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303章 宮廷夜宴

  朱元璋點點頭,露出了十分滿意的笑容……

  什么是皇家親情?

  皇家親情從來都不是冷冰冰的禮儀,不是循規蹈矩的話語,也不是謹守本分的規矩,

  唯有這種“討價還價”,才能夠把親情體現得淋漓盡致……

  這才符合朱允熥的本性,也讓朱元璋這位草根出身的皇帝,能夠從心里面感到溫馨愉悅。

  “兒臣拜見父皇!父皇圣安!”

  朱允熥扶著朱元璋來到武英殿剛剛坐下,眾位皇子公主就趕緊下拜行禮。

  朱元璋看著自己的兒子女兒,還有孫子孫女,當真是滿臉喜悅,

  “平身吧,今日是家宴,不必拘禮!”

  “多謝父皇。”

  眾人這才站起身來,看著坐在首位上的朱元璋,也是滿臉高興。

  擺擺手讓眾人都坐下,朱元璋這才說道:“你們都來了?咱才剛剛知道有這場家宴,你們這是和圣孫合起伙來騙咱啊。”

  秦王朱樉笑著說道:“父皇,我等只是聽命行事,并沒有和太孫同盟,不過能見見父皇我們也打心里高興!”

  朱允熥坐在朱元璋身旁的椅子上,立即反駁說道:“二叔,你這就不厚道了,說好了要給皇爺爺一個驚喜的,你轉身就把我給賣了呀,不行!待會兒必須罰酒三杯!”

  “認罰認罰,只要父皇高興,罰多少都行!”

  朱元璋笑笑說道:“不過太孫這等安排甚合朕意!咱也打心里高興!咱們一家人能夠聚到一塊兒吃頓大飯,那可真是太好了!太孫當有賞賜啊!”

  朱允熥連忙行禮說道:“多謝皇爺爺賞賜!”

  朱元璋揮手讓他坐下,又對眾人說道:“咱也聽說了,你們這次回京嚴格約束部下,沒有惹出什么亂子,更沒有傷民害民之事,咱這心里也高興!”

  “兒臣不敢放肆,請父皇明鑒。”眾位親王齊聲答道。

  “本來允熥給咱說讓你們都回京的時候,咱這心里還很擔心,唯恐勞民傷財,也怕生出事端,是允熥一再請求,咱這才同意的……看來咱的兒子都懂事了啊。”

  聞弦歌而知雅意。

  朱元璋說這話的目的,就是告訴眾人他們之所以能夠回京,全是太孫的功勞!

  一方面突出了朱允熥對眾人的恩情,另一方面也告訴眾人皇太孫說話的分量有多重!

  朱元璋這是在給朱允熥站臺撐腰啊!

作為已經站好隊伍的秦王朱樉,聞言  趕緊說道:“多謝皇太孫殿下恩典!使我等能夠回到京城面見父皇,殿下大恩沒齒難忘!”

  既然秦王帶頭表明態度了,而且又有朱元璋在旁邊看著,

  眾人也只好行禮感謝說道:“多謝皇太孫殿下恩典。”

  “諸位王叔不必客氣,咱們都是一家人,平常就應該多聚聚嘛,侄兒也十分想念諸位王叔,渴望相見啊。”

  此時,太監王忠在他耳邊提醒了一下。

  朱允熥站起身來,對眾人說道:“《尚書·洪范》說到五福,即壽、富、康寧、好德、考終命,“壽”排第一位,可見這是何等重要!“壽”本義為“久”……”

  “《禮記·祭義》中說:“年之貴乎天下久矣,次于事親也。”所以孝親敬老乃是天下人倫!”

  又轉身對朱元璋說道:“皇爺爺,恰逢您的大壽,孫兒知道皇爺爺不想鋪張浪費,也不想過多奢侈,皇爺爺仁政愛民之心有目共睹!”

  “可是作為晚輩,卻不能不表達孝道!不能不為皇爺爺祝壽慶賀!也好彰顯皇家之倫常,兒孫之孝敬!”

