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 他還是個博學家

  京城和水木兩所大學,今天來的都是副校長。

  陳勤山,京城大學的副校長之一。

  彭志勇,水木大學的副校長之一。

  眾人先是探討了一下關于產學研的問題,聊的還算盡興。

  聊了這么久的正事,接下來眾人開始天南地北地閑聊了起來。

  精神集中了這么久,也該放松一下。

  勞逸結合,才是最好的工作辦法。

  眾人的接下來的話題,基本上都是關于陳江海和他的秋海集團。

  其中說的最多的一個問題,那就是關于陳江海的年紀。

  在報紙上,他們都看過陳江海的資料和相片。

  今天親眼見到后,他們才發現陳江海比他們想象中的還要年輕。

  “陳總,你真是英雄出少年啊!”

  彭志勇滿是感慨的說道。

  陳江海則頗為謙虛地笑道:“彭校長你這樣夸我,我會驕傲的。”

  聽到陳江海這樣說,眾人先是一愣,隨后都大笑了起來。

  陳江海這俏皮的回答,讓他們感受到了不一樣的東西。

  在他們的面前,陳江海能表現的如此輕松淡定,實在是太難得了。

  當然,陳江海在這個年紀,就有如此眼界,提出產學研這樣的模式,本身就只能用厲害兩個字來形容。

  這也讓他們有種自愧不如的感覺。

  要知道,人家的主業是搞企業的,沒想到想出來的這么一個辦法,解決了他們現在的難題。

  他們這群做教育的,折騰了這么久的時間,反而沒想出什么行之有效的辦法。

  一想到這些,他們內心甚至有點慚愧。

  接下來的兩天,會議在如火如荼的舉行。

  原本這件事情,在場的人多少有點擔心。

  適合西江大學的產學研,會適合他們嗎?

  就算真的適合,學校能執行下去嗎?

  在這個會議之前,他們的擔心有很多。

  可是隨著陳江海的出現,這些問題迎刃而解。

  不管有什么問題,他都能拿出解決的辦法出來,就好像是在為他們量身定制。

  產學研模式真的能推廣開來的話,那可謂是百利無一害,而且學校的就業率,也能上升不少。

  只要產學研模式能夠全面鋪展開來,讓它發展一段時間,效果絕對不會差的。

  本來這場會議,是眾多大學聚在一起,商討如何提升就業率的辦法。

  陳江海的出現,讓這場會議成了他的個人獨秀專場。

  產學研這個模式是陳江海提出來的,他對于這個模式的了解自然是最深也是最透徹的。

  這兩天的會議內容,基本上是圍繞著如何實行和完善這個模式。

  陳江海一下就成了眾人的中心,幾乎所有的問題,都要經過陳江海的點頭同意,才會進行下一項的研究。

  這三天的會議,也是讓陳江海累得不輕。

  說起來,陳江海已經好久沒有這么認真的工作過了。

  在秋海的時候,陳江海只管掌握大方向。

  具體的事,陳江海全部交給岳宏盛和一幫高層管理去做了。

  這種情況下的陳江海,身上的工作確實不多。

  會議結束的時候,陳江海也是長吁了一口氣。

  這次他來這里,也收獲不小。

  首先第一個就是產學研模式,經過這么多人的探討,已經趨于完善成熟。

  就算放在眼下這個時代,也沒有多大的問題。

  學校只要按照這個模式的流程走下去,那么對于提升自身的就業率,是有很大幫助的。

  同時,陳江海收到了很多名校的橄欖枝,他們都表示愿意跟秋海達成合作。

  這一點,陳江海自然是欣然同意。

  秋海現在正在處于高速發展階段,無論是生產經營,還是研發創新,或者銷售推廣,都需要人。

  如果能夠得到這些大學的人才資助,那整體實力絕對能上升不少。

  尤其是全國布局的直營店項目,也是需要大量的專業人才補充。

  陳小龍在布局直營店的時候,人手方面是最大的問題。

  想要找到合適的員工,并不是那么簡單的。

  如果有這些大學的幫助,那么這方面的問題,就能得到很好的解決。

  這次會議的發起人,正是京城大學和水木大學。

  由他們倆來發起這個會議,是再合適不過了。

  會議結束后,兩個副校長把陳江海和潘文斌請到了單獨的包間里面。

  一進包廂,兩個人對視了一眼,笑著說道:“陳總,這次真的是太感謝你了。”

  面對兩位副校長的感謝,陳江海則擺手說道:“兩位校長太客氣了,這次我也受益頗多。”

  聽到陳江海的回答,兩人眼中滿滿的全是贊許。

  以他今時今日的成就和地位,還能這么的謙虛,實在是太難得了。

  尤其是經過這兩天的相處,他們才知道之前在報紙上看到的陳江海,實在是太過片面了。

  報紙上的陳江海,是個成功的企業家,是個令人敬佩的慈善家。

  經過接觸后,兩人才發現,陳江海還是一個見識很廣的博學家。

  不管是商業上的事,還是教育上的事,或者其他見聞,陳江海都能略知一二。

  他所知道的一二,并不是說大概了解。

  而是在提到這個話題的話,陳江海都能有自己的獨特見解。

  這讓他們兩十分的震驚。

  就算是他們,陳江海講的一些東西,他們都不是很明白。

  雖然沒有聽過,也沒有見過,但他們就覺得,陳江海是真的見識過,可謂是言之鑿鑿。

  這種感覺,隨著會議的進行,是越來越明顯。

  這三天的會議上,陳江海回答問題用的最多的辦法就是舉例子,很少講那種比較空洞的理論。

  兩個人甚至有點想不明白,陳江海到底哪來的這么多的例子?

  在那個信息爆炸的年代,可以說一個人在網上看到的東西,絕對是這個年代的上百倍,甚至上千倍。

  關于各種見聞,這里所有的人加起來,都不一定有陳江海知道的多。

  陳江海要找這樣的小故事,實在是太容易了。

  想當年,網上最不缺的就是段子了。

  陳江海現在只是當了一下搬運工。

  這些學者哪里見過這些東西,當時就被唬住了。

  他們心里都十分的震驚,震驚于陳江海的見識。

  殊不知到了后世,這樣的見識,基本上人人都能有。

  隨口談一下國際大事,指點江山,那都不在話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