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566章 澎湖上的溫情

  “將軍,澎湖有大小六十四座島嶼,其中最大的有主要島嶼有澎湖本島、漁翁島和白沙島,

  方圓一里的島嶼還有虎井、吉貝、望安等八個,其余五十三島面積都小,很多都沒有人居住。”

  “再加上海盜和小琉球的騷擾,所以百姓大多都集中在三座主要島嶼之上,也好守望相助,

  現在我們所登上的就是漁翁島,東邊對面是澎湖本島,還有北邊的是白沙島……”

  此時在漁翁島上的岸邊,張輔率領船隊和士卒在岸邊休息,他下船走在岸邊,身后跟著幾個部將。

  有個熟悉澎湖水域的部將邊走邊給他講解。

  “將軍,這漁翁島水源較充足,島形狹長,南北長將近二十里,東西最窄處約為二里,南端有數座小高地,海岸曲折,沿岸多珊瑚礁盤……”

  張輔點了點頭,回頭對其中一位部將道:“孫河,你在此處尋一處合適的的地方設置千戶所,隨后把所選地方報上來給我查看!”

  “是,末將遵命!”那名叫孫河的部將趕緊行禮領命。

  張輔看著遼闊的海面,囑咐說道:“漁翁島距離福建最近,往來也最為便利,對于監視這條海峽的作用極大,不可馬虎大意。”

  “末將明白,請將軍放心!”

  對漁翁島簡單的安排,留下了一千士卒建立千戶所之后,張輔又帶著剩下的兵馬乘船前往澎湖本島。

  船只航行了不多久,前方就出現一座巨大的島嶼。

  身旁的部將稟報說這就是澎湖本島了,遠遠望去看到岸邊站了許多百姓,隱約還能聽到敲鑼打鼓的聲響。

  部將稟報道:“將軍,這是島上的百姓在迎接將軍。”

  張輔知道這肯定是有人提前告訴了百姓,讓他們前來迎接,這才有這番場景。

  到了停靠的岸邊之后,張輔便下令士卒下船,當地有名望的老者上前迎接,帶著眾位百姓跪拜行禮。

  “草民李順祥與島上百姓公迎天使……”

  張輔趕緊上前兩步將那位老者扶住道:“老人家不必行此大禮,快快請起。”

  李順祥看起來有六七十歲了,虛發皆白,身子也微微發駝,不過精神抖擻,臉上帶著激動的笑容。

  緊緊的拉著張輔的手,“大明來澎湖設立兵馬,以后我們的日子就好過了,多謝將軍,多謝將軍啊……”

  “多謝將軍……”后面的百姓也跪地高呼,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喜悅的神采,還有一些擦著喜悅又委屈的眼淚……

  看得出來,他們對于大明兵馬的到來都非常歡迎!

  他們身上穿著麻布衣裳,布料也十分粗糙,顯然穿了很長時間,幾乎所有的百姓都是又黑又瘦,滿臉菜色,顯然日子過得并不好。

  張輔看在眼里,趕緊讓百姓起身,示意周圍的士卒把他們拉起來,又寒暄了一番,百姓這才退下散去。

  營帳里面,張輔把那位老叟和另外兩位年長的請到帳內,士卒把茶端上。

  張輔客氣的道:“三位請用茶,營地還沒有建造起來,所以諸事簡陋,還請切勿見怪。”

  三位老者捧著茶杯,喝了一口茶,臉上都露出了向往的神采。

  李順祥有些激動的說道:“多少年了,沒想到還能喝到大明的茶……”

  過了一會兒,等三人平復了心情,便主動向張輔介紹島上的情況,

  從他們口中張輔得知澎湖本島,又名大山嶼,為列島中最大的島嶼。島上的制高點是幾座山,分別為拱北山,太武山,紗帽山和奎壁山,海岸曲折,近海多礁石,沿岸多陡崖。

  當初撤銷澎湖巡檢司的時候,一部分百姓隨之移到內陸,可仍然有些人留了下來,如今島上百姓有兩三千人。

  說著說著老人家就流下了眼淚,“將軍你有所不知啊,有一伙倭寇聯合小琉球的部族經常來劫掠我們,他們燒殺掠奪,簡直無惡不作……

  不知道有多少百姓,有多少婦人受了他們的殘害,不得已,我們只能結寨自保……,

  可即便是這樣,還免不了被他們攻破,因此只能卑躬屈膝,向他們交納糧食財物,以求安身……”

  “將軍,您來了,可要為我們做主,使我們免于賊寇的毒害啊……”

  他這么一說,另外兩位老人也哭了起來,跪在地上不住的磕頭請張輔保護他們免受倭寇之苦。

  “三位老人家請起,末將擔不起這樣的大禮……”

  把他們扶起來之后,張輔義正言辭的說道:“你們請放心,澎湖列島乃是大明的國土,你們是大明的子民,朝廷和陛下絕對不容許任何人殘害大明百姓!

