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245章 藩王

  朱元璋冷哼一聲,生氣的說道:“他還有臉回來!還有臉給你父親掃墓!簡直不知廉恥!要不是他犯了大錯,你父親也不會因為他牽腸掛肚,說不定就不會生病了……”

  朱允熥想了想說道:“皇爺爺,您就不要怪罪二叔了,父親之死不能怪到二叔的頭上……”

  朱元璋搖搖頭,厭惡的說道:“你不要替他說話,他那副德行咱還不知道嗎!”

  朱允熥沒有再勸,自己那個秦王叔叔確實混蛋,替他說話也是浪費唇舌,改變不了朱元璋對他的印象。

  “皇爺爺,孫兒也許久未見到諸位叔叔們了,不如就讓他們一起回京,咱們過個團圓年如何?”

  “哦?”

  朱元璋微微有些驚訝,“你為何會有如此想法?”

  朱允熥回答說道:“皇爺爺,自從父親不在之后,生兒就常常覺得孤單,皇爺爺今年也增添了幾根白發,孫兒實在于心不忍……

  況且各位藩王叔叔雖然各自鎮守一方,可說到底還是一家人啊,如果能夠趁著過年,一家團圓團圓那該多好啊……”

  朱元璋捋了捋自己的胡須,眼神里面充滿了思索,明顯有些意動。

  要知道他也是個六十五歲的老人了,馬皇后死了,現在自己的長子也死了,現在又經歷了天花,自己的這個寶貝太孫也差點中招……

  這接二連三的打擊,讓朱元璋的心里很是揪心。

  讓他有一種孤孤獨獨,無依無靠的感覺。

  況且人年齡一大,就越會顧念親情,也更加渴望看到兒女,更加羨慕兒女承歡膝下,一家人其樂融融的感覺。

  兒孫滿堂,其樂融融,這樣的天倫之樂誰不羨慕呢。

  朱元璋擔憂的說道:“可是……你那么多叔叔,他們又有護衛,一路人吃馬嚼,耗費不少,這不是勞民傷財嗎。”

  朱允熥見朱元璋真的心動,于是趕緊說道:“皇爺爺,皇家一家團圓,也是天下人的表率,為此花費一點兒也是值得的,如果皇爺爺擔心,這筆費用孫兒可以拿出來……”

  朱元璋瞪了他一眼說道:“你有多少銀錢!花起來大手大腳的,花完了怎么辦?你還是自己留著吧,做太孫了,不能沒點私房錢……”

  私房錢?

  朱允熥瞬間目瞪口呆!

  老朱啊,你這是被馬皇后管的多嚴啊!

  私房錢這事你都知道!肯定沒少私藏吧!

朱元璋終于下定了決心說道:“他們一個個比咱  都有錢,這筆費用還能讓朝廷出?咱就告訴他們誰想來誰來!但是一路驛站不能平白接待,讓他們自己拿錢補貼朝廷!”

  臥槽!

  真是摳門啊!

  你一聲令下,他們誰敢不來?

  關鍵是路費還得自己出!

  摳門都摳到自己兒子身上,這也沒誰了!

  朱元璋又說道:“護衛也不能讓他們多帶,如果帶的人多,到了京城惹出什么亂子那就晦氣了……”

  朱元璋的臉上又露出一抹笑容說道:“他們各自不是經營有道嗎,一個個賺起錢來比誰都狠!剛好咱的內承運庫空了,他們拿出錢來孝敬老子也是應該的吧!”

  朱允熥真的很想對他豎起大拇指!

  對!就該這么干!

  把他們壓榨得越干越好!

  搜刮的越干凈越痛快!

  最好能夠把他們的王府內庫洗劫一空!

  到時候這些錢財不還是自己的嗎?

  雖說他們是叔叔,可分了家,錢財就得另算了!

  不過朱允熥仍然要表現出來關愛叔叔的怎么樣,于是滿臉的不忍心說道:“皇爺爺,叔叔們賺些錢財也不容易呀,您這樣做……不太好吧?”

  朱元璋笑呵呵的說道:“你不必擔心!他們一一個個有錢著呢!再說了,兒子孝敬老子天經地義!誰敢說什么!”

  朱允熥也笑著說道:“既然如此……皇爺爺,做叔叔的關愛侄子,送一些錢財也是理所當然的吧?”

  “滑頭!”

  朱元璋笑罵道:“剛才還勸咱呢,你自己不也想要嗎!”

  朱允熥陪笑說道:“孫兒這也是向皇爺爺看齊啊,到時候孫兒就設宴請諸位叔叔前來赴宴,沒有一萬貫就不給他們上酒上菜,皇爺爺您覺得如何?”

  “哈哈哈……那他們這頓飯可貴嘍!”

  朱允熥說道:“皇爺爺,等叔叔們來的時候,孫兒率先給皇爺爺送上大禮,那樣一來他們就不得大出血了,到時候二一添作五,禮金咱們就平分如何?”

