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309章 指鹿為馬?我的規矩

  朱棣反問說道:“現在你我雙方地域分界線無棋可下,已然是終局了,皇太孫殿下莫非還能變出另外可下之處不成?”

  朱允熥笑了笑,根本就沒有回應他,而是轉向晉王朱罡,“三叔,你說這棋盤上如何判定勝負?”

  朱棡一愣,他也沒有想到朱允熥竟然會找上他。

  只好照著規則說道:“棋盤共有三百六十一個交叉點,在統計勝負的時候,需要先將雙方的死棋給拿掉,再分別計算黑白棋子圍住的交叉點有多少,

  看誰圍的地方多就算誰贏,所以在對弈的過程中,一定要把對方的活棋之間的交叉點占完,就可以收官結束這盤棋。”

  “三叔還真是知識淵博呀!”

  活棋就是一方棋子本身占據了這個交叉點,且是活棋,對方無論如何也吃不掉。

  死棋就是一方棋子圍了一塊空地,棋子雖然本身沒有占據這些交叉點,但是對方棋子也不能下在這些交叉點,如果下了,就可以吃掉對方。

  又轉向朱棣問道:“王叔,你也同意這種判定輸贏的方法嗎?”

  朱棣回答說道:“那是當然,這是對弈的規矩。”

  朱允熥卻說道:“王叔,根據《敦煌棋經》和《忘憂清樂集》中的記載,最早的弈棋勝負判定用的是數子法,到了唐宋時期演變為數空法。”

  “唐宋后的數目法,現在還有人用單方數子法,那么我倒要請教王叔,你所說的規矩是哪一種規矩?”

  眾人看看朱允和燕王,再看看棋盤,也都滿臉迷惑,百思不得其解……

  用哪種方式判定輸贏雖然有些影響,畢竟標準不同,判定的方法也就不同。

  但是眾人左看右看,仍然沒有看出任何端倪!

  因為從棋盤上的分布來看,按照哪種方法,

  都無法判定殿下贏啊……

  朱棣不知道他在賣什么關子,

  心中有些生氣的說道:“皇太孫殿下喜歡用什么規矩判定都好!”

  “要的就是王叔這話!”

  朱允熥此時就像得勝凱旋的元帥,

  威風凜凜,不容侵犯!

  “那就按我的規矩來!”

  說著,伸手拿起裝棋子的棋盒,

  在于眾人不解的目光中,將里面所有的黑子緩緩的倒在了棋盤之上!

  “怎會……有這種規矩?!”

  朱允熥盯著燕王,

  殺氣騰騰的說道:“我說是什么規矩就是什么規矩!這里我說了算!王叔所能做的就是遵從二字!”

  朱棣的臉上瞬間被憋得滿面通紅!

  一雙眼睛瞪得很大,

  盯著朱允熥,

  滿帶惱怒之色!

  朱允熥毫不相讓,死死的凝視著他……

  圍觀的眾人也都心驚肉跳,

  此時就連打算隔岸觀火的晉王朱棡,也滿臉擔憂……

  燕王朱棣的手攏在衣袖里面,緊緊的握住,

  因為用力過猛,

  甚至骨節都能夠感覺到疼痛!

  也正是這疼痛,

  讓他的頭腦瞬間清醒許多!

  現在不是和皇太孫置氣的時候!

  如果是在以往,

  自己就算是把他揍一頓那也沒什么,頂多受點責罰!

  可是現在不同,

  他可不再是躲在太子后面的小家伙了!

  而是大明朝的皇太孫!

  未來的皇帝!

  而且馬上就要舉行冊封大典了!

  這個時候自己如果敢有任何舉動,哪怕說幾句氣話,就會被懷疑有不臣之心!

  而且朱元璋根本就不會管到底是因為什么,

  也不會過問是誰的過錯!

  他就會嚴厲的責罰自己!

  作為皇帝,他哪怕知道自己委屈,

  必須要保證儲君的威嚴不容侵犯!

  朱棣明白,如果硬碰硬,

  吃虧的只會是自己!

  所以盡管心中十分憋屈,萬分窩火,

  他也只能忍下!

  所以朱棣慢慢收回了目光,不再與他對視,眼睛盯著大堂外面……

  看到朱棣服軟,朱允熥的目光也漸漸變得柔和了起來……

  坐在椅子上輕輕拂了拂衣袖,似乎是在拂去一些灰塵而已。

  “規矩已經立下了,你們就來評判輸贏吧!”

  大堂之中瞬間鴉雀無聲!

  朱允熥這是在指鹿為馬!

  歷史上趙高之所以指鹿為馬,并不是單單顛倒黑白混淆是非,做一件沒意義有意義的事情。

  趙高之所以那么做的,就是想要看看在朝中自己的威望!

  也借此機會試試,有哪些大臣是站在他這一邊的,是唯他馬首是瞻的!

  同時這也是一道選擇題,一個讓人站隊的選擇題!

  一個指鹿為馬,看似是反派的操作,可是在歷史上幾乎所有的君王都用過類似的招數!