  “接著今日眾位王叔都在,闔家團聚,辭舊迎新之際,孫兒恭祝皇爺爺龍體康健,萬壽無疆!”

  說罷一揮手,大殿的墻壁上“嘩啦”一聲,隨之就落下一個卷軸。

  在錦繡織成的畫卷上,赫然出現一個巨大的紅色“壽”字。

  不等眾人反應過來,朱允熥就跪地行禮說道:“皇孫朱允熥敬獻壽禮二十萬貫,祝賀皇祖父陛下萬福金安!萬歲萬歲萬萬歲!”

  二十萬貫?!

  秦王、晉王和燕王等人頓時目瞪口呆!

  那可是二十萬貫啊!

  朱元璋笑瞇瞇說道:“快快請起!給咱這么多賀禮做什么,咱又不缺錢用!”

  朱允熥大意凜然的說道:“皇爺爺為了大明彈精竭慮,為了皇家興盛日夜操勞,區區黃白之物不能表達孫兒感激之萬一,還請皇祖父陛下悅納!”

  朱元璋立即伸出手去,抓住朱允熥的手略顯激動的說道:“好圣孫!真是咱的好圣孫啊!既然你一片孝心,那咱就收下了!慶童,把咱的吳王寶劍賜給皇太孫!”

  眾人立即投來羨慕的眼光!

  要知道吳王寶劍是朱元璋征戰沙場的時候斬殺敵人的配劍!

  是朱元璋的心愛之物!

  而且在古代賜給配劍,那可是相當隆重的賞賜!

朱允熥急忙說道:“皇爺爺,孫兒何德何能,能夠  承受吳王寶劍,孫兒惶恐,還請皇爺爺收回成命!”

  朱元璋拉著他的手不放說道:“咱之前是吳王,你在做皇太孫之前也是吳王,作為大明的皇太孫如此懂得孝道,實在難能可貴,堪當表率!吳王寶劍賞賜給你正好合適!”

  此時慶童已經取來了配劍,雙手交在朱元璋的手上,朱元璋又遞給朱允熥,

  說道:“接劍!”

  “多謝皇祖父陛下賜劍!”

  朱允熥單膝跪地,雙手舉過頭頂接過配劍。

  朱元璋雙手將他扶起來,口中連連稱贊。

  秦王朱樉見狀一咬牙,一狠心,趕緊上前行禮祝賀,

  說道:“皇二子朱樉愿附皇太孫殿下尾翼,敬獻賀禮十五萬貫,恭祝父皇福如東海,壽比南山!”

  原本想著進獻三萬貫也就行了,可是朱允熥一下子把標準提高到了二十萬貫,這下三萬貫還怎么拿得出手?

  就算是為了避嫌,不和皇太孫相比,那也不能太過寒酸吧?

  況且朱樉還是朱元璋現在兒子中最大的,進獻的少了實在不像話。

  而且皇太孫的二十萬貫得到朱元璋的稱贊和賞賜,這就等于釋放出來一個信號,

  那就是你們想要哄我開心嗎?想要得到賞賜嗎?

  那就快快給咱送錢!

  所以無論如何,秦王都必須給他的兄弟們做個表率!

  再加朱元璋對自己余怒未消,也正好趁機表現一番!

  果然,一聽見朱樉的話,朱元璋顯得有些高興,滿臉笑容的說道:“好好好,秦王有心了!”

  見到朱元璋的笑臉,朱樉頓時覺得這十五萬貫花的太值了!

  只要能討父皇開心,花多少錢都值得!

  晉王朱棡不由得摸了摸自己的衣袖,當真是滿心苦澀!

  不是說好了三萬貫嗎?

  二哥,你沒扛住啊!

  關鍵是你沒扛住也就算了,可讓兄弟怎么辦啊!

  只好硬著頭皮上前,“皇三子朱棡,敬獻賀禮十五萬貫,祝賀父皇日月昌明,松鶴長春!”

