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112、高翼遠(5K)

戀上你看書網,騎砍三國之御寇  就在王政率軍出發的前三日。

  冀州軍攻城第二十五日。

  奉高城的南面城墻出現了大面積的轟塌,袁譚欣喜若狂,全軍亦是士氣大振,不僅攻勢愈發猛烈起來,之前囤積了一批巨石亦是悉數派上用場,繼續對著南面城墻窮追猛打,不斷錘擊。

  這期間,昌豨倒也不是沒想過主動出擊,將袁軍對奉高的最大威脅先行摧毀,只可惜因為冀州軍的嚴加保護,加上奉高這邊并沒有天誅營的駐扎,反而折損了一批騎兵。

  昌豨大為心疼之下,卻是再也不敢冒進了,甚至本已準備安排人手突圍前往下邳求援了。

  畢竟此時雖然只有一面城墻出現了嚴重的防御漏洞,并不代表奉高城立刻便守不住了,可去下邳的路途并不算近啊,真到事不可為的時候,可就來不及了。

  而到了第二日,一陣驚天的巨響聲中,奉高的南面城墻終于支撐不住了,在哀鳴中灑落了大量被夯實的泥土和磚石,隨即徹底塌陷了!

  歡呼聲和殺喊聲中,無數冀州軍從坍塌的城墻處源源不斷地沖了進去。

  不過昌豨和天軍亦是早有準備,畢竟這不是毫無防備的地震所導致的突然震跨,明眼人都看的出來南城強早晚堅持不住,昌豨在昨天開始便加緊了布置。在城墻坍塌的那一刻,大批天軍士兵亦同時毫無畏懼地迎了上去。

  便在崩塌缺口處,兩支軍隊直接照面!

  這便預示著,這一場攻防戰進入到了最為殘酷血性的階段了。

  近身肉搏!

  白刃戰!

  這幾天時間,昌豨征發城內的百姓,已經在缺口里面臨時又搶修出了一個類似甕城的地形,并且同樣準備了類似刀車的武器。大小、用途都相仿。

  看到城墻被震塌,冀州士兵滿心歡喜的往缺口里沖,完全沒料到一頭撞進這樣的地形。

  甕城之上的,上面有三面安置了八十名步弓手,下面還有刀車以及全副武裝的重裝步兵。在這種立體打擊之下,突進來的冀州士兵立即吃了個大虧,頃刻間丟下了上百具尸體退了回去。

  不過在袁譚看來,這缺口的后面哪怕是龍潭虎穴,也比直接冒著敵人的箭雨流矢登上城頭來的容易。

  所以便是知道守將已經在后面做好了準備,將這里當成了一個絞肉場,袁譚依舊命令了袁軍向缺口處發起了沖鋒。

  雖然幾次沒有直接建功,卻也將戰線不斷推前,給與了袁軍更大的騰挪空間,便在不久之中,在郭圖的建言下,他們終于將攻城所用的沖車直接推進到了城下。

  缺口后面的甕城畢竟是臨時修建的,相比奉高的幾面城墻,堅固程度自然遠遠不如,按郭圖的想法,只要先將缺口處的甕城打破,那守軍的地利再次削減,要徹底堵死這里便更難了。

  就算不能,用它來撞開敵人的刀車也是可行的,總比讓士兵用血肉之軀直面劃算一些。

  畢竟之前填塞護城河時,驅使而來的百姓已消耗地差不多了,如今在城下奮戰的可基本都是冀州軍里的老卒,雖說慈不掌兵,可憑白這邊犧牲未免也太虧了。

  隨著第二批冀州士兵的加入,這一次袁譚的麾下大將,河北四庭柱之一高覽,也親自上陣,帶著新力軍在城墻的缺口處和天軍展開了更加血腥的廝殺。

  因為有著地形的優勢,在甕城上弓手的配合下,直到目前,天軍占據的優勢并不比城墻小。

  甚至,由于冀州軍的土山緣故,在城墻后面的士兵反倒比城墻上更加安全一些。如此僅僅一天時間,就讓冀州軍死傷近千人!