  大明的兵馬既然到了,那就沒有讓百姓再受苦害的道理!你們將這個消息告訴澎湖百姓,請他們安心!”

  “多謝將軍,多謝陛下……”

  又說了一番話,安慰了一番,三位老人這才告辭離開。

  張輔坐在椅子上,眉頭緊緊的皺了起來,對一旁熟悉情況的部將問道,“劉政,你是福建人,又熟悉澎湖情況,他們所說的屬實嗎?”

  劉政拱手回答道:“回稟將軍,大明雖然稱呼小琉球為國,可是小琉球還是一堆小部族,受地形和氣候的影響分布稀疏,始終沒有建立起統一的政權,既沒有國王,也沒有統一的政令,

  一些倭寇和海賊就把小琉球作為他們的棲息地,同時也有一些部落的青壯年加入到他們中間打家劫舍,

  他們掠奪的對象有南洋小國,大琉球國,還有福建、兩廣的沿海地區,不過在大明他們不敢深入,

  但是對于澎湖這里的百姓來說,幾乎就等于是倭寇海盜的補給之所,每過一段時間都會來掠奪一番,想來就來想走就走……”

  劉政所說的乃是事實,此時的灣灣還沒有統一的政權,稱之為國卻只是很多的部落生活在同一座島嶼而已。

  而且這些部落為了爭奪土地、爭奪山林,甚至有時候為了爭幾個獵物就會大打出手,彼此仇殺。

  直到明朝中后期,才逐漸有閩浙商民過去,但并沒有形成大規模的定居和留住。

  自嘉靖中后期,灣灣基本上是倭寇和海盜的避難所,不但倭寇把這里作為襲擾沿海的中轉站,不少叫得上名字的大海盜,也把這里視為避免圍剿的巢穴。

  比如林道乾、林鳳這倆人,都曾在沿海明朝水師擊敗后,帶領殘部潛往東番,圖謀東山再起。

  這個時候已經有閩浙地區的商民漁戶等,開始在灣灣西部的部分地區留居,但實際上人口數量仍然非常稀少。

  因為澎湖巡檢司被撤銷,再加上張輔什么意思來的比較急,也來不及安排島上的百姓修建住所,所以現在他們沒有棲身之地。

  所幸帶來了帳篷,倒不至于露宿野地。

  夜色黑了,營地里面也安靜下來。

  但是張輔卻翻來覆去的怎么也睡不著,既然無心睡眠索性也就不睡了,穿上靴子來到帳外,抬頭看著天空當中那一輪明亮的月亮……

  第二天一大早,張輔匆匆用完了早飯就帶著一二十位隨從乘船前往白沙島。

  盡管白沙島要小得多,但是岸邊卻風大流急,對于小船來說并不容易行駛,不過這點風浪在大明水師的大船面前根本就沒有問題。

  因為此處的百姓知道是大明的兵馬,所以并未引起恐慌,不過他們受慣了倭寇欺凌,也只是遠遠的看著,并不敢上前。

  張輔帶著幾人爬上一座小山,再往前方的高處,赫然出現了一座用石頭壘成的寨子,周圍打了木樁。

  寨子并不大,所能容納也不過兩三百人而已。

  劉政在一旁解釋道:“將軍,白沙島因為地域狹小,再加上海岸風浪很大,不適合出海打漁,所以此處的百姓很少,大概也就二百余人,

  為了防備倭寇海賊,他們就結成了寨子,這也是島上唯一的寨子,不過……阻擋不了那些倭寇……”

  張輔看了看周圍的地形,心中有了籌劃,道:“在此處不必設立千戶所,有三四個百戶所就行了……”

  腳踩在松軟的沙灘上,張輔在白沙島一邊走著,一邊觀察著地形。

  見前方海邊的石堆那里有個小孩子,大約六七歲的模樣,腰上綁了個藤條編織的小簍,正在石頭下面摸索著。

  此時海潮退去,一些小魚小蝦,還有螃蟹等物就留在了石縫里面,顯然這個孩子正在撿海貨。

  男孩見張輔過來,臉上露出一陣驚慌,腿動了動似乎想要跑,但是望著寨子的方向,眼神流露出來擔憂,

  看得出來,他真的舍不得石縫里的這些魚蝦……

  “這里魚蝦多嗎?摸了多少?”

