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一千九百三十五章五采而文、光鮮亮麗

  樂,在我國古代具有重大的作用。

  我國為禮樂之邦,禮樂貫穿了中華民族的歷史,是我國文化的基礎元素。

  孔子說:“治理國家百姓,沒有比禮更有效的;轉變地方風俗,沒有比樂更有效的。”

  因此,漢代對樂非常重視,漢武帝便設立樂府搜集各地歌謠以觀察地方風俗,地方官吏也利用樂來教育百姓以轉變風俗。

  漢代的樂器可分為打擊樂器、管樂器及弦樂器三類。

  第一種就是最為出名的打擊樂器,有鐘、鑮(bo)、磬、鐸(duo)、鐃(nao)、鼓等。

  第二種是管樂器,有笙、竽、塤、笛、龠、排簫等。

  第三種就是弦樂器,有琴、瑟、筑、箏、琵琶等。

  海昏侯劉賀墓出土文物紋飾清秀華美,裝飾推陳出新,折射出西漢時期的社會風情。

  一筆一劃,一扣一嵌,是大匠巧技,更是大漢神韻。

  器以載道,物以傳情,而傳承文化,最大的機會來自紋飾。

  這些紋飾之內有銘文、刻繪,最后就是真正的紋飾。

  通過海昏文物上的紋飾,我們現代人就可以走進古代漢人的精彩世界。

  海昏侯墓中值得研究的東西很多,跟現在陳文哲想要研究的雕刻有關的更多。

  就像是紋飾、銘文,還有彩繪、壁畫等等,很多都屬于雕刻技術的范疇。

  比如海昏侯墓出土的一件當盧,這是馬額頭上的金屬裝飾物。

  仔細看一下這件當盧上的紋飾,頂部中央是一只跳躍狀的斑斕猛虎;

其下左右分別是內有玉兔、蟾蜍的月亮和內有太陽鳥的太陽,再  上環中有一仙鳥,口含瑯玕,下環中有一魚,底部是鸞鳥。

  這是不是一個豐富,而又奇妙的神獸世界呢?

  這件當盧之所以出名,就是因為其上的白虎。

  有人會問,老虎一般不是白色的,為什么會叫白虎呢?

  難道以前的老虎都像孟加拉白虎一樣,都是白色的。

  不是的,在我國,老虎都是斑斕的,之所以叫白虎,是因為白虎是四神之一。

  四神是遠古星宿崇拜的產物,而四神又融入了五行和方位,以不同的顏色為代表。

  比如說,東方青色為木,西方白色為金,南方赤色為火,北方黑色為水。正對應著青龍、白虎、朱雀、玄武。

  或許有人會問,這里只有白虎,沒有青龍、朱雀和玄武,那么白虎出現在此,又有何意義呢?

  按《莊子·逍遙記》:北冥是有魚的,當盧紋飾中有鳥與魚的轉圜關系。

  據此推測,交龍二環描寫的就是從北冥到南冥的景象。

  在交龍的上部,是代表著天空,因為上面有太陽和月亮。

  而白虎代指西方,所以居其上的白虎,可推測其代表的西方的星空,或是夜晚的星空。

  既然有白虎紋,自然就有鳳紋。

  海昏侯出土的玉器鳳鳥是其經典,這一件鳳鳥可謂是手工造物、天人合一的代表。

  鳳為百鳥之王,是古人以鳥的形象為基礎,結合多種動物的形象,想象出來的一種混合性神話動物。

  古文獻對鳳的形態有很多記載,如《爾雅·釋鳥》:“鳳,其雌皇。”郭璞注:“鳳,瑞應鳥,雞頭、蛇頸、燕頜、魚背,五彩色,其高六尺許。”

  《山海經·南山經》:“丹穴之山,有鳥焉,其狀如雞,五彩而文,名曰鳳凰。”

  鳳鳥紋是我國古代器物中常見的紋飾,也是海昏侯劉賀墓出土文物中占比非常高的裝飾圖案。

  鳳鳥紋大量運用在青銅器、漆器和玉器上。

  造型各異、神形逼真的鳳鳥,通過彩繪、錯金銀、雕刻等工藝呈現,展現出漢代人豐富的想像和創造力,呈現寫意的浪漫情懷。

  海昏侯墓中出土了三件鳳鳥形石飾,皆是出于劉賀墓主棺室東室南部。

  鳳形是西漢流行的立鳳形象,底部鉆一個未通孔,應是青銅器或漆器上的嵌飾物。

  此組鳳鳥形石飾上鳳的頭部、身體、足部、翅膀、尾巴,包括面部器官等一應俱全。

  其銜接合理,風格寫實,而且身體沒有過多紋飾或線條,僅用陰線示意身體部位,是漢代常用的裝飾手法。

  鳳首高昂,尾部上翹,靈動典雅,生動地表現了它高傲的神韻。

  勾喙,葉形耳,鳳翼收在身體兩側,隨尾羽上翹,悠然自得,雕刻出一只形象簡潔、內斂而高貴的鳳鳥。

  在我國古人眼里,玉是溫潤而有光澤的美石,玉器就是用這些美石雕琢而成的器物。

  鳳鳥因其“五采而文”、光鮮亮麗,被賦予多種美好品質。

  用美好的玉器承載美好的鳳鳥形象,表達了人們的美好寄愿。

  既然有了鳳紋,自然也不會缺少龍紋,海昏侯畢竟是皇族,所以海昏侯墓中出土的龍紋器也不少。

  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征,一說起源于圖騰崇拜,它的獨特之處在于它具有多種動物的身體特征,是由人們復合而成的虛擬生物,經過漫長的文化暈染才變成今天的形象。

  海昏侯劉賀墓主槨室西室中部,出土了一件龍形玉飾,它是套在一銅杵上用以裝飾的,保存十分完整。

  器身為和田白玉質地,整體輪廓外方內圓,器表留有方形面;

  梯形鈕較為突出,但沒有超出方形轉角范疇;鈕中部有鉆孔。

  龍首和左翼分別位于方形兩個相對的轉角,整體紋飾顯現微浮雕特征。

  這件器物為立體盤龍狀,龍身豎直,頭頸橫伸,獨角圓眼,卷凸鼻閉口。

  龍身單面滿飾龍首紋,兩翼卷凸狀張開,飾羽毛紋;

  背上有一多棱柱形無紋鈕,鈕上橫穿孔。這條龍有翼,身體繁密的紋飾表示鱗,頭部有角,當屬應龍之列。

  龍形玉飾,為春秋時期整體形態較為抽象的龍形。

  春秋末期至戰國早期的龍形玉飾的共同點,是龍頭較小、一字角、卷凸鼻閉口、器身滿飾龍首紋。

  進入戰國時期以后,龍身多以谷紋、渦紋等為主要填充紋飾,少見龍首紋等動物紋飾,后代更是簡化,以白描手法修飾龍身。

  所以這件龍形玉飾成形年代最遲不晚于戰國早期,有學者推測它為春秋末期至戰國早期這一時段的器物。

  請:wap.99mk.net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