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248章 平息

  朱棣點點頭說道:“很有這個可能,前段時間京城周邊流傳著皇孫不孝的消息,矛頭直指我那三侄子,雖然父皇殺了呂氏滿門,

  拿著他們的人頭平息流言蜚語,可老三顯然是要摘掉不孝的帽子,不給別人留下口舌……”

  “唉……”

  朱棣嘆息了一聲說道:“大師,這樣一個有勇有謀,手段毒辣的太孫,大明必然安然無憂,朝廷也必然不會動蕩,我們改變不了父皇的想法,看來太子之位與我今生無緣了……”

  作為皇帝的兒子,誰不想子承父業做皇帝?

  每一個人都會有這樣的想法!

  尤其是當東宮太子薨逝的時候,只要是有希望的藩王恐怕都會和自己的心腹商議,有沒有登上太子之位的可能性。

  只不過,現在朱元璋還活著,他們不敢亂動,甚至不敢太過明顯的表現出來而已。

  對于燕王朱棣,目前也僅僅存留在做太子的想法,是不敢有什么舉動的。

  畢竟誰都知道朱元璋的脾氣,一旦威脅大明江山社稷,讓天下百姓陷入戰亂之中,

  朱元璋是一定會想方設法削弱他們的勢力,不會心慈手軟!

  所以即便是爭,也只能是耍點小動作罷了。

  姚廣孝眉頭微皺,看了看有些氣餒的燕王朱棣,寬慰說道:“殿下不必悲觀,有道是事在人為,縱然皇太孫殿下才能卓著,可殿下也并非庸人,何必太過思慮。”

  朱棣說道:“這次父皇讓我們所有的藩王全都進京,參加皇太孫冊封大典,父皇這是想讓我們這些做叔叔的,承認侄子的地位啊……”

  因為按照慣例,藩王們進京乃是陸陸續續的。

  可這次朱元璋招聚所有藩王一同進京,顯然與正常情況不同。

  那么朱元璋的意圖肯定就是想要借著冊封大典,來讓諸位藩王在天地面前,當著祖宗的面承認太孫之位啊。

  這就等于發誓效忠了!

  這可比簡單的一句祝賀之言辭重的多!

  古人對于天是非常敬畏的,如果在天地面前說的什么話,是不會輕易違背的。

  “父皇對我那侄子是真好啊……”

  朱棣感嘆的說道。

  因為他明白,其實藩王們真要反叛起來,那一句誓言是約束不住的。。

  這個道理他明白,朱元璋怎么可能不明白!

  可朱元璋依然要這么做!

可見在他的心目當中,哪怕是有一丁點  的好處,都要為自己的皇太孫把握住!

  就像是一位老人家,即便是在臨終的時候,也會讓兒子們保證對他所疼愛的長孫好。

  這樣的保證真的有效果嗎?

  這就是老人家的心呀!

  姚廣孝說道:“殿下,陛下要為太孫綢繆,這也是應該的,換做任何人做太子或者登上太孫之位,陛下都會這么做的。”

  朱棣搖頭苦笑說道:“藩王一同進京祝賀,這得是多么大的陣仗,父皇用心良苦啊……”

  姚廣孝點點頭說道:“殿下,陛下有此旨意也在情理之中,殿下不必顧忌,剛好也趁著這次機會可以見一見那位皇太孫,摸清楚他的斤兩如何。”

  燕王朱棣親嘆了一口氣說道,“其實只要大明天下江山穩固,能夠內修德政,讓百姓安居樂業。”

  “能夠外御強敵,鏟除蒙古各部的威脅,我做不做皇帝都無關緊要……”

  姚廣孝接過話來說道:“殿下,貧僧相信殿下心懷坦蕩,對于皇位必然不會汲汲贏求,可也正是為此,殿下才不能松懈,更不能喪失心志以至惰怠啊。”

  “你是怕我像秦王一樣?”朱棣反問說道。

  姚廣孝眼睛望著遠處,說道:“殿下,人在失去希望的時候是非常可怕的,意志會被消磨,里面的良知也會被抹殺,就連原來的正義和本心也會消失不見,殿下,即便事有不順,也請殿下自勉。”

  朱棣點了點頭說道:“請大師放心,即便我今生無緣皇位,可我還是大明的燕王,看護大明的江山社稷也是我們這些藩王的責任。”

  望著遠處的枯草落葉,朱棣感嘆的說道:“但愿他是一位好皇帝吧……”

  “哐哐哐……哐哐哐……”

  銅鑼之聲敲響,在一處村子里面,百姓都被聚集到村子的打谷場上。

  百姓們知道官府有事要事宣布,而且周圍還有幾十個士卒全副武裝,所以誰都不敢騷亂。

  幾個官吏對著百姓說道:“諸位百姓!陛下有旨,東宮吳王殿下乃是已故太子爺的嫡子,吳王殿下年少有為,能文能武,

  既能夠率領兵馬平定叛亂,也能夠處理朝廷事務,為百姓申冤做主,而且又有太子爺的仁慈之心……仁孝賢德,特加封東宮吳王殿下為皇太孫,是為大明的儲君!”

