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兩百一十八章 若是不給,那便搶

  秦落衡眉頭一挑。

  他其實猜到朝廷已經定下了修長城的計劃,至少他沒有想到,修長城其實也算是一種路線依賴。

  但其實可以理解。

  關中四塞的確拱衛了關中很多年。

  嬴政繼續道:

  “若是這座長城能修建完成,大秦將能對流竄如草原烈火的種種邊患,做到常備不懈,長久為患華夏的匈奴諸胡,只能望墻興嘆,是戰是和,決定權在大秦手中。”

  “長此以往。”

  “匈奴諸胡只能選擇跟大秦互通商旅,而不能任意隨性興兵,隨著時間推移,大秦只會越發鼎盛,匈奴只會越發羸弱,假以時日,長城不斷北上,大秦匈奴未必不能融為一體。”

  “長城為屏,直道為援。”

  “若是北疆突發戰事,大秦亦可直接揮師北上,長城的效用,遠遠大于在北疆屯集重兵。”

  “長城不僅是護衛大秦的屏障,也是大軍進宮的橋頭堡。”

  “長城隔絕了內外消息,大軍突然北上,也能打匈奴一個觸不及防,只有這樣,你提到的不時掃蕩匈奴才能奏效,也只有這樣,才能不斷的壓制匈奴,直至徹底吞并草原。”

  聞言。

  秦落衡啞然。

  他是徹底聽明白了,大秦修的長城就不是用來防御的,而是用來進攻的,防御甚至只能算是附帶的作用,大秦的根本想法,其實是吞并匈奴,實現開疆拓土。

  大秦骨子里有著一股野性,有著對開疆拓土的執著!

  這種執著已深入到骨子里。

  這跟秦國的起家、發家有脫不開的關系,而且大秦推行的是軍功爵制,這更讓大秦對戰爭有著一股莫名渴望。

  秦落衡遲疑了一下。

  開口道:

  “修長城固然是一個好辦法。”

  “但修建一座萬里的長城,耗費的國力民力會不會太大了?大秦立國不過數年,經得起這么大的消耗嗎?”

  秦落衡有些擔憂。

  嬴政漠然道:

  “長城事關大秦安危,豈能糾結這些得失?”

  “長城一定要修!”

  “至于損耗,大秦承受得起。”

  “長城的確綿延萬里,但修的其實并沒那么夸張,秦、趙、燕三地過往都修有不短的長城,大秦要做的,只是把這些長城連通起來,此舉的確會消耗不少國力、民力,但相比年復一年的屯兵,修長城無疑更加合適。”

  “再則。”

  “你低估了秦、趙、燕三國長城的長度。”

  “戰國之世,秦、趙、燕三國主力都集中于華夏大爭,但同時也一直與北方的胡族進行長期的抗衡,在一百六七十余年間,總體形勢有進有退。”

  “在這一百多年間,燕國大將秦開平定東胡,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之后,對北胡進行了幾次大反擊,大破長期盤踞河套以南的林胡、樓煩等游牧,為了鞏固地盤,更是特意修筑了長城。”

  “正是有了這幾次大出擊,燕趙才能投入到華夏大爭之中,但他們兩國對胡患的清理不徹底,東胡、北胡、林胡、樓煩諸胡,最后都融入到了匈奴族群,自此匈奴開始做大。”

  “而到戰國中期,趙國開始集中對抗秦國,對北方的諸胡就一直開始處于守勢,因而趙國其實一直在不斷修建長城,燕國亦然,隨著匈奴崛起,他們一邊迫于我秦國的壓力,一邊迫于匈奴的壓力,最后燕趙兩國不約而同選擇了對抗大秦,并修筑長城以退匈奴。”

  “大秦亦然。”

  “直到天下一統之前,大秦對匈奴都主要奉行的是防御,跟六國對峙那些年,秦也一直在修筑長城,這次北伐之后,大秦要做的,只是把這些長城連起來。”

  “耗費的國力民力沒你想的那么夸張。”

  “再則。”

  “若是不把云中、雁門、代郡、樂浪郡等郡護住,匈奴就算被打退,早晚也會卷土重來,河套之地很是肥美,匈奴若是繼續據有,用不了多久便能恢復元氣。”

  “這是大秦絕不容許的!”

  “大秦修長城的另外一個原因,則是要把這些肥美的土地,全部圈到大秦的境內,徹底的據為己有,沒有合適的牧馬地,匈奴就算想強勢,也只能有心無力。”

  “你現在明白了?”

