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367章 老成謀國之言

  茹瑺在神機營兵馬的這件事上,雖然覺得不妥,可他并沒有過多糾纏。

  因為按照目前來看,神機營才有幾千兵馬而已,這個時候抓住這個不放,就有些不明智了。

  況且唐朝時期有先例在前,若是皇太孫愿意,

  肯定會讓陛下下一道旨意的,恢復東宮六率輕輕松松!

  那樣的話自己還怎么攔阻?

  要知道現在可是明初,又不是明朝中后期,皇權衰微,可以任人拿捏!

  朱元璋是一個霸道的皇帝,目前朝廷六部的官員,

  在這個問題上還不敢和皇帝作對!

  而且眼前的這位皇太孫殿下,也不是善茬!

  誰要是想在他身上找不自在,

  他肯定會反擊回去的!

  所以在談論了很久之后,

  茹瑺這才說道:“臣還是覺得神機營三萬兵馬太多了,遠遠超過需求。”

  “至于殿下所說,恢復東宮六率的問題,大明目前并沒有成制,該當如何,應該交付朝廷和陛下決斷,不過臣以為大可不必……”

  見對方口氣松了,朱允熥也就坡下驢,“茹部堂是忠心之人,處理兵部事務經驗老道,以后還多請部堂答疑解惑。”

  “殿下客氣了……”

  頓了頓,茹瑺在心中思索再三,這才緩緩的開口說道:“殿下,微臣聽聞徐輝祖帶領兵馬乃是前往山東,同去的還有刑部尚書楊靖,

  和督察院右督御史曹銘,不知道可有此事?”

  朱允熥有些驚訝道:“茹部堂這么快就知道了?”

  茹瑺頓時語塞,只好說道:“殿下,先不說五軍都督府,就是朝廷六部里面,走了一位部堂,還有督察院的都御史,這么大的事,臣怎么會不知道呢。”

  關鍵是這兩人實在太重要了!

  朝廷六部加上督察院,又稱為七部,一下子走了兩位首腦人物,這能是小動作嗎?

  朱允熥點點頭,坦然的說道:“不忙茹部堂,他們確實是前往山東了,有些案件需要他們親自去查,才不至于出了紕漏。”

  茹瑺躬身行禮道:“殿下,敢問可是查查孔家的案件?”

  朱允熥看了他一眼,坦然的說道:“正是,部堂大人有何指教?”

  “微臣不敢,只是下面在關口的士卒稟報,說有宮里的人奉命前往衢州,

  拿的也是宮里的勘合,

  不知道是真是假?”

  “你們兵部還真是消息靈通啊,不錯,確有其事!”

  茹瑺深吸了一口氣,跪倒在地上行了一禮,

  鄭重的說道:“殿下,無論孔家犯了什么罪,有多少的過錯,衍圣公這個名號只能留在北宗,還請殿下三思!”

  朱允熥眉頭緊皺,站起身來說道:“茹部堂快快請起,何必行這么大的禮,快起來說話吧!”

  茹瑺仍舊跪在地上,滿臉憂慮的說道:“殿下,衍圣公絕對不能離開北宗啊,此事非同小可,一旦讓南宗的人得了衍圣公的名號,那可是要出事的!”

  茹瑺是個聰明人,憑著朱允熥的舉動就猜出了他要干什么。

  畢竟朱允熥派往山東的人分量太重了,這些大人物既然登場,肯定要有重頭戲!

  再加上派人前往孔家南宗,想要猜出來并不太難!

  朱允熥心中有些不悅,不過臉上并沒有表現出來,只是問道:“有什么話起來再說吧,馬和,扶部堂起來。”

  在一旁伺候的馬和上前來,將茹瑺服了起來,又退到一邊。

  李福很有眼色,早就把文華殿中的宮女太監都打發出去了,所以大殿之中并無其他人。

  茹瑺吸了一口氣說道,“殿下,衍圣公不僅僅是朝廷對孔家的尊榮而已,也是對北方士子和豪門望族的安撫啊……”

  一聽這話,朱允熥頓時心中一亮,趕緊上前兩步道:“茹部堂,請坐下說話!”

