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380章,衣冠南渡

戀上你看書網,三國之我不是蟻賊  要說這個世界上誰最了解雷公非劉備莫屬,當年雙方一個在馬邑,一個在代郡屯田,做了好幾年的鄰居,他清楚知道雷公的才能不是自己可以比的!他當年屯墾10萬俘虜有劉虞和傅變的支持都差點維持不下去,而雷公帶著20多萬流民卻把馬邑發展成為塞上江南,繁華程度甚至堪比洛陽城。這樣的內政才能,甚至在大漢都找不到幾個郡守可以和雷公比的!

  這些年更是學著雷公的一舉一動,雷公開荒,他屯墾,雷公建立大量的國營企業,他也建立了紡織廠,鋼鐵廠,在整個荊州實行鹽鐵官營,雖然規模沒有雷公大,但在大漢境內卻不算小,這些國營工廠解決了他征戰的資金問題,屯田解決了他大軍糧草的問題,可以說荊州有現在的一切,都是劉備偷學雷公的政策的!

  同時也讓他看出大漢的潛能了,他這些改良雷公的政策,讓一個貧瘠的荊州居然可以有大漢一半的財政收入,要是當年整個大漢都實行這些政策,先帝也不至于買官賣官弄的天下大亂,雷公也就不可能發家了!

  所以劉備一直都非常關注雷公的一舉一動,每年派遣了大量的探子在河北四處考察,不是為了探查雷公的軍事行動,讓他們傳回雷公的各項政策。劉備看看這些政策改頭換面一下能不能在荊州實行,所以徐偉開發遼東和在河北之地,舉行科舉考試很快就被劉備知道了。

  科舉制度讓劉備驚喜,大漢之所以出現如此多的門閥士族,就是因為舉薦制度的敗壞,以前是讓官員舉薦賢才,讓各地的賢才為朝廷所用,但現在官員舉薦的人才成為了門生故吏,他們相互勾結,形成了一個個巨型的門閥士族。

  讓本是大統一王朝的大漢,居然出現了我君主的君主,不是我的君主這樣的二遠君主制度,要知道這是出現在分封時期的制度,大漢分封制度早就滅亡了。

  但卻被大漢的門閥士族利用舉薦人才的方法重現了,這才造成了大漢遍地門閥的情況,甚至出現袁家這樣四世三公的頂級門閥,光門生故吏就有好幾千人,這些門閥成為了大漢最大的蛀蟲,甚至能威脅到大漢皇室的地位,門閥制度是造成大漢今天這個局面的主要原因。

  而要是大漢也用科舉制度,從400石的小吏開始就是朝廷選拔的,他們就算不得門閥士族的門生故吏了,這樣就斬斷了門閥士族對朝廷的控制。要是先帝時期有這樣的政策,大漢也不至于亂成現在的樣子了。

  只可惜劉備思考一段時間之后,發現科舉制度根本不適合現在的大漢,劉備可能撐起兩州之地的官吏,還多虧了有楊彪為首的門閥士族幫助,要不然他就會和董卓一樣,雖然武力強大,但卻不能掌握地方上的政權,讓他的勢力成為沙灘上的城堡一拍即散。

  要是他弄出科舉制度,他和楊彪的聯盟必定分裂,甚至可以說整個大漢的門閥士族都會和他決裂,到時候即便他有武力也撐不起現在的大漢朝廷。更重要的是有雷公的威脅,朝廷經不起像董卓一樣的動蕩了。

  但徐偉花大代價開發遼東卻是劉備可以學習的,因為他也一直在進行南郡開發,只是他的本錢沒有徐偉的豐厚,他花了好幾年時間才移民了幾十萬人,

  開墾出上千萬畝土地,但光南郡一地的屯墾已經讓他受益匪淺了。

  大漢其他諸侯都缺少糧食,但劉備這里卻不缺少糧食,靠的就是南郡屯墾讓荊州多了幾千萬石糧食的供應!

  但當他知道雷公光在遼東就投入30億錢來開發遼東,劉備就有點著急了。雷公一年的投入就是他的十幾倍,如此大的差距,朝廷不是要被雷公拉的更遠了。

  劉備想要加大對荊州的開發,不但要開發南郡,還要想辦法開發江夏郡,長沙郡等江南的其他郡縣,這些郡縣的土地全部開發出來,光一個荊州就可以征召出30萬大軍,這樣他和雷公就有一戰之力了,但資金問題就成為了他頭等大事了。

  有了朝廷這個吞金大戶,他不要說拿30億,就是3000萬錢他都那不出了!而沒有錢,屯墾自然難以進行下去了。

  這次楊彪和張溫他們來說河北門閥士族的問題,卻讓劉備打開了思路了。逃難來的河北門閥士族雖然失去了土地,失去了門生故吏,甚至失去了大部分的財產。

  但他們仍然還是大漢最富裕的一群人,只看他們每天在襄陽紙醉金迷,每人宴飲不斷就可以看出他們的家產不少。

  最起碼還可以支持他們如此奢靡的生活!要是這些人把他們的家業用在屯墾上,這不就解決了朝廷缺少資金的問題了,這些人也可以繼續在大漢發光發熱,他們也可以在荊州建立一份新的家業,可以說這是合則兩利的好事情!