  最激烈的時候,城墻缺口附近都被兩邊士兵的尸體塞滿了。

  意識到昌豨的準備遠比想象的更充分,袁譚和郭圖相顧無言,一邊心中懊悔之前小瞧了這個賊頭,卻也不得不迎著頭皮繼續攻擊。

  除了投石機不斷投擲著巨石,冀州軍的大軍也在輪番沖擊城頭和缺口,在這種不計代價的瘋狂攻擊下,每日交戰完后,看到部下統計到的傷亡數字時,昌豨亦是面皮一直抽動。

  不僅是天軍,原本的奉高守軍,這幾日下來,連他的嫡系部隊傷亡也是十分慘重吶。

  更麻煩的是,由于打到現在,援軍遲遲不見蹤影,昌豨已發現了,軍隊的士氣相比守城開始時亦是低落了許多,畢竟他是知道王政攻略北海的作戰計劃的,普通的士卒卻未必清楚,很多人會以為王政是主動放棄了他們。

  不過不管是“無力救援”還是“無心救援”,本質上其實沒什么區別。

  這么打下去,所有人清楚,若是袁譚當真狠下心腸,就是這么不計代價地猛攻下去,恐怕最多再有半月,奉高城的外城便要徹底失守!

  奉高可不是彭城那等雄關,一旦外城陷落,想要靠內城和敵人繼續僵持,或者在巷陌繼續纏斗,基本是不可能堅持多久的。

  這個速度,比昌豨原本預計的快很多。究其原因,還是那種大型的、足以破壞城墻的投石機,打亂了他的準備和部署。

  半月...

  按昌豨的想法,袁譚入泰山境內前,天軍的主力已大半逼近了北海,按理說那邊的戰事便是沒徹底解決,也應該基本到了尾聲。

  但是想要在半月里大股人馬直接從北海急馳至奉高...那就不太現實了。

  所以他現在還在堅持的理由,已不是相信奉高能繼續守下去,而是寄往袁譚那邊主動放棄了。

  要么是承受不住這等巨大的損失,畢竟他如今也算是孤軍深入,何況后方的臨淄亦是剛剛攻克不久,人心不穩。

  要么,便是收到北海那邊勝負已分后,擔心受到前后夾擊,所以主動撤離。

  昌豨不知道的是,從收到徐州軍攻略北海的消息后,袁譚便已十分清楚,若要徐州軍繼續西進,臨淄一樣是守不住的。

  可若是奪下奉高,掃清泰山,再立刻傳信近處的兗州軍,或許更能站住腳跟,拖到自家父親解決幽州那邊公孫瓚后,再來支援自己。

  這種情況下,面對泰山郡這個可以充作先頭陣地和跳板的地上,袁譚又怎么肯放棄?

  大好機會就在眼前,他已經決定不惜代價,也要徹底拿下奉高!

  而且打到這時候,雙方都已是打出真火了,袁譚也感覺到這支奉高守軍的戰力不損,便認為是王政這邊的精銳,更想著先折其一臂,提前削弱這個勁敵的實力!

  所以已經付出的巨大犧牲,根本沒能嚇阻袁譚,相反,便是這個時候,袁譚已經安排通過燈火明暗傳遞著信號,通知了提前潛入奉高的內應。

  而連續兩日在城墻缺口大戰后,昌豨和麾下的人馬俱是精疲力盡,還要防備敵人的夜襲,這般情況下,對于城內的防范不可避免的降低到了一個危險的臨界點。

  便在當日的午夜時分,一百多名冀州軍攜帶了暗藏的大批引火物,潛入了奉高城的糧倉。

  由于連日高度戒備后引發的疲憊,再加上這些人亦是袁譚麾下的精銳,又通過這段時間對城內的地形已極為熟悉,加上選擇了一個絕佳的潛入時機,他們一直靠近到糧倉百步之內時,才被一行哨并發現。