  官員看著百姓們說道:“皇太孫殿下顧念百姓疾苦,尤其是老人家,所以特意吩咐,凡六十歲以上的百姓,

賞賜糧食一石!并  命令各家兒女務必贍養老人悉心照料,以盡孝道……”

  此話一出,頓時引起百姓的熱議:

  “吳王殿下,那不是……”

  “皇帝立吳王為太孫,莫非吳王不孝的傳言是假的?”

  “當然是假的了!沒聽到皇帝陛下怎么說嗎,仁孝賢德之孫!他要是不懂孝道,皇帝怎么會封他做太孫?”

  “那這是怎么回事?怎么還有人說太孫不孝呢?莫非是哄騙我們?”

  “還真有可能!你看六十歲以上的都能領一石糧食,這一石糧食省一點兒,差不多就能應付一家人青黃不接時候的口糧了!”

  “對呀對呀!還是從太孫自己的口袋里拿出來的,這得多少錢啊,太孫對咱們老百姓都這么好,怎么可能不孝呢!”

  “哎呀,我娘就能領一石糧食啊!這太好了!誰要敢再說太孫不孝,我就一口老痰糊他臉上!”

  官吏繼續說道:“之前有人散布流言蜚語,指責太孫,現在官府已經查明,實在是無稽之談!是有惡人蓄意生事,妄圖蠱惑百姓,如今這些惡賊已經被官府繩之以法!諸位百姓!請看!”

  官吏伸手指向旁邊的一輛馬車,小吏一拉蓋在上面的氈布,立刻露出來滿車的人頭!

  “哎呀這是……”

  “別看別看!嚇死人了……”

  “都是頭啊!哎呀……”

  “嘔……”

  官員望著底下的百姓,嚴肅的說道:“諸位百姓!這些就是造謠生事,詆毀太孫的惡賊!從今日開始,誰要是再敢編排太孫,

  誰要是再敢人云亦云,嘴上沒個把門兒的,哼哼……小心自己項上人頭!”

  百姓們一個個被嚇得靜若寒蟬,眼睛根本就不敢往馬車上觀看。

  無論是臺上的官員,還是士卒們,都眼睛直勾勾的盯著百姓,看到他們心里慌張。

  朱元璋對待百姓在言論上還是比較寬松的,可百姓也知道,不是什么話都能說的!

  尤其是關系到皇族!

  更需要謹言慎行,否則眼前的這些人頭就是警告!

  而曾經跟著議論過皇太孫壞話的,此時嚇得臉色蒼白,兩股戰戰。

  心驚膽戰的看著臺上的官吏,害怕下一個被砍下頭顱的就是自己!

  見威懾的夠了,官員這才說道:“諸位百姓,陛下馬上就到了壽辰,可是陛下不想鋪張浪費,也不想耗費錢財,

所以東宮皇太孫特地拿出自己的內庫,并  且讓戶部統計大明天下所有六十歲以上老人,給每位壽星翁發放糧食一石!”

  “一來是為了體恤百姓,關愛長者,二來也是為了是天下的壽星與皇帝陛下普天同慶!以此表達皇太孫的孝心……”

  “凡六十歲以上老人家,念到名字的都可以前來領取!”

  在恩威并濟之下,百姓們這才明白,太孫殿下確實是一位仁孝的皇孫。

  而對這樣一位皇太孫,百姓們也越發從心感戴。

  對于流言沒有傳播到的地方,自然不用人頭威懾了。

  百姓們歡歡喜喜帶著家里面的老人領取糧食,即便是有身體不適,不能到場的,官員也會派人把糧食送到家中。

  所以圣旨所到之處,人們都知道了兩件事,第一就是大明有了太孫,第二就是皇太孫殿下真是仁孝啊,居然給老人發放糧食,這可是善舉呀!

  所以百姓紛紛稱贊說道:“皇太孫當真仁孝啊!有太子爺的風采……”

  “皇太孫能夠顧到我們老人家,實在是咱們的福氣呀,大明有位好太孫!”

  “我爹今年六十三了,真的就領到了一石糧食……”

  “皇太孫對陛下的孝道,還有對咱們百姓的關愛,真是……真是……好太孫啊!”

  “皇太孫這樣的善舉真好啊,咱們也和皇帝陛下同慶!”

  “同慶同慶!有皇太孫在,咱們老百姓的日子肯定差不了!”

  凡是圣旨所到之處,戶部就準備好了糧食發放,因此朱允熥很快就收割了一波民心。

  對于百姓來說,其實他們很簡單,誰讓他們活下去,誰讓他們有糧食吃有衣服穿,那么就是好皇帝!

  誰對百姓好,他們就會支持誰!

  更何況朱允熥還是太孫,所以百姓都滿含期望。

  一位體貼百姓的皇帝,正是他們所期待的。

  三五第一_www.35wx.la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