲痛之上,到場的這些朝臣神色有些低沉。

  嬴政開口道:

  “時局艱難,更要鼎力前行。”

  “眼下武成侯逝世,淮南侯身體抱恙,王賁在頻陽守靈,蒙恬、蒙毅在家中服侍,都不能來參加這次議政。”

  “議政也就全仰仗諸卿了。”

  “入春以來,朝野多有議論,有言新田政之種種弊端,也有針砭時弊直抨土地兼并之害的。”

  “朕同樣心有所感。”

  “土地兼并問題已迫在眉睫。”

  “這次議政,諸卿當圍繞新田政利弊展開論述,若是再有涉及非法私斗內耗,朕定會讓其知道,朝政自有法度。”

  “今日大朝,最終議決,朕將親自決斷,朝會議政,不避歧見,諸卿但言無妨。”

  百官稽首道:

  “臣定謹記陛下之言”

  嬴政點頭。

  王綰起身高聲道:

  “此番議政主題為田政。”

  “田地公有,這是商君定下的法度,絕不能輕易變更,眼下山東郡縣土地兼并嚴重,確是到了要處理的時候,經過上次議政,朝堂卻是分列兩種觀點。”

  “宗一:主張推行‘使黔首自實田’。”

  “主張讓利于豪強,借此來消弭地方兼并的影響,以便穩定黔首,繼而為朝堂騰出手解決土地兼并問題爭取足夠多的時間。”

  “宗二:維持現狀。”

  “主張法為大秦根本,朝堂不能因小失大,貿然去破壞大秦現有的法制,避免讓朝堂陷入到朝令夕改的境地。”

  “兩種觀點各有優劣。”

  “眼下要逐出最適合當下的決策。”

  “或者討論出新政策。”

  “議!!!”

  王綰的話語回蕩殿內,大殿內卻靜若幽谷。

  無一人主動開口。

  良久。

  才有一名博士主動開口。

  有了一人開口,朝堂之上也漸漸多了聲音,支持聲、反駁聲,漸漸再次充斥了大殿,越來越多朝臣開始陳抒己見。

  不過......

  這次議政與上次不同。

  顯得規矩不少。

  沒人敢再去挑動新老秦人之爭。

  眼下王翦老將軍新逝,誰在這個節骨眼挑事,不僅滿朝大臣不答應,陛下更是會直接降罪,因而這次議政顯得莊重不少。

  眾人各抒己見。

  以姚賈為首的官吏,繼續支持新田政。

  以華阜為首的官吏,則繼續抨擊新田政之害。

  一時間。

  兩者難分伯仲。

  在兩者僵持不下時,須發雪白的王綰出列了。

  王綰道:

  “陛下明察。”

  “天下方定,六國復辟依舊涌動。”

  “大秦欲安天下,當要謹慎處理土地兼并,若是處置不當,可能使大秦遭至不測之亂,臣是從微末上來的,知曉地方黔首所需,他們并不喜戰亂,一生所求,只是塊生計之地。”

  “但若難尋生計,恐會直接暴動,若被六國余孽利用,恐會釀成大禍,山東黔首亦為秦人,朝廷又怎能坐視不管?”

  “臣認為。”

  “當推行新田政,以解燃眉之急。”

  “臣附議。”隗壯站了起來。

  “正值春耕,經過數年川防通漕渠整修,山東各地的農耕都大見起色,失田之黔首現為傭耕,見到田地糧種長勢如此旺實,必定心有不滿,眼下雖未爆發,等到收成之事,恐難壓制心中怒意。”

  “黔首失田之怒火,非一時能消解,反倒會越來越烈,只待一點焦油,將其徹底引燃,朝廷卻是不能不察。”

  “臣也認為。”

  “當速速平息失田之事。”

  “以消民憤。”

  見左右兩位丞相都支持新政,百官都不由心頭微動。

  思忖情勢。

  李斯覺得自己該說話了。

  李斯站了起來。

  沉聲道:

  “老臣有奏。”

  “山東之地土地買賣已有數百年,買賣思想早已根深蒂固,非一時能夠豁清,朝廷若坐視不管,恐會讓買賣之風更加猖獗。”

  “再則。”

  “大爭之世開啟之時,天下禮崩樂壞,瓦釜雷鳴,高岸為谷,深谷為陵,國變、君變、官變、民變、法變,最終釀得潮流大變,縱使治道千變萬變,但有一樣卻是始終未變。”

  “民眾生計!”

  “眼下未有激蕩發生,確是可以徐徐圖之。”

  “一法治民,使民無私政之苦,的確為大政今后方向,但山東與關中相悖甚遠,一概而論,的確有些不當。”

  “臣認為。”

  “前期當以地方實情出發。”

  “再一法治之!”