  馬和李福二人把椅子搬到朱允熥的身后,朱允熥便坐了下來,因為他不落座,臣子坐下就是失禮。

  茹瑺坐下之后,這才憂心忡忡的說道:“殿下,由于蒙元時期統治的力量大多集中在北方,這也導致北方的人口和財力受到極大破壞,

  陛下幾次下令遷徙百姓,就是為了填補這些地區的空缺……”

  “這些年來朝廷最大敵人就是北方的蒙古勢力,許多兵馬也是從北方調集的,而且所消耗的財物、糧草、軍器等等,大多也是用的北方力量,

  這就造成江南承平日久,而北方兵火連連、不得安寧的局面,無論各方各面都不如江南。”

  茹瑺鄭重的說道:“殿下,南方士子本來就家境優渥,能夠安心讀書,學識普遍勝于北方學子。”

  “殿下,如果在你把衍圣公的名號,送給了江南衢州的孔氏南宗,那么江南士子必將歡呼雀躍,而北方士子也必會垂頭喪氣段、喪失希望……”

  “到那時候南方強者越強,北方弱者愈弱,到時候南北士子必然會造成極大的差距,這對江山不利呀,請殿下三思!”

  朱允熥深吸了一口涼氣,滿臉鄭重的說道:“茹部堂此乃老成謀國之言,多謝部堂高言!”

  茹常說的這點,自己實在疏忽了!

  去年還發生南北士子之爭,自己怎么這么快就忘了南北雙方的矛盾!

  茹瑺說的很對,北方士子本來在學問上就弱一點,在科舉考試中,和南方學子相比根本就是被碾壓的對象!

  如果再把衍圣公的名號從北方奪走,送給南方,北方士子肯定極為不滿!

  要知道這個時代能夠讀不起書的,家中都是有些財力的,所以明面上是一些讀書人相爭奪。

  可是這背后,卻是南北的世家大族和富戶壕紳之爭啊!

  朝廷必須一碗水端平,絕對不能夠偏向任何一方,甚至在必要的時候還要傾向于北方,這樣才會達到均衡!

  如果讓北方的士卒和士子,覺得大明在針對他們,不把他們當自己人看,那會是什么結果?

  離心離德!

  嚴重的很可能引起叛亂!

  最低程度也會南北敵視,不但會影響朝廷政策的實施,還會引起黨爭!

  茹瑺見皇太孫殿下已經明白了,頓時覺得心中的一塊大石,終于落了地,

  “微臣不敢當,只是一些肺腑之言,不吐不快,還請殿下勿怪!”

  朱允熥說道:“茹部堂言重了,部堂請放心,本王并無意思把衍圣公的名號賜給孔氏南宗……”

  朱允熥當然這么想過,不過他現在是不會承認的!

  想是一回事,做出來又是一回事!

  做主上的,怎么能輕易認錯呢!

  不過朱允熥也并不打算放過曲阜孔家,他們做了那么多惡事,必須要付出代價!

  而且是極為慘重的代價!

  “茹部堂,本王準備在北方的舉人當中,選擇一些品行端莊之人賜予他們官職,讓他們為朝廷效力,大人以為如何?”

  茹瑺知道,殿下這是不處置孔家不肯罷休啊!

  選用北方舉人做官,就是要安撫北方人心!如果不嚴厲的處置孔家,用得著安撫嗎?

  盡管心中比較擔憂,茹瑺還是說道:“殿下,微臣以為此舉甚為妥當,不過殿下在廣師恩慈的同時,能夠保持原狀是最好的……”

  朱允熥卻搖頭說道:“茹部堂,實不相瞞,若是已經壞到根子去了,那就必須大動干戈,才能剔除污穢,否則終究會成為禍害。”

  “唉……”

  茹瑺嘆息了一聲,行禮說道:“只求殿下手下留情,顧及北方人心。”

  朱允熥滿意的點了點頭,道:“以前常聽聞說,為公而不徇私,茹部堂同為江南人士,卻能跳出江南的桎梏牢籠,來為天下考慮,確實是百官之楷模!”

  “多謝殿下夸贊,微臣愚鈍,實在愧不敢當……”

  茹瑺少年時就有大志,聰穎好學,唐詩宋詞過目不忘,六歲能背千家詩,十歲已熟讀《大學》《中庸》,十六歲入太學,后來伴讀東宮。

  他可不是呂秀才那樣的落魄書生,而是妥妥的神童!

  而且今年他才三十五歲,妥妥的年富力壯,人生贏家啊!

  茹瑺是衡山藻江人,也就是現在的湖南衡東縣石灣鄉棗山村人。

  按照地域劃分,他是實打實的南方人,可是為了大明,竟然拒絕衍圣公的名字落在南方,

  其中的忠心,確實難能可貴!

  難怪朱元璋對他非常賞識,每稱茹瑺都說他是賢人君子。

  并且頒賜“中外一人,中流砥柱”鐵券丹書,蠲免其田塘園林的賦稅。

  后來又賜給他“繩愆糾繆”圖章一枚。下旨在衡山城南門外建貢元坊一座。

  足可見其的忠心和人品了!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