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輦一直來到文華殿,走進了后殿。
“喀嚓——”
明間開六扇窗花楠木門,關閉了。
又成了那位殺起貪官污吏不眨眼的洪武皇帝,看著曲柳木桌面的一只只乞丐碗,沒了一點對待兒女時的溫情。
這些乞丐碗一是因為淮西勛貴的驕橫野心,二來就是為了長子朱標。
洪武皇帝拿出一粒糙米,給快要溢出的湯和乞丐碗里加了一粒糙米,又轉頭看向了胡漢山一家的乞丐碗。
臨江侯陳德全族因為修繕官溝這件事,自作自受,全族已經發配到了遼東。
失去了世襲罔替。
等到臨江侯陳德死了以后,就沒了世代富貴,只過了一代就會徹底衰落。
胡漢山在修繕官溝這件事里,辦事得力,營造了養濟院解決了鰥寡孤獨的贍養問題。
解決了一塊最大的心病。
立了功就要賞,洪武皇帝再次拿出來一粒糙米放在了胡漢山一家的乞丐碗里。
五粒糙米變成了六粒。
距離只殺兩族就剩四粒。
距離能夠善終就差的遠了。
不過,卻是眾多乞丐碗里難得一步步在增加的乞丐碗了。
在胡漢山墜馬以前,所有的乞丐碗里只有湯和的乞丐碗在一步步增加。
現在多了一個胡漢山一家的乞丐碗。
洪武皇帝注視著湯和乞丐碗,心里只有放心二字,朝野內外只有湯和一人能安心了。
所有的淮西勛貴一直死死的握著兵權不放,雖說這是他們站穩腳跟的根基,沒了兵權什么也不是。
淮西勛貴真要是沒了兵權,浙東文官想罵兩句就罵,想彈劾誰就彈劾誰。
以這幫開國武將的蠻橫脾氣,怎么可能受得了這等侮辱。
淮西勛貴里只有湯和一人,放棄了所有兵權,閑賦在家的養了一堆戲班。
整天沒事只會聽聽昆腔,遛一遛養了一院子的名犬。
日子過的清閑。
洪武皇帝最安心的一件事,不只是湯和放棄兵權心甘情愿的做了富家翁,而是他像個商人一樣在太子朱標和淮西勛貴之間做了一個掮客。
幫著太子朱標籠絡了一些青壯年勛貴侯爺。
這些青壯年侯爺與老一輩的淮西侯爺不一樣,從來不和胡惟庸交好,反而是與同樣是青壯年的藍玉交好。
青壯年侯爺們在藍玉的鼓動下,還對老一輩的淮西侯爺有些針鋒相對的意思。
洪武皇帝明白這些青壯年侯爺的心思,只要老一輩淮西侯爺還在一天,他們這些青壯年就不能進入五軍都督府,掌握天下兵馬。
老的不死,小的怎么出頭?
洪武皇帝對于藍玉很是看重,他是大明第一大將常遇春的妻弟,常遇春是太子朱標岳父。
藍玉作為太子妃的舅父,極力的維護太子朱標。
藍玉少年時就跟在常遇春身邊,身經百戰,在大大小小各種戰場里磨礪出極高的將帥水平。
完全可是說是大明新一代的開平王常遇春。
洪武皇帝勞心勞力的為太子朱標鋪墊著一切,藍玉就是為太子朱標準備的武將班底。
等到太子朱標登基以后,藍玉就能成為五軍都督府的掌權人。
洪武皇帝加了糙米,在這里靜坐了很久,直到夜深了才回去休息。
回到官邸的胡漢山卻沒有休息,剛剛品嘗了魚水之歡,欲罷不能,偷偷在宮門外把安慶公主接上了官轎。
負責值守的錦衣衛,不敢阻攔安慶公主,只能放任她坐上了胡漢山的官轎,把情況上報給馬皇后。
馬皇后管理后宮的一切事宜,對嬪妃公主們十分嚴厲,唯獨對小女兒溺愛。
只說了一句女大不中留,就讓錦衣衛閉上嘴巴,膽敢泄露一點消息就滿門抄斬。
胡漢山偷偷接了一位公主出宮,有著一絲偷情的快感。
胡漢山躺在綢緞鯉紋大床上,摟著雍容華貴的安慶公主,心滿意足的問了一句:“陛下的那封圣旨還沒看。”
“到底改封了什么。”
安慶公主知道胡漢山早會這么問,慵懶的喊了一句:“惜紅衣,去把圣旨拿過來。”
胡漢山和安慶公主享受魚水之歡的時候,貼身丫鬟綠禾紅柳,還有貼身宮女惜紅衣都站在廂房門口,臉靨羞紅的聽著廂房內的一切。
忽明忽閃的燭光下。
惜紅衣穿著桃紅色蘇繡褙子,踩著一雙迎春繡花鞋,外披一縷紅色薄紗,走進了廂房內。
胡漢山眼前一亮。
又是一位不遜色京城四貴女的絕色美人。
傅玉媖是氣質出塵的優雅脫俗,眼前這位惜紅衣便是桃子成熟的誘人,迫不及待的想要把她吃了。
安慶公主突然說了一句:“這是奴家給夫君準備的通房婢女。”
安慶公主接過來圣旨,介紹了惜紅衣的身份:“惜紅衣的本來姓沈,現在這個名字是取自詞牌名惜紅衣。”
胡漢山點了點頭:“難怪這么的有詩意。”
安慶公主翻開圣旨,繼續說道:“惜紅衣除了容貌絕色以外,父親還是寧波商幫的大商人。”
“從小就跟著家里學會了各種賬目,又熟悉寧波商幫的各種關系規矩,以后做個管事大娘子綽綽有余。”
胡漢山聽了惜紅衣的家世背景,都顧不上看圣旨,產生了幾大的興趣。
寧波商幫和龍游商幫是大明浙商里掙銀子最多的兩個商幫,兩個商幫不同的地方在于,寧波商幫是海商,龍游商幫是馬幫。
何止是能做個管事大娘子,胡漢山為自己謀劃的其中一條出路,就會落在惜紅衣身上。
胡漢山的眼珠子從始至終都沒離開惜紅衣,對她絕色的容貌滿意,家世背景更加滿意。
不過,這一切都得感謝賢內助安慶公主。
一般的公主都十分嬌蠻,仗著公主身份不許駙馬納妾。
駙馬陸賢就是這么一個可憐蟲,只能用畫畫春宮圖來排解心里的寂寞苦悶。
安慶公主可倒好,不僅沒有一點的嬌蠻,還主動幫他挑選了這么一位絕色美人當做通房婢女。
胡漢山感慨道:“有妻如此,夫復何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