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452 準備討伐

  “韓良安他想要什么?”

  沉憶辰反問了一句,這些年入仕經驗告訴他,越是京師中樞官員越看重利益,相反地方衛所的將領還保持著一股初心跟熱血。

  “封爵。”

  朱儀簡單吐出兩個字,這可能是大明所有武將的最終夢想。

  “京衛指揮使司主官不過正三品,連五軍都督府都入不了,封爵恐怕有些困難。”

  沉憶辰臉上神情由之前的驚喜轉換為一絲凝重,要知道為了說服靖遠伯王驥率領南征軍離京,他已經做出僭越君權的舉動,被景泰帝朱祁玉著重警告不準再犯。

  這下對方想要封爵,難度雖比不上永鎮一方,但官銜相差太遠依舊困難重重,沉憶辰更不敢輕易許諾。

  從龍之功封賞也有上限,想要封爵不說官居一品,至少也得位列閣部大臣這個檔次,三品武將差距著實有點遠了。

  面對沉憶辰的為難,朱儀僅是澹澹一笑道:“富貴險中求,想要封爵就得看做了什么,此事不必放在心上。”

  “嗯。”

  沉憶辰點了點頭,腦海中突然想到了另外一件事情,于是開口道:“大公子,朝廷最近不斷接到九邊的軍情,瓦刺部對于韃靼部蠢蠢欲動,甚至有侵擾大明的可能。”

  “我今日與大司徒商議過,準備籌集到軍餉后就聯合遼東軍主動出擊,把反復無常的兀良哈三衛吞并,為我大明爭取一塊養馬地。”

  “京師這邊領軍統帥,我希望由你來擔任。”

  聽完沉憶辰的話語,朱儀臉上并沒有多少意外的神情,九邊軍情他一直都有關注,瓦刺部再度挑起戰火是遲早的事情。

  “向北,你讓我領軍統帥,是因為成國公爵位嗎?”

  “沒錯,想要公爺復爵,并且大公子日后更為順利的襲爵,必須要拿到足夠的戰功。”

  這次沉憶辰毫不遮掩,表達了對于成國公一脈復爵的支持。官場人走茶涼的速度,從今日會昌伯一黨敢于查封糧鋪的舉動看,速度遠遠超乎了他之前的預料。

  原本以為靠著公爺積攢的威望跟人脈,至少一兩年時間之內,或者說在朱勇離世之前,成國公府這塊招牌沒有人敢來觸碰。

  結果卻事與愿違。

  二帝相爭會引發一場宮變,僅僅是目前沉憶辰的推測跟預桉,明英宗朱祁鎮在勝利天平不斷往新君那邊傾斜后,是否還有勇氣跟膽量去孤注一擲,沒有人可以給出肯定的答桉。

  畢竟歷史上朱祁鎮就在南宮龜縮了七年,直至景泰帝無后病重,才在群臣的擁護之下復辟,并且由孫太后下達諭旨廢除了朱祁玉的帝號,重新獲得屬于自己的法統。

  另外還有一點就是沉憶辰的私心,他期望在南征軍以及各地勤王軍返回駐地后,朱儀能夠憑借著吞并兀良哈三衛的戰爭,在京營中豎立起足夠的威望乃至于做到掌控!

  一個純粹的理想主義者,下場只能是成為于謙。

  一個理想主義者加上權力欲望,他的下場是張居正。

  沉憶辰不想成為這兩個,那么他只能走出屬于自己的第三條路,掌控絕對的權勢然后再從根源上改變大明。

  如果明英宗朱祁鎮有著足夠的勇氣,在朱儀出征塞外的時刻發動宮變,那么成國公府依然還有著老公爺朱勇的存在,可以憑借自身威望更好參與進來,從而獲取從龍之功。

  畢竟朱儀想要襲爵的前提,是成國公朱勇首先復爵。無非就是復爵的歷史,是在他手中完成,還是在公爺手中完成。

  “向北,謝了。”

  朱儀神情有些動容,父親大人做錯過許多事情,卻唯獨沒有看錯過人。

  成國公府的這塊牌匾,不只是自己一人在支撐著,如今還有自己的手足兄弟幫襯。血脈親情終究還是無法割舍斷,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又來了,說了不用客氣。”

  沉憶辰無奈的回了一句,他很不習慣這樣的矯情,卻擺脫不了。

  就在沉憶辰跟朱儀商討京師局勢的時候,遼東那邊卻是經歷著輪番的血戰,緩過氣來的瓦刺部絕對不是什么草原上的臭魚爛蝦,加之數量上的絕對優勢,讓他們對遼東軍緊追不放,勢必要雪恥。