  劉備越想越覺得這個方法好,于是對楊彪他們說道:“這些河北的門閥士族,已經被雷公拔出了在河北的根基,他們的家族想要繼續繁榮昌盛下去,就必須在南方開辟自己的根基之地,還有比開墾荒地更好建立基業的辦法?荊州到處都是荒地,而且朝廷正好也要開發江南地帶,可以說這是對朝廷和對他們都是有利的事情。他們開發荊州可以增強朝廷的力量,讓朝廷有實力對付雷公,要是朝廷積累了足夠多的力量,打回河北,這不就是幫助他們報仇雪恨!”

  劉備的話讓楊彪和張溫眼前一亮。

  打回河北他們不敢想象,但劉備這方法卻可以讓這些門閥士族建立新的家業,而不用擔心自己的家族跌落階層成為普通人!

  而且劉備說的也有道理,想要和雷公繼續戰斗下去,就必須要提升朝廷的實力。雖然現在看上去占據了大漢的半壁江山。但楊彪和張溫知道,比實力不是看地盤的廣大,而是要看人口,看耕地。大漢在長江以北的少數地區才比較繁華,人口也比較稠密。像南陽郡,汝南郡比起中原都不差。

  但一過長江,兩塊土地就天差地別了。荊南廣大地區是比遼東還要貧困的蠻荒之地,舉個例子,荊州有400多萬人口,看上去也是一個人口比較多州,但光一個南陽郡就占據了240余萬,余下的100多萬分布在整個廣大的荊州八郡的地盤,也就是說荊州每個郡只有十幾萬人口!

而現在荊州有劉備努力屯墾了好幾年,人口可能增加到600多萬,但整個荊州也就是南陽郡和南南郡這兩地比較繁華,勉強達到了中原一般州郡的水平,其他地區除了長沙郡,都是蠻人比漢人多的地區  要是河北的門閥士族去了荊州南方,不但可以帶去資金,也可以帶去中原先進的耕種技術,甚至他們還可以想辦法化蠻以漢,教化南方的蠻人,這不但可以讓河北的門閥士族重新建立基業,還可以讓朝廷把長江以南的廣大地區完全開發出來,利用出來,這說是雙贏還真不為過!

  只是張溫擔憂道:“南方是蠻荒之地,煙瘴之氣眾多,他們都是河北人,只怕難以適應南方的氣候!不如想辦法讓他們把家業安置在南陽郡!”

  劉備沒好氣道:“南陽郡是帝鄉,到處都是和世祖皇帝征戰的開國功臣,你確定要把他們安置在南陽?”

  張溫馬上反應過來了,真要這樣弄,河北的門閥士族會被南陽的士族吞的連皮都不剩!

  要知道南陽郡的門閥士族連袁家這樣的頂級門閥都看不上眼,他們現在比的不是誰家的門生故吏多,而是比誰家的侯爺多,皇后多,大漢的皇后,大將軍有一半以上都是出自南陽郡的!在他們看來這天下除了洛陽城和南陽郡了,其他地方都可以都是鄉下地方!

  楊彪遲疑道:“玄德雖然好意,但老夫只怕他們不會去荊州以南的地方!”

  但劉備卻說道:“現在除了荊南,大漢還有其他地方可以安置他們,繁華的中原那個州郡沒有本地的門閥士族,他們根本擠不進去,只有在長江以南的廣大地區才有他們的容身之地!”

  而后劉備繼續說道:“我們在想辦法提升實力,雷公也沒有閑著,甚至他提升實力的速度比我們更加開!雷公為了開發一個遼東地區,投入了30億資金,還用科舉考考取了3000士子,把這些人全部都安排去遼東。”

  “雷公的投入如此大,按照他以前的經驗來看,遼東開發要不了五年就會成功,到時候整個廣大的遼東地區就會成為雷公新的糧倉,為他輸送幾千萬石的糧食,雷公解決了糧食問題,到時候他的鐵騎必定會南下中原,要是不想辦法在這幾年提升實力,中原必定會被雷公奪取!”