  朱元璋笑著瞪眼說道:“打秋風打到咱頭上來了!你還是第一人啊!”

  朱允熥理直氣壯地說道:“孫兒也出錢出力了好不好!要是沒有孫兒的襯托,那些王叔怎么肯出大價錢!那這樣好了,三七分賬,皇爺爺您賺的可不少,這可是孫兒到底線,不能再低了!”

  “哈哈哈哈……呵呵呵……”

朱元璋笑呵呵的說道:“好!咱們  祖孫二人就聯手坑他們一把大的!”

  臉一轉又笑罵道:“好小子!你比咱還狠啊!”

  “彼此彼此……”朱允熥也舒心的笑道。

  不過緊接著又提醒說道:“孫兒覺得還要囑咐各位叔叔嚴格約束部下,免得路上有不開眼的護衛禍害百姓,那就給朝廷抹黑,讓皇爺爺面上無光了。”

  朱元璋點了點頭,“你說的對,如果護衛不受約束,讓百姓有怨言,那咱們家這場大飯也吃不香了!”

  要知道有些藩王在自己的屬地驕奢淫逸,底下的人肯定也養成了囂張跋扈的習慣。

  如果不嚴加約束的話,這一路上不一定又出什么狗屁倒灶的事兒!

  到時候自己怎么辦?

  不責罰的話實在咽不下這口氣,百姓是自己統治的基礎,自己怎么能不管不問呢。

  可各個都是自己的叔叔,自己要是任由朱元璋責罰他們的話,又顯得不誤念親情。

  這也是兩難啊。

  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讓朱元璋對他們嚴加約束,把難處扼殺在搖籃里面!

  從朱元璋的反應來看,他還是非常想讓自己的兒子們回到京城團聚的,要不然也不會那么高興,還和自己商議如何敲詐他們了。

  不過即便自己提議讓他們都回來,也動搖不了朱元璋的決定!

  因為詔書發出的時候才會請藩王,等他們接到消息的時候,自己就已經是太孫了!

  他們來到京城,只不過是參加自己太孫的冊封大典。

  其實這就像后世的娶妻成親,先把結婚證給領了,那么雙方在法律上已經是合法夫妻,事實已經確定了。

  接下來置辦酒席舉行儀式,不過就是走個過程而已。

  所以朱允熥一點都不擔心自己太孫之位出現變故。

  況且朱元璋也不是一個刻變時翻之人。

  朱元璋又說道:“咱已經令人誅殺了呂氏九族,尸體焚燒,頭顱砍下來讓人拿著去京城周邊給百姓查看,告訴他們是有惡人散布流言,所以你就放心吧,這些流言蜚語很快就會平息的。”

  “多謝皇爺爺……這也是孫兒做的不夠好啊。”朱允熥嘆息說道。

  朱元璋安慰說道:“不要多想了,對這種陰謀詭計你不必放在心上。”

朱允熥點點頭,思索了一下說道:“皇爺爺,您馬上就要六十六歲了,孫兒知道您從不過壽命,是害怕上行下效,可這也是人生一件大事,不如就讓孫兒為您舉辦  祝壽如何?”

  對于生日禮俗最早的記載也是在魏晉時期。

  據《顏氏家訓·風操篇》中記載:江南風俗,兒生一期,為制新衣,盥浴裝飾,男則用弓矢紙筆,女則刀尺緘縷,并加飲食之物……自茲已后,二親若在,每至此日,嘗有酒食之事耳。

  可見在當時的江南地區,就有類似于生辰慶祝的風俗,到了約定的日子,就要小孩做新衣服。

  之后父母如果健在,每到這一天就要以吃喝的方式來慶祝。

  在南北朝后期,民間百姓們慶賀生日才漸成習俗。

  南朝梁元帝少時,每以誕載之辰,輒設齋講。

  明代學者順炎武考察認為:“生日之禮,古人所無,至齊、梁之間,乃行此札。”

  朱允熥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在民間的習俗里面,六十六是人生的一個重要的關口。

  就像七十三和八十四,是很多老人容易取士的年紀。

  俗語云:“年過六十六,閻王要吃肉”,作六十六大壽時,女兒要買豬肉回來祝壽,只要壽星吃過豬肉就不要緊。

  而且六在中國是個吉利的字,人們都希望六六大順。

  古人以親疏為差等,稱為五服,如五服之內,再加一就成為六親。

  這種在作為十之一半的“五”前再加一的做法,自然有“過半”的意思在內,因此六這個數字也有“多”的意思,

  如“六街三市”、“三頭六臂”、“三推六問”等等。

  “六六大順”代表了如意安泰。

  《左傳隱公三年》中說道:君義、臣行、父慈、子孝、兄愛、弟敬,所謂六順也。

  常言道人生七十古來稀,能活到七十歲就是非常高壽之人了,六十六距離七十又很近,所以民間習慣為父母祈禱禳禍,祝愿他們長壽康樂。

  三五第一_www.35wx.la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