  張輔盡量讓自己的笑容看起來溫馨、看起來和煦溫暖。

  男孩提起自己的小簍子給他看,老子本來就小,現在的魚蝦只有四分之一左右,其中還有幾個貝類,顯然收獲并不豐富。

  “你一個人摸得慢,來,我陪你摸……”

  男孩看到張輔要擼起袖子開干,眼睛又看了看周圍的地上,露出舍不得的神情,

  這樣的表情讓張輔有些錯愕,反應過來之后趕緊解釋道:“我不要,是給你摸的,都給你,我一個也不要……”

  男孩胸口提著的那口氣,這才吐了出來,他剛才還以為張輔是要跟他搶地上的魚蝦……

  只等到張輔摸了一條蝦寄給他的時候,男孩兒猶豫著接了過來,這才徹底放下戒心。

  二人彎著腰在石縫里和小水坑里面摸索了許久,終于把這一片都找完了,小簍子里面也裝了大半。

  張輔坐的一塊干凈的石頭上,問道:“你是這島上的嗎?叫什么名字?”

  興許是因為張輔尋找魚蝦,所以對于他產生了好感,點了點頭,從牙縫里蹦出幾個字,“小石頭。”

  “你叫小石頭?這是小名吧,那你姓什么?誰給你起的名字?”

  聽到這話,小石頭抿了抿嘴,眼睛紅了起來,“我娘取的……”

  “那你爹呢?怎么不讓他給你取個大名?”

  這話剛一說出口張輔就后悔了!

  因為眼前的這個小孩子已經滾下了淚珠,不過他趕緊就把眼淚給擦了,把頭扭到一邊,似乎不愿意讓人看見他的軟弱。

  正當張輔懊惱不已,不知道如何安慰之時,小石頭開口道:“我娘說因為交不上糧食魚干,被海盜殺了……就剩我和我娘了,沒有大名……”

  “呃……”

  張輔想轉開這個話題,免得他再傷心,不料抬起頭小石頭主動問道:“叔叔,你是大明的官老爺嗎?”

  “嗯,算是吧……”

  小石頭的眼中立即充滿了希冀,“那……那你是不是可以保護我們?是不是那些壞人就不敢來了?”

  “對!”

  張輔堅定的回答道:“咱們大明的兵馬到了,就有人保護你們,以后壞人就不敢再欺負你們了!”

  “叔叔,你不騙我吧?你們真能把壞人打跑?”

  “能!不騙你,以后那些壞人再也不敢來了!”

  “那……那咱們拉鉤!”

  “好,拉鉤!”

  在夕陽溫暖的照射下,一只大手和一只粗糙的小手勾在了一起……

  那個孩子臉上,也終于泛起來了喜悅的神采。

  太陽即將落山,天色也逐漸將要暗了,臨走之時,小石頭把那簍魚蝦送給了張輔。

  張輔是不要的,但是他把小簍子往張輔懷里一推就立即跑開了,跑到遠處又回過身來揮了揮手,露出燦爛的笑容,

  接著一轉身,就消失在一塊大石頭之后……

  “大人還真是厲害,這才沒多久就得了這孩子的真心,童心純真,這是他的一片心意,也值不了幾個錢,將軍就收下吧。”

  張輔的心情也很好,不過還是有些不忍心,“是值不了幾個錢,可這是他們母子的一頓飯,甚至是一天的飯呀……”

  劉政道:“大人,這孩子已經跑走了,看來是實心送給的,大人就別送回去了,免得傷了孩子的心……

  這樣吧,船里還有壓倉的糧食,送幾石給他們就是了,就算是禮尚往來了。”

  張輔也覺得甚好,就算是把魚蝦送回去也只是解決他們一餐飯而已,而且送物品是禮儀,收下也是禮儀。

  所以當既讓人卸下來了二十石糧食,招呼百姓過來,島上的百姓見官兵贈送糧食,怎不高興。

  劉政特意對他們說道:“你們當中有個叫小石頭的孩子,很是懂禮,把糧食給他們一些。”

  百姓知道官兵送糧是因為小石頭,自然無法應允,立即欣喜雀躍前來搬運,張輔等人也乘船離去。

  夜幕降臨,天色漆黑一片,

  在白沙島一片靜謐中,一人駕駛著一艘小船悄悄下水,奮力往東面劃去……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