  劉備的情報讓楊彪和張溫吃驚不已,對于雷公的本事他們并不懷疑,貧瘠的馬邑都被雷公開發成為一個不輸給洛陽城的都城,貧瘠的并州被他開發成為了一個可以容納上千萬人口的大州,有這些例子雷公在遼東開發成功并不是讓人太驚訝。

  他們吃驚的是雷公居然可以一次性招募3000名士子!

  “雷公殘暴不仁,怎么可能會有如此多的士子投靠他!”張溫不敢相信道!

  但劉備卻一臉鄭重道:“實際上的情況比這嚴重的多了,雷公雖然殘暴,但大乾卻是天下最強盛的勢力,朝廷這些年面對雷公屢戰屢敗,許多士子已經不看好朝廷了,自然不會缺少想要從龍的士子,寒門士子本就沒有多少土地,雷公均田制度他們也不是不能接受。

  而這些寒門子弟在我們大漢沒有出頭之日,但去了大乾最多五年時間,他們就可以成為一方縣令,甚至郡守。襄楷投靠雷公不過幾年時間,但他的學生最高已經成為郡守,縣令更是多達十幾位!有了襄楷的例子,寒門子弟自然會投靠雷公,這次科舉雷公雖然招募了3000士子,但報考科舉的人據說有好幾萬人!甚至還有不少門閥士族的子弟都考了這次的科舉了,也就是說他們開始接受雷公的統治了!”

  而后劉備嚴肅對張溫和楊彪行禮說道:“所以現在的局面對大漢越來越危機了,士子都開始投靠雷公了,以后雷公打下的地盤就不會缺少治理的人才,雷公的實力就會越來越強!所以我們要想辦法提升朝廷的實力,朝廷提升實力的速度不如雷公快,朝廷就越不是雷公的對手,所以備請兩位以自己的聲望號召來到襄陽的門閥士族衣冠南渡,去江南,荊南去開疆拓土,建功立業,這不但是為了他們自己,也是為了朝廷,朝廷要是再不振奮,天下就真要落入雷公之手了!”

  劉備手中擁有的資源和人才卻遠遠不如徐偉,現在他也只能聯合整個大漢的門閥士族,讓他們一起投入人力物力,開發整個南方。

  被劉備這樣一說,楊彪和張溫兩人思考了好幾天,而后更是召集了整個留在襄陽郡的門閥士族家族一起商議開發大漢南方的問題!

  這個提議一被說出來,就有很多門閥士族的人反對,他們要是肯開發荒地,大漢也不可能淪落到現在的樣子了,大漢看上去人多,但其實大部分的人口都集中在黃河和長江中心地帶,整個大漢一大半的國土都沒有得到開發,廣大的地區都被胡人,南蠻占據!

  但這個時候崔烈怒道:“現在我們都是無根之人,你們以為自己還有選擇嗎?你們敢留在司隸中原和雷公火拼?”

  這自然不敢了,要不然他們也不會來的荊州了,這些人可以說膽小,但也可以說聰明,他們早就看出中原是不可能抵擋的住雷公的鐵騎了,所以他們才會一路追隨朝廷來到荊州,最起碼江南水鄉對騎兵不利,朝廷才有一戰之力!

  崔烈繼續說道:“你們害怕雷公,根本不敢留在中原,那么江南就是我們唯一的選擇了!你們不想開荒,uu看書難道想要奪走江南豪強的土地,還是想要奪走江南百姓的土地,大漢為什么會淪落到現在這個樣子,就是我們這些士紳不愿意承擔自己的責任,只知道挖大漢的墻角,啃食大漢的根基,現在好了,大漢都要被我們挖塌了,雷公要把我們埋葬了!我們這些聰明人在自尋死路!”

  “大漢沒有了,你們認為雷公會放過我們?看他在河北對我們趕盡殺絕就知道不可能了,你們以為自己還有多少好日子可以過?大漢沒有了我們全部都要身死族滅!大家不想被雷公殺死,就要想辦法開發江南地區,增強大漢的實力,這樣朝廷才可以保護我們!”

  “江南開發勢在必行,你們不愿意去,老夫帶著崔家去,老夫會帶著崔家的族子弟去開發桂林郡,在桂林郡重建新的崔家,至于你們的想法老夫管不了!”

  說完崔烈就離開了這里!

  河北的門閥家主都面面相窺,什么時候崔烈會有這樣的絕烈了,居然要和蠻族同居一地,要知道當初他可是在朝廷說了要放棄西涼的!

  但很快他們就想到了桂林郡深入蠻荒,卻是距離雷公最遠的地方,崔烈這說是開發桂林郡,但怎么看都好像是逃避雷公的兵鋒,而且還是逃到最遠的地方!這個時候大家一想,去荊州以南好像也不是不能接受,最起碼遠離雷公!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