  “起來吧,很好……”

  燕王朱棣嘴角抽動了幾下,感覺心頭就是在滴血……

  可是秦王、晉王都已經送上賀禮了,他也要立即前去拜壽了,不能耽擱,就趕緊收拾心情,

  上前行禮說道:“皇四子朱棣,敬獻壽禮十五萬貫,祝賀父皇日月同輝,春秋不老!”

  像是在現代社會,幾個兄弟組團去送禮,再沒有特殊的狀況之下,一般所拿的賀禮都是一樣的。

  不可能別的兄弟送一萬,你卻只送八百,就算別人不說什么,自己的臉上也掛不住啊!

  太丟人現眼了!

  而在古代,臉面有時候比性命都重要!

  所以盡管心中非常不舍,朱棣也只能強裝歡笑。

  朱元璋面帶笑容,開心的說道:“有心了,有心了,不過你積蓄不豐,十五萬貫是否太多了?”

  此時朱棣真的很想說……確實多了……

  可是丟不起人啊!

  “金銀有價,孝道無價!為父皇祝賀,孩兒甘之如飴……”

  “你鎮守北平府,時常與蒙古人交戰,辛苦了……快坐回去坐吧。”

  “多謝父皇,孩兒告退。”

  此時周王朱橚進前來跪地行禮說道:“皇五子朱橚,敬獻賀禮十二萬貫,祝愿父皇富貴安康,春秋不老!”

  “皇六子朱楨,敬獻賀禮十二萬貫,祝愿父皇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

  “皇七子朱榑,敬獻賀禮十二萬貫,祝愿父皇室有芝蘭壽自韻,人如松柏歲長新。”

  因為朱元璋的第八第八第九和第十個兒子已經不在了,所以就輪到了蜀王。

  “皇十一子朱椿,敬獻賀禮十二萬貫,祝愿父皇年年有今日,歲歲有今朝!”

  “皇十二子朱柏,敬獻賀禮十萬貫,祝愿父皇金沙峭岸一株松,干勁枝遒塑祖龍……”

  “皇十三子朱桂,敬獻賀禮十萬貫,祝愿父皇松齡長歲月,皤桃捧日三千歲……”

  接下來,朱元璋已經就藩的兒子肅王朱楧、遼王朱植,立即慶王朱栴這三位塞王也紛紛祝賀。

  接下來,就是朱元璋兒子當中沒有就藩的,其中寧王朱權拍在第一位。

  接下來就是岷王朱楩,谷王朱橞等,直到最小的伊萬朱,他年齡不到五歲,卻在去年就封了王。

  要知道在就藩的時候,朱元璋都會賞賜一大筆財物。

  而這筆財物是非常驚人的!

  這就好像土財主分家一樣,盡管最大的那一份會留給自己的大兒子,可是其他兒子也各有一份產業。

  再加上就藩之后,就可以享受封地更多的收入,所以也會更加富有。

  不過還沒有就藩的親王,雖然也可以享受俸祿,不至于缺乏。

但是在錢財的使  用上,就顯得不那么富裕了。

  因此尚未就藩的親王,所敬獻的賀禮也隨之減少。

  不過也在情理之中。

  皇子皇孫們祝賀完了之后,由王妃公主精心烹制的美味佳肴就端了上來,琳瑯滿目,當真令人應接不暇。

  “淑妃敬獻清蒸羊肉……”

  “達妃進獻清蒸龍肝……”

  “趙嬪進獻榛松糖粥……”

  “晉王王妃謝氏進獻蝴蝶卷子……”

  “燕王妃徐氏進獻五味蒸雞……”

  “江都郡主進獻山楂玉絲肚湯……”

  隨著太監的通報,宮女會按照次序把一盤盤珍饈美味端到桌子上,供朱元璋和皇族親眷享用。

  有道是:“祝壽筵開,畫堂深映花如繡,瑞煙噴獸,簾幕香風透;一點臺星,化作人間秀,韶音奏,兩行紅袖,齊勸長生酒。

  三五第一_www.35wx.la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