  雙方就這樣一路追擊一路鏖戰,直至后續兩萬遼東援軍的匯合,依舊沒有嚇退瓦刺部,追擊戰依然還在持續著。

  連續數日的邊打邊退后,李達率領的遼東馳援軍三萬余人,已經有五千人永遠的長眠在科爾沁的草原上。說實話這份戰損數目,有些超乎李達之前的預料,他本以為經歷過京師跟遼東兩場大戰傷亡后,瓦刺部會出現實力上的大幅度下降。

  結果現在看來,瓦刺部不僅僅沒有實力下降,相反還精簡冗余讓部族戰兵紀律性跟執行力上了個臺階。完全詮釋了兵書里面一句古話,蓋兵貴精不貴多,精則有所專注,多則散亂無紀。

  不過從總體上看,明軍依舊在這場馳援突襲中博取了優勢,對于瓦刺部戰兵的殺傷不下于萬人。哪怕處于追擊狀態下,雙方戰損比還在一比一的范疇內,這里從側面表明只要明軍有著正常的糧餉訓練,草原就永遠不可能屬于游牧民族。

  寇可往,吾亦可往!

  “大哥,前方就是靜遠堡,我們回來了!”

  望著遠處城墻上飄揚的大明旗幟,張祺內心簡直激動萬分,再也不用擔心韃虜永無止境的追擊。

  “是啊,我們回來了。”

  李達語氣唏噓的回應了一句,他料想到馳援一戰會非常艱辛,只是沒有想到會出現被追擊數百里的場景。

  與此同時瓦刺追兵的陣營中,有著無比類似的對話,部族將領阿木爾朝著統帥稟告道:“賽刊王,前方就是明國的靜遠堡,我們是即刻返回還是繼續追擊到城墻?”

  有了烽燧堡壘的掩護,對于不善攻城的蒙古騎兵而言,就是一道無法逾越的天塹。要么就現在折返回去,要么就繼續做做樣子追擊到城墻,然后耀武揚威一番提升下士氣再回去,不存在擴大戰果的可能。

  “繼續追擊到城墻!”

  賽刊王沒有絲毫猶豫就選擇了后者,這次追擊遼東軍數日得到的戰果遠遠沒有達到預期,甚至連襲營帶來的傷亡都沒用殺回去。

  讓他就這么折返回去,一口氣如何咽的下去?

  “兒郎們,繼續追擊明軍,讓他們龜縮在城墻內,望著我們的馬刀瑟瑟發抖!”

  阿木爾領命后立馬開始激勵著瓦刺騎兵,他們最喜歡的場景,便是堵在明軍邊境城下,肆意的辱罵挑釁。

  然后望著站在城墻上的明軍,一副無能狂怒的模樣,心中就能得到極大的滿足感。漢人只有靠著烽燧堡壘的庇佑,才敢面對悍勇嗜血如同狼群一般的蒙古人,否則他們就是一群待宰的羔羊!

  遼東馳援軍這邊,聽著后方遠處轟隆隆的聲音,感受著大地傳來的馬蹄踐踏震動。本打算一鼓作氣沖回靜遠伯的李達,此刻心中突然有著不同的想法。

  只見抵達城門面前的時候,他突然勒停了胯下的戰馬,然后調轉馬頭朝著身后的明軍將士呼喊道:“這一路上被韃虜給追擊數百里,你們的感受如何?”

  李達這一問,讓身后的明軍將士完全懵了,他們不知道靜遠堡就在眼前,為何統帥參將要問出這么一句話。

  還是吳榮反應比較快,當即回答一句:“他娘的被韃虜給追擊,老子不爽!”

  這句話瞬間引爆了馳援軍的戰意,畢竟他們肆意在韃靼營地中屠戮瓦刺戰兵,結果還沒有殺爽就莫名其妙的撤退,然后被數日追殺了數百里。

  自己又不是什么殘兵敗將,韃虜憑什么這么猖狂?

  “沒錯,老子早想殺回去了,跑甚?”

  “我兄弟尸首沒有收回來,老子要復仇!”

  “一群韃虜罷了,殺他們如同殺雞一樣簡單!”

  各種酣暢淋漓的話語,從明軍陣營中響起,泥人都有三分土性,更何況驍勇善戰的大明邊軍。

  “列陣!”

  感受到將士們戰意,李達陡然間高呼了一聲,他并不打算就這么進入靜遠堡,然后面對韃虜用著勝利者的姿態,站在城墻下叫陣羞辱。

  “集結,列陣!”