  秦落衡長長的行了一禮。

  他全明白了。

  大秦這一系列動作,并非是想跟匈奴做睦鄰,而是想軟硬并施的把匈奴給徹底鏟除。

  大秦太熟悉匈奴了。

  匈奴就像是大秦的一面鏡子。

  大秦靠東征西討發家,匈奴靠四下劫掠壯大,大秦善于養馬,匈奴善于騎射,兩者本質上沒太大區別,不若秦國也不會跟楚國一樣,被天下諸侯稱為蠻夷了。

  在春秋時,秦國更是直接被諸侯國稱為狄秦,而老秦人也被稱為夷狄。

  大秦一統華夏。

  匈奴則是一統了草原。

  兩者唯一的區別,便是秦國出身華夏,而匈奴因游牧特性選擇了一直游走于草原。

  正是因為對匈奴太熟悉,所以大秦很清楚該怎么對付匈奴,從一開始便做好了應對之策,只是以往礙于輕重緩急,沒辦法騰出手,現在匈奴既然選擇主動出擊,大秦自然不會放過這等良機。

  不過。

  秦落衡覺得不夠。

  長城隔絕了內外,有助于大秦出征,但草原太廣袤了。

  若是匈奴執意西逃,大秦其實是鞭長莫及,等到匈奴恢復一定元氣,大秦會很難受。

  世上沒有永遠鼎盛的朝代。

  大秦亦然。

  大秦之所以能強勢的去鎮壓匈奴,主要是大秦尚處于鼎盛時期,若是大秦開始衰敗,無法壓制匈奴,游牧民族必定會卷土重來。

  秦長吏所言,是長久之策。

  只是日拱一卒的推進,固然可行,但世事難料,誰也不知大秦以后會走向如何,若是真能如始皇所言,大秦能千秋萬世,那日拱一卒的推進,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若是秦朝不能長久的保持強盛,這種辦法,一旦等到秦朝衰弱或許滅亡,這段空檔期,必定會讓草原再次崛起,那歷史上的悲劇恐會再次重演。

  而且。

  秦歷史上就二世而亡!

  秦落衡沉聲道:

  “小子認為此策有些不妥。”

  “這一項策略著眼長遠,卻是以百年、千年計,世事無常,未來的事誰也不敢肯定,若是一朝秦衰敗,草原則必定會卷土重來,我認為大秦對游牧的策略當變通一下。”

  “不僅要目光長遠,更要著眼當下!”

  “大秦當有計劃性的削弱游牧,讓游牧一步步的喪失戰力,只有這樣,等大秦有所衰弱時,才不用擔心被草原反噬,也才能更加從容的處理內部政事,給大秦更多的回旋空間。”

  嬴政眼中露出一抹異色,說道:“說說你的想法。”

  秦落衡道:

  “正如長吏所言,大秦跟匈奴是要互通商旅的。”

  “大秦肉食不足,草原適合放牧,匈奴本就是游牧民族,他們都是放牧的好手,大秦可以用貨物跟匈奴換牛羊等物,當然鐵銅之物是要嚴禁外泄的,但鹽、香料等物,確是可以賣給匈奴。”

  “大秦不當想著腐蝕匈奴。”

  “大秦應該把匈奴視為自己的仆從國,讓匈奴每年定期上貢,其中必須的貢品除了大量駿馬,更應該包括不少數量的母馬,甚至于母馬才是關鍵。”

  “草原厲害就厲害在馬上。”

  “他們來去如風,想完全消滅很難,但一旦他們離了馬,在大秦軍威之下,只能任人宰割,大秦要做的便是讓這些游牧民族,漸漸的從馬背上下來。”

  “下了馬的游牧人,對大秦毫無威脅。”

  “以往秦、趙、燕就算勝了諸胡,大多都只要求獻良馬,以便擴充自己的戰力,但此舉對匈奴的打壓不夠,而大秦要做的,不僅是限制匈奴人口,更要限制馬匹數量。”

  “讓原本兩三匹馬一人的游牧民族,漸漸變成一人一馬,以及到后面幾人一馬,沒有馬,游牧民族,直接就成了待宰羔羊,大秦能隨意宰割,等到游牧只能載歌載舞時,自然而然就融入大秦了。”

  嬴政眼中露出贊許之色。

  沉聲道:

  “你這想法的確有獨到之處,但你能想到這個后果,匈奴人又豈會想不到,他們豈會輕易的讓自己陷入絕境?”

  秦落衡眼中閃過一抹冷色。

  不屑道:

  “他們若是不給。”

  “那就搶!”

  “歷來都是游牧民族南下搶華夏東西,而今大秦強盛,自然當反過來,拳頭大才是硬道理,豈容他們不愿?”

  “誰敢阻攔,大秦就殺誰!”

  “若是匈奴誓死不從,那便殺的匈奴人頭滔滔。”

  “只要大秦比匈奴強,那匈奴就只能有兩個選擇,要么服從,要么死,沒有第三選擇,大秦也不會給他們第三個選擇。”

  “國家之間,強者通吃!”

  “因為大秦比匈奴強,大秦就當主宰匈奴的一切,這是他們在草原上踐行的草原法則,這也當是大秦對游牧的態度!”

  “強者恒強,弱者恒弱!!!”

  聽到秦落衡的話,嬴政滿意的點點頭。

  秦落衡提到控制母馬已算是見解獨到了,隨后提出的強者主宰一切,這更是讓嬴政眼前一亮。

  “說的在理。”嬴政難得的夸了一句。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