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三十三章 人品

  就是因為過了真話,廖世榮才不會相信,六七名公侯子弟更不會相信。

  胡黨成員和一些京官忌憚胡漢山的身份,同為淮西勛貴的廖世榮卻不會過分在意。

  就算帶人打了胡漢山一頓,只會當做晚輩之間的玩鬧。

  廖世榮還喊左丞相胡惟庸一句伯父,長子沒本事挨了揍,難不成他這個做長輩的要去教訓世侄廖世榮。

  一個圈層一個規矩,胡漢山身邊沒有心悅誠服他的一幫公侯子弟,沒有依靠自己真本事得來的官職。

  淮西勛貴子弟永遠不會高看他,身份地位更是要比他高。

  這也是左丞相胡惟庸一直費盡心思想要培養胡漢山的原因,胡惟庸要是還活著還好,一旦他死了長子又沒那個本事接班。

  胡黨就為他人做了嫁衣,成為陸黨、陳黨、甚至是李善長的李黨。

  倘若能夠拜在宋濂門下,胡漢山就憑空多了一大幫恩師的門生故舊,用來作為黨羽。

  師出一門的關系,可是不比鄉黨差多少。

  廖世榮等公侯子弟認定了一件事,胡漢山這次必定是像他們一樣抱著破釜沉舟的心思,一定要拜在宋濂的門下。

  不過,廖世榮貴為燕王府的儀衛副將,掌握燕王府兵權,有著燕王朱棣的面子作為幫襯。

  身邊又有六七名公侯子弟,通過公侯子弟們的權利和人脈,搜羅了大量關于宋濂的各種喜好和親族關系。

  還是覺的不夠穩妥,把胡漢山視作最難纏的阻礙。

  程門立雪也要講究一個時機。

  誰能被宋濂第一看到,自然是對他的印象不錯,起碼誠意滿滿對未來的恩師敬重。

  只要能在宋濂心里留下一個尊師重道,事情就成了一半了。

  東籬草堂門口的站位很快遭到了官僚縉紳子弟們的爭搶,全天下做官的官員和在鄉野擁有大量田地的鄉紳,都是官僚縉紳。

  官僚縉紳也有高低貴賤,淮西勛貴毫無疑問是官僚縉紳里最為煊赫的一撥權貴。

  在淮西勛貴子弟里都屬于佼佼者的廖世榮,占據了最前面的位置,草堂門口的那棵桃樹下。

  一直在朝堂上與淮西勛貴相互攻訐的浙東文官,為了爭搶拜在宋濂門下的機會,同樣是來了幾位身世顯赫的朝廷重臣子弟。

  拜在宋濂門下實在是太讓人心馳神往了,重臣子弟們險些不顧斯文,與廖世榮擼起袖子打起來。

  迫于廖世榮身邊的六七名公侯子弟,只能心里大為遺憾的作罷。

  不過,這幾位重臣子弟把視線投到胡漢山身上,只要他敢擠過來就一起聯手對付他。

  爭不過身邊有一幫公侯子弟幫襯的廖世榮,還能爭不過孤零零兩人的胡漢山和劉文泰。

  科舉講究個身言書判。

  不論是做官,還是參加科舉。

  作為樣貌形象的身,排在第一位,對于拜師來說一樣重要。

  重臣子弟準備下陰手給胡漢山臉上來幾拳,看起來有些瞎鬧,卻是最有效的一種計策。

  宋濂在收徒大喜日子,見到一臉狼狽的胡漢山,對他的印象絕對是大大減分。

  胡漢山看著為了一個拜師宋濂,在那爭的爾虞我詐,費勁心機。

  是真的不想參與。

  不過,從廖世榮等公侯子弟和幾位官宦子弟的眼里能看出,對他的戒備很重。

  尤其是那幾位官宦子弟看著他的眼神,越看越不對勁,感覺有一股子陰險。

  胡漢山不知道幾名官宦子弟想法。

  真要是知道了。

  不等他們動手,就會‘砰砰’給自己兩拳。

  有這樣的大好事,還等什么。

  一直熬到午夜子時。

  胡漢山哈欠連天準備回去睡覺了:“真夠折騰人的,文泰咱們去你家喝兩杯。”

  劉文泰奇怪的看了一眼胡漢山,好不容易熬到現在了,回去了不就做了無用功。

  還會給宋濂留下半途而廢沒有恒心的惡劣印象。

  想到宋濂背后眾多的門生故舊,哪位官僚縉紳子弟不是迫切想要得到,成為以后當官的倚仗和黨羽。

  這可是多少朝廷重臣,甚至是藩王都眼饞的勢力黨羽。

  難不成,胡漢山又有什么另辟蹊徑的歪路子。

  說不定歪路子真能起到奇效。

  廖世榮等人聽到這句話以后,覺的這里面大有文章,趕緊小聲揣測胡漢山的心思。

  回家喝酒這件事,到底暗含著怎樣的心機城府。

  胡漢山現在想給廖世榮等人‘砰砰’兩拳,瞧他們回頭謹慎盯著的眼神,肯定又想多了。

  哪里有什么歪路子。

  是真的困了。

  樣子也做夠了,老爹胡惟庸派來的管家把情況稟報以后,沒有借口怪罪他。

  可以回去睡覺了。

  就在胡漢山轉身要走,東籬草堂的側門打開了。

  草堂管家走了出來。

  一片片擠滿了成賢大街的官僚縉紳子弟們,頓時來了精神,身上都不哆嗦覺的冷了,趕緊把抄在袖口里雙手拿了出來。

  胡漢山把綢緞襖子上的雪抖了抖,抓在手里,周圍全是人沒有地方扔,拍在了前面一名官僚縉紳子弟身上。

  那名官僚縉紳子弟回過頭來,看到肩膀上的積雪厚實了不少。

  趕緊伸出雙手,朝著胡漢山感激的拱了拱手。

  草堂管家在脊獸黑瓦屋檐下站好,鄭重的說道:“我家老爺說了,招收弟子首先看重的是品性。”

  “請各位回去寫一份呈文,羅列自己在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等方面是怎么踐行的。”

  廖世榮露出了押中考題般的如釋重負笑容,他與身邊的六七名公侯子弟商議了很久,有很多的猜測。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等八德,就是其中一種。

  就像以前遇到決定命運的關鍵時刻,身邊的六七名公侯子弟總是能給他帶來難以想象的幫助。

  其他幾名重臣子弟同樣是如釋重負的笑了,他們身邊也聚集不少文官重臣子弟,這一次押中考題了。

  站在最前排的那幾位如釋重負的笑了。

  胡漢山不笑有點不合群了。

  笑的嘴都咧開了。

  別的方面不敢說,在人品方面還能有比他胡漢山還差的?

  宋濂絕不可能看上他胡漢山。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