  而朱允熥制定自己的規矩,也是要讓他們知道,這里是誰說了算!

  作為大明朝的儲君,他有資格,也有地位制定“規矩”。

  現在眾人明白了,這不僅僅是一盤棋而已!

  所有人都要適應,也要接受皇太孫的規矩,在這上面沒有任何轉圜的余地。

  “楊尚書,常尚書,回去之后我們就給點一下上請罪的折子吧。”

  出了戶部的大門,禮部侍郎任亨泰就嘆息著說道。

  刑部尚書楊靖不明所以,“為何要上請罪的折子?”

  常茹眉頭微皺,有些不悅的說道:“我們所談論的那是國家大事,而且事關東南沿海的倭寇問題,堂堂正正!”

  “難道就是因為皇太孫殿下有些不高興,咱們就得請罪?這是何道理!”

  在最后朱允熥和燕王朱棣對峙的時候,眾人都能夠感覺到其中劍拔弩張的緊張氣氛。

  也都能感受得到皇太孫殿下確實不悅!

  可常茹說的也沒錯。

  如果大臣討論政務,哪怕是和皇帝的觀點相左,就要上折子請罪,

  那誰還敢做事?

  即便是朱元璋,也能夠容得下不同的意見,何況一個太孫!

  而作為六部的尚書,位高權重,在朝廷和天下百姓面前分量極重。

  就算因為政務惹皇帝不高興,他們也會堅持!

  文人也有風骨!

  任亨泰搖搖頭說道:“兩位部堂大人,我們的錯不在政務上,即便我們的意見和皇太孫殿下的意見不同,想必殿下也不會生氣,這中間只有公事,沒有私人恩怨,可我們卻不能忘了避嫌!”

  “你是說我們和三位親王一同拜見……”

  楊靖似乎有些明悟,不由得問道。

  常茹依舊眉頭緊鎖,“可我們跟三位親王并不是一同的,只不過是從宮里面出來,一前一后碰上罷了!”

  任亨泰說道:“不是我們商量好的,可是在別人看來,我們和三位親王是一同求見,一同進入戶部,那他們會怎么想?會怎么認為?”

  “他們只會覺得我們跟隨的乃是親王!并且方才燕王殿下和皇太孫殿下有些分歧,我們的觀點剛好和燕王一致,二位部堂大人,一旦傳出去別人會怎么想?”

  “他們就會覺得我們所支持的乃是親王,這是再聯合起來向皇太孫殿下施壓,甚至逼宮啊!”

  聽到這話,刑部尚書楊靖也是滿臉的愁緒和懊悔。

  常茹卻說道:“還是那句話,我們所談論的乃是朝廷大事,與私人無關,難道這些話不該說嗎?!”

  “該說!可說的不是時候!錯就錯在不該當真三位親王的面說!這樣殿下怎么想?我們是誰的臣子?”

  “老夫問心無愧!這個請罪的折子是不會上的,告辭!”

  兵部尚書常茹拱了拱手,便轉身離去。

  楊靖安慰說道:“多謝任大人提醒,老常就是這脾氣,你不要放在心上。”

  任亨泰搖搖頭說道:“下官是禮部侍郎,卻在這點上犯了忌諱,實在是不應該……”

  “允熥真是長大了啊,行事這么霸道,真有老爺子的風采……”

  坐在秦王朱樉的馬車里面,晉王朱棡不由得感嘆說道:“怪不得老爺子會選他做太孫,外甥隨舅,孫子像祖!和老爺子活脫脫一個模子里刻出來的!”

  朱樉沒好氣的看了他一眼說道:“這回知道了吧!今天要不是你在其中挑撥,怎么會有這檔子事兒?!你可長點記性吧!”

  朱棡搖搖頭,自言自語的說道:“老四剛才可是被震住了,一句話也不敢說,這招指鹿為馬真tnd霸道!”

  “二哥,大哥性格仁慈,活著的時候沒少護著咱們,現在這么霸道的侄子做了太孫,咱們以后的日子會好過嗎?”

  聽他這么一問,秦王朱樉心中也不由得憂慮了起來……

  也感慨的說道:“君子之澤,十世而斬,以后的事情誰說的清楚啊。”

  朱棡當然明白出自《孟子·離婁章句下》中的句子。

  意思是一個品行高尚,能力出眾的君子,辛辛苦苦成就了非常恢宏的事業。

  可是他留給后代的恩惠福祿,經過幾代人就會消耗殆盡了。

  如果是藩國和中央朝廷之間的關系,根本不需要十世!

  藩國在老皇帝活著的時候,還會有恩榮,畢竟能夠被封為藩國的都是自己的兒子。

  可是過了幾代人之后,藩國和皇帝的關系就會變得非常疏遠,不會得到特別的眷顧。

  所以在朝廷的眼中,一旦藩國對朝廷有絲毫的負面影響,那么迎來的就會是除國!

  嚴重一點兒,連性命都會丟掉!

  所以有些藩王就只能寄情于山水,或者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來自污名聲,以求讓皇帝放心。

  可即便是這樣,也并不能保證安全!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