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51章,科技的搬運工

  王老漢用來之后,發現這木軌真香,雖然木軌消耗木頭,但馬車走到木軌上,不但速度快,載重大,而且對馬的力氣消耗也非常小,使用木軌之后效率提升了三倍。而木頭在馬邑附近的山上,到處都是隨便砍。

  于是王老漢把煤礦,粘土礦,石灰石礦,甚至伐木場四周都用木質軌道連接上,節省了大量的人力。

  而牛老漢看到木軌之后也馬上學習,現在高爐每天的鐵礦和煤炭需求量都非常大,運輸礦石的馬車絡繹不絕,就這還是不夠煉鐵廠使的消耗。

  而有木軌可以提升馬車3倍以上的效率,甚至他還無師自通在煉鐵廠內部用鐵皮包裹木軌來降低車輪的摩擦力,讓效率提升到五倍。

  看樣子只要煉鐵產量跟得上,世間第一條鐵軌就會在這個煉鐵廠當中誕生。

  在王老漢和牛老漢的努力下,世界上第1條木軌網絡在馬邑城建設成功了。

  徐偉看著不斷增長的木軌軌道網絡,是非常欣喜的,要想富先修路,這句話可是克制在徐偉的基因當中的。

  先建設連接一個縣的小木軌網絡,以后有機會再擴大道整個雁門郡,并州乃至整個大漢。

  徐偉想不明白了,明明木軌馬車在秦朝已經建設成功了,軍事作用和運輸物資的重要性也顯露出來。

  日行軍速度超過600里,難道就沒有一個武功皇帝眼饞這樣的行軍速度,看不到木軌對一個大統一王朝的重要性。

  從覆蓋范圍來講,經濟效益來講,軍事效益來講,其重要性遠遠超過了長城,大運河這些工程,哪怕稱之為龍脈都不為過,怎么兩漢400多年時間就沒有想過復制這一工程呢?

  甚至后世王朝建立了一個個奇觀,怎么就沒想到在復制秦朝的木軌軌道,這玩意兒真是一點技術難度都沒有。

  徐偉覺得非常遺憾,要是木軌沒有失傳,華夏不說早幾百年結束封建時代,國土面積也會比現代大好幾倍吧?

  馬邑的外城已經變成一個大工地,這應該是徐浩偉唯一有點現代印象的地方,像極了拆遷的現場。

  3萬人在工地上不斷挖掘,雖然不能馬上建設城墻,但一個城市的地下工程也非常重要,下水道、水渠,硬化路面,護城河,這些工程一樣重要。

  “渠帥又要去上課了!”一旁挖掘的工人看到徐偉笑呵呵的打招呼,進攻半年多的相處,大家都非常尊重平易近人的徐偉,并且很喜歡和他交流。

  徐偉笑道:“是呀!”

  另一個工人好奇問道:“渠帥,不是說建設城墻嗎?我們都快挖兩個月了,一只在挖坑,也沒看到一塊磚呀!”

  徐偉道:“磨刀不誤砍柴工,磚窯廠制造的磚頭都用來建設煉鐵廠了,變成了我們手中的工具了,沒有這些鐵鍬,鋤頭我們也沒有現在的效率。而且地下設施也非常重要,有了它們,我們在新城的房子才不會被水淹,有了地下渠,也可以把城中污穢之物沖出去,讓人不容易生病,所以大家不要小看這些基礎設施,建設這些都是為了讓他們將來生活的更加好!”

  大家也認可了徐偉的說法,畢竟這是在建設自己的新家,自然是建設的越周詳越好了。

  一個叫唐信工人樂呵呵笑道:“渠帥說的有道理,不過我覺得磚頭這樣緊缺,磚房就不需要了,我住了一輩子的木頭房也沒覺得不好!”

  比起磚房,木頭房就簡單多了,徐偉建設了5個水力伐木場,把砍下了的圓木都弄成一般大小方形木料,再由木匠一個個搭建,就好像搭積木一般搭建成房屋,再抹上土水泥,頂上鋪上木板蓋上稻草,一個防風防雨的房子就建設好了。

  而后所有的房子都安置這個標準來建設,標準化之后,一個老師傅帶著幾個學徒工花上一天時間就可以建設好一座房屋,房屋建設的速度不斷提升,現在每天都有上百座木頭房建好。

  徐偉把這些房屋優先分配給有家人的部眾,光分房子這事情就讓大家對徐偉感激涕零,雖然徐偉看不上這些簡陋的木屋,但對這里的流民來說,他們活了幾十年了,還是第一次住進這么好的房子當中。

  所以大部分的想法就是有木頭房足夠了,要什么磚頭房!

  徐偉卻說道:“并州這里可比冀州冷多了,到了冬天木頭房就扛不住寒風了,今年大家先挨一挨,等明年我們有時間了,再把這些木頭房全部換成暖和的磚頭房。”

  “這不要建幾萬棟房子,我們還要建設新城,一年時間不夠,怕是要幾年時間!”一個叫石齊的工人道。

  徐偉回道:“我再想一個新發明,提升建造房屋的速度不就得了,難道大家對我還沒有信心!”

  眾人歡呼道:“我們當然對渠帥有信心!”

  這可不是盲目想象徐偉,而是徐偉這段時間給他們的信心。

  像剛剛開始他們這樣的工地,燒火做飯不但時間長,要想辦法弄干的柴火,而且還煙熏火燎。

  徐偉看到之后,馬上弄出了三眼爐,蜂窩煤和一個一個制造蜂窩煤的機器,現在所有工地的后廚都用上了新式的三眼爐幾個蜂窩煤就可以燒一天時間,還有用碾子弄鐵皮制造出來的水壺,還可以幫他們燒熱水喝,簡直太方便了。

  大家只要有困難就找徐偉,而徐偉也沒有讓他們失望,弄出一個個新式的發明,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像什么龍門吊,木軌,還有他們的手套,安全帽等等各種工具和農具。

  徐偉來到馬邑之后,平均每天都有兩件發明,要是有一個游戲系統來顯示,馬邑的科技水平那是直線飆升。

  就是有這么多例子擺在大家面前,所以大家對徐偉信任十足,認為這個世界沒有任何問題可以難住徐偉。

  只有徐偉知道自己哪里是什么天才發明家,他只不過把現代應用的工具一個個搬運到這個世界來,勉強算來不過是一個科技的搬運工。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