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240章 僵持

  蔡瑁,是荊襄大族蔡氏族人。

  劉表單騎入荊州的時候,蔡帽下注劉表,協助他平定荊州,坐穩荊州牧。

  不止如此,兩家還有聯姻,劉表之妻蔡夫人,正是蔡帽的二姐。

  這樣的關系,可以說,蔡帽完全是劉表的鐵桿心腹,綁在一起的那種。

  為什么會發生挾持劉表的事情呢?

  原因有二個。

  首先,去年年初和今年新春,呂布那兩封措辭強烈的勸降檄文,嚇住了蔡帽。

  不僅嚇住了蔡帽,也嚇住了荊州相當一部分人。

  投降的聲音一直在。

  蔡帽就是其中一個,還是代表人物。

  其次,期間發生了一件事,成了這次事件的導火索。

  劉表已經六十多歲了。

  自去年開始,身體就大不如前。

  這種時候,面臨北方大軍壓陣,劉表難免有力不從心之感。

  事實上,原本時空,劉表就是這個時間段失去上進心,開始守成。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年輕人很難體會這一點,對老人來說,卻是真正體驗。

  正所謂‘以往頂風尿三丈,現在順風尿一鞋’……

  這卻不提。

  總之,這種時候,劉表心中焦慮,自然而然的想到了接班人。

  雖然他妻妾不少,子嗣卻不多。

  至今為止,只有一個兒子,即劉琦。

  為什么只有劉琦一個兒子?

  因為,蔡夫人還沒生劉琮!

  錯,是還沒懷上。

  或許是劉表年紀大了,雖然和蔡夫人結婚好幾年,卻至今沒能懷上。

  當然,若一切照舊,遲早能懷上。

  畢竟,男人六十歲以后,是有生育能力的。

  雖然成功率大幅下降,畢竟有。

  原本時空的劉表,早已為自己正名。

  題外話,不多說。

  總之,現在的劉表,只有劉琦這么一個兒子。

  問題是,劉琦性情溫順,是個好人,卻不是做人主的料,尤其在當前如此復雜的環境下。

  所以,思慮再三,劉表放棄了他。

  既然不能將自己兒子立為繼承人,自然要找一個既有能力又靠得住的人。

  他想起了陶謙。

  確切的說,是三讓徐州給劉備的陶謙。

  繼承人必須善待自己家人,不能過河拆橋。

  而劉備,有過這樣的經歷。

  陶謙死后,劉備對他的二個兒子非常照顧。

  雖然按照陶謙的遺愿,沒有讓他們入仕,其他方面卻安排的十分到位。

  介于此,劉表決心將荊州讓給劉備。

  此時的劉備,已經仁義滿天下,又是英雄人物,更是劉氏宗族,是接受荊州的最佳人選。

  或許是老了,也或許是太過信任身邊人了,劉表沒管住自己的嘴巴。

  他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了蔡夫人。

  蔡夫人是個多嘴的婦人。

  至少對自己弟弟蔡帽,無話不說。

  理所當然,第二天,蔡帽就知道了這件事。

  得知此事后,蔡帽非常惶恐。

  他和劉備的關系可不好。

  事實上,自劉備從豫州逃至荊州,蔡帽就一直在勸劉表驅逐劉備。

  這事,劉備一清二楚。

  可想而知,他們的關系如何。

  這種情況下,劉表竟然要將荊州讓給劉備?

  這讓蔡帽如何能忍受?

  和族弟蔡中、蔡和商議后,蔡帽決定一不做二不休,挾持劉表,勒令荊州兵馬向呂布投降。

  不巧的是,劉備這個時候從江北回來了。

  正好撞上這事。

  以兩邊的關系,蔡帽做出這等事,能善了?

  劉備還好,只是逼迫蔡帽放下劉表,并承諾事后不追究。

  關羽想動手,但忍住了。

  趙云不爽,也忍住了。

  唯獨張飛那個暴脾氣,當場發飆。

  由張飛起頭,劉備和蔡帽等人發生激烈內斗。

  蔡帽和其親信,哪里是關、張、趙的對手?

  結果不言而喻。

  但混亂中,劉表卻誤中箭矢,身受重傷。

  事后,劉表當眾宣布,將荊州交托給劉備。

  第二天,傷重不愈,死了。

  就這么著,劉備接管了荊州。

  當然,以劉備仁德之名,倒沒對蔡家趕盡殺絕,何況,蔡帽的二姐是劉表遺孀,也虧待不得。

  不管怎么說,現在的荊州之主,已經是劉備了。

  二十年養望,劉備名聲響亮,加上劉表臨死前的表態,接管荊州的過程很順利。

  自領荊州牧后,劉備立刻派孫乾入江東聯絡孫策,延續之前的孫劉聯盟,共抗呂賊之策。

  當然是呂賊!

  在孫劉這里,大將軍呂布,就是欺凌天子,欲篡漢的國賊!

  劉備領荊州牧后,便全力準備抗呂,同時,尋訪荊州知名猛士,請為軍中大將。

  別說,還真讓劉備尋訪到不少真正的猛將之選。

  有因為蔡帽緣故,被打壓的大將文聘。

  也有不被劉表重視的猛將魏延。

  還有長沙老將黃忠。

  以及劉表從子劉磐。

  另外,還從荊南得到零陵邢道榮、劉賢,長沙楊齡,桂陽陳應、鮑隆等驍勇戰將。

  經過一番測試,都是罕見的驍勇之輩。

  尤其是文聘,魏延,黃忠,劉磐,個個是難得一見的大將之選。

  老將黃忠,甚至和張飛大戰百合不分勝負!

  劉備大喜,將所有人收入軍中,委以重任。

  建安八年,夏。

  三路呂軍,花了一個多月時間,摧枯拉朽般的奪取長江以北,將孫劉驅趕到江南。

  可接下來的戰事,卻陷入了僵局。

  長江遼闊,江面動輒寬十幾里。

  這么廣闊的江面,是水軍的天下。

  沒有強力可戰水軍,根本無法在江中立足。

  不管是孫策還是劉備,都在長江沿岸設置無數觀望臺,幾乎每隔一里就有一個。

  長江中下游中段上千里,被孫劉兩家嚴密監視,想要偷渡過江,哪那么容易!

  呂布早先設想,以小股士卒渡江,逐步站穩腳跟,再將大軍悉數運送過去,然后橫推荊州和揚州。

  現在看來,這個想法有些過于簡單了。

  也小瞧了周瑜,魯肅,徐庶這些當世智者,軍法大家。

  在張遼、高順、文丑等人送來的戰報中,呂布才知道,想法很好,但要實現,卻根本不可能。

  孫策和劉備防守的太嚴密了。

  想要平江南,唯有建立水軍,徐徐訓練三五年,再向對岸輸送精銳騎軍。

  或者大軍遷回益州,從川蜀入江,自長江上游順流而下,至南郡南岸。

  無論哪一種,都至少需要三、五年時間。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