  聽到統帥的命令,各隊把總、千總、操守等等軍官,開始招呼著自己部下做好戰斗準備,一切是那么的井然有序,把漢人軍隊最為擅長的紀律性跟執行力,給展現的淋漓盡致。

  站在城墻上的靜遠堡防守士兵,望著城墻下的友軍并沒有打算進來,相反還做出的戰斗姿態。短暫的驚訝過后,內心充斥著一股熱血澎湃。

  “不愧是李參將,整個遼東都司恐怕只有他敢這樣背城一戰。”

  “要不是朝廷退縮,咱們邊軍何時慫過韃虜?”

  “沒錯,早些年韃虜們路過朝廷,見到咱們不得客客氣氣的叫聲軍爺?”

  “他娘的,老子也想要下城跟隨李參將,一個韃虜腦袋現在值五兩!”

  如果說京營跟宣大防線的邊軍,面對蒙古騎兵心中還有著忐忑,那么接連打過幾場血戰的遼東軍,完全沒有絲毫的心理劣勢,更瞧不起這些韃虜蠻夷。

  只要給錢給糧給賞,他們隨時可以進攻草原,成為大明最為鋒利的獠牙!

  短短一刻鐘過后,賽刊王率領的瓦刺追擊前鋒兵馬,便已經抵達了靜遠堡城下。他們本以為此刻面對的場景,是一群明軍站在城墻上面嚴陣以待,甚至臉上還寫著驚恐神色。

  結果萬萬沒想到,迎接自己的是一副嚴陣以待的架勢,絲毫沒有被追擊幾天的畏懼。

  “賽刊王,遼東明軍這是想跟我們正面一戰?”

  見到這種出乎預料的場面,阿木爾同樣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眼睛,只能詢問起旁邊的賽刊王。

  “南蠻既然找死,那我們就成全他!”

  說吧,賽刊王直接朝著身后瓦刺騎兵下令道:“兒郎們,我們追殺幾天的獵物,現在就在眼前等著收割,想不想殺光他們!”

  不單單是遼東馳援軍憋了一肚子的氣,追擊了數百里卻始終沒有什么大戰果的瓦刺先鋒軍,同樣有著一股有勁無處使的憋屈感。

  現在看到明軍不跑了,哪管對方是不是背城一戰,只要能解除心頭之恨,恨不得立馬就沖過去。

  “殺光南蠻!”

  “讓這群明狗,永遠不敢再踏足草原!”

  “長生天!”

  叫囂聲音響徹整個瓦刺陣營,草原上面野戰,蒙古鐵騎永遠不會懼怕任何對手。

  瘋狂的戰意不斷飆升,雙方將士都握緊了手中的兵器,等待著一場大決戰的來臨。不過就在這一刻,阿剌知院從后方策馬奔來,向賽刊王傳到了也先撤兵的命令。

  身為一起長大的兄弟,賽刊王沖動易怒的性格,沒有誰比也先更加清楚。這種人利用好了是一把鋒利的尖刀,身為前鋒軍將領能洞穿敵人的防線。

  缺點同樣很明顯,就是容易頭腦發熱,不管不顧的率軍沖過去搏命。

  也先剿滅了韃靼營地,逼死了大汗脫脫不花兩兄弟,他還有著更多更重要的事情處理,召開蒙古諸部會盟確定自己新任大汗的身份,才是當務之急,而不是率兵與明軍死磕。

  相比較千千萬萬的漢人,蒙古每一個戰兵都是極其寶貴的資源,哪怕現在瓦刺部落兵強馬壯,依舊經不起源源不斷的損失傷亡。

  攻打大明邊堡,無論勝負影響不了大局,也先想要做的是積攢力量完成致命一擊,賽刊王率領的前鋒軍必須冷靜下來撤回。

  其實不單單是瓦刺這邊收到的撤兵的命令,嚴陣以待的李達馳援軍,幾乎是在同時收到了來自于遼東都司曹義的軍令,號令他即刻回防廣寧后屯衛,一直存有反心的兀良哈三衛再度反叛,正在大規模的犯邊。

  其實兀良哈三衛的犯邊,某種意義上是為了配合瓦刺部的吞并行動。也先這位草原梟雄早早預料到遼東軍會馳援,于是乎命令兀良哈三衛起事,讓遼東軍首尾不能呼應,無法兩頭兼顧。

  結果誰都沒有想到,韃靼部兵敗如山倒,幾乎是沒有過多抵抗就就剿滅,導致時間上出了差錯。馳援軍此時已經撤退到了遼東邊境,根本沒有計劃中的與瓦刺部在科爾沁苦戰。

  于是乎一場眼看著就要打起來的大戰,硬生生的偃旗息鼓了,同時兀良哈三衛的反叛犯邊,給了沉憶辰一個名正言順的討伐機會!

  請:m.yetianlian.la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