  李斯的話語落下,朝堂再無人發聲。

  王綰環顧四周,確定無人再開口,這才作揖道:“老臣敢請陛下決斷。”

  “敢請陛下決斷!”舉殿齊聲。

  嬴政微微額首。

  沉聲道:

  “既然百官都有了選擇。”

  “朕自當決斷。”

  “大田令,朕有幾個疑惑,且問你幾事。”

  鄭國起身。

  肅然道:

  “臣定如實回答。”

  嬴政笑道:

  “不用這么緊張。”

  “你執掌天下田土,自然對地方兼并有了解,朕可是對土地兼并知之甚少,因而才想問幾句。”

  “你只說兼并最厲害是哪里?”

  鄭國遲疑片刻。

  緩緩道:

  “當為潁川郡、泗水郡、陳郡。”

  嬴政道:

  “為何是這三郡?”

  鄭國道:

  “因這三郡多水。”

  “過往因為戰亂,三郡的漕渠多年失修,不能用以灌既,所以三郡的糧食產量并不高,等天下一統之后,朝廷大興水利,這三郡便因此得利。”

  “大秦立國時,給黔首分了土地,但因早年糧食產量不高,地方黔首難以維持生計,故很多都把田地賣了出去,后續水利興修,糧食產量大增,這些都與失田黔首無關了。”

  嬴政繼續問道:

  “這三郡失田情況如何?”

  “”鄭國眼中露出一抹遲疑。

  嬴政冷聲道:

  “說!”

  鄭國嘆氣道:“據臣所知,僅僅泗水郡,民田的流失總數就在百萬畝上下,大概占了泗水郡民田的七成。”

  聞言。

  嬴政默然。

  百官也竟皆面露驚愕。

  他們萬萬沒有想到,地方失田會這么嚴重。

  一個郡失田就高達七成。

  實在令人駭然。

  鄭國苦笑道:

  “啟稟陛下。”

  “這就是臣不支持新田政的緣由。”

  “地方確有不少官田,但面對這么龐大的失田黔首,官田的數量根本就不夠分。”

  沉默些許。

  嬴政繼續道:

  “山東其他郡縣的失田情況如何?”

  鄭國慨然道:

  “也幾近五成上下。”

  全場靜默。

  這時也無人敢開口了。

  嬴政冷漠的掃過殿內:“至少五成?”

  “朕倒想問問。”

  “這山東是屬于大秦,還是屬于地方世族?”

  “朕這些年一心注重治世大政,卻是差點釀成大禍,地方土地兼并如此之烈之廣,朕卻始終未察,以至讓其做大到如此地步,若是朝廷再不加以遏制,大秦豈不危矣?”

  “民之不存,國將焉附?!”

  百官肅然。

  王綰遲疑了一下。

  起身道:

  “臣請陛下三思。”

  “眼下朝廷外防匈奴擾邊,內防六國余孽復辟,加上春耕在即,朝廷實在有些抽不開身手。”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土地兼并非一朝一夕能解決,牽一發而動全身,依臣之見,朝堂還是當以平復黔首積怨為主,只有黔首沒有生亂之心,地方就亂不了,朝廷也才能去做朔本正源之事。”

  “請陛下明察!”

  “請陛下明察!”百官齊聲。

  嬴政看了眼王綰,又看了下百官,神色略顯遲疑,但眼中的憤怒已悄然消去。

  嬴政略作沉思。

  鎮定道:

  “丞相所言甚是。”

  “既然如此,朕就下決斷了。”

  “來人,擬詔!”

  “今山東郡縣土地兼并嚴重,黔首怨聲載道,朕聞之痛心疾首,擬在潁川郡、泗水郡、陳郡三地試推行‘使黔首自實田’,以觀后效。”

  “若新政推行已解兼并之危,當推廣至山東各郡縣。”

  “如若不然。”

  “試期結束,新政廢除!”

  “公子扶蘇,剛毅勇武,信人而奮士,可為新政之督官,監察三地新政推行情況,以及新政落實后的實際效果。”

  “諸卿以為何?”

  百官神色不一。

  顯然。

  這與他們心中所想相差甚遠。

  李斯這時站出來道:

  “陛下英明。”

  “目下這三地土地兼并最為嚴重,以這三地為試點,推行使黔首自實田,確是可以看出新政利害。”

  “以點窺面。”

  “推行新政之后,若三地民怨未能化解,則說明新政失敗,自當廢除,若是新政效果卓然,到時推廣至山東全境,也為時未晚。”

  “陛下此舉。”

  “極大避免了地方動蕩。”

  “也極大避免了對律法的變動。”

  “地方試點,更是天下前所未有的創舉。”

  “理政出新,便是興盛氣象。”

  “這是大秦黔首之幸。”

  “更是大秦之幸!”

  “陛下英明!”

  有了李斯這番話,百官縱然心中有不滿,此時也不敢再說出,只能跟著高聲附和道:“陛下英明!”

  見狀。

  嬴政也頗為高興。

  高聲道:

  “既然百官無異議,那今日議政到此為止。”

  “明日朕就頒行這道詔令。”

  “退朝!”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