  意識到行蹤已經暴露,冀州軍放棄了掩飾,射殺了暗哨,隨后大舉沖了過去。

  這一夜,奉高城內東南兩面同時有赤焰黑煙沖霄而起,一直到天明依舊不絕。

  隨后收到消息后的昌豨,當場面色變得鐵青,半晌默然,隨后便下令全城搜捕,燒掉了奉高兩處糧倉的百名冀州軍當時便死了大半,僅僅只有十幾人暫時逃脫,隨后也一一被抓捕,只是他們造成的惡劣影響和巨大戰果,卻再也無法挽回。

  大半的糧草成了灰燼,這個變故,讓守軍的士氣再次受到了沉重的打擊,更引發了百姓中極大的混亂和不安。

  各種謠言,開始在城內和軍中瘋狂的傳播。

  哪怕繆林反應的快,立刻建言昌豨用些手段安撫人心,昌豨亦是從善如流,立即命人抬來了上萬石糧食,就露天堆在城頭之下,士兵轉頭就能看到,仍舊沒能消除全部的負面影響。

  這種混亂不可避免的反應到了守城的力度上。

  看到第一道火光沖天而起時,袁譚已是拍案而起,縱聲狂笑。

  而不久后的第二道更是讓郭圖等人彈冠相慶!

  所有人都信心滿滿,攻陷奉高,已是指日可待!

  第二天一大早,冀州大軍再度發起全面攻擊。不出意外,他們感覺到了守軍的虛弱,便在一天之前,他們想要進迫咫尺都要丟下幾百具尸體,甚至還堅持不了多久便要再次被敵人擊退。

  而如今,袁軍已是兩度攻入城墻缺口的深處,甚至差一點便徹底沖破了守軍的防線!

  關鍵時刻昌豨亦是豁出去了,親自帶著一群親兵甲士來到了最前線,振臂狂呼,鼓舞士氣,方才將冀州軍這一次的進攻強行打了回去。

  但這無疑是一個明顯的信號。

  這已不算是有驚無險,而是劫后余生了!

  當晚,昌豨便召集眾將討論突圍的計劃,沒辦法,打到這個地步要是棄城而逃,的確是半途而廢,功勞也是全然沒了,但也不算失職了,畢竟對面的敵人可是天下有數的強軍啊,更是數量數倍于己。

  但若是再守下去,昌豨也擔心自己徹底陷進去了,想逃都逃不了。

  他目前很看好王政,也對這位少年君主頗為滿意,倒是愿意盡忠職守,可要豁出性命...

  抱歉,他昌豨可不愿意。

  奉高城這幾日的攻防慘烈,王政并不知道。

  但他猜到了。

  因為就在他帶著袁軍悄悄來到菟裘山腳下不遠處時,留守的伍元便帶來了兩個消息。

  第一個消息,菟裘山的袁軍出現了換防!

  山腳和山腰的兩處人馬,因為人數不多,看不出明顯的調動,可守在山頂的那支兩千人馬,卻被掉到了奉高的前線。

  換成了一個帶著大批士氣低落的傷兵的一千人馬接管了這里。

  這個袁譚軍的后方糧倉重地!

  至于第二個消息么...

  卻是新任的守將,讓聽到消息后的王政面色不由一動。

  高覽,高翼遠?

  是那個官渡之戰時曾和許褚、徐晃大戰而不分勝負,卻在劉備敗走荊州時,被沖陣而來的趙云一槍刺死的那個河北四庭柱?

  此時的菟裘山頂。

  風怏怏的,有氣無力地吹拂著黃土,連屯口那桿高字大麾也無精打采,蜷縮在旗桿上。

  四下都是嘈雜之音,一眼望去,滿目皆是一群疲憊不堪,無精打采的聲音。

  畢竟付出了那么多代價后,沒能攻下奉高,就已經讓這些冀州士兵很郁悶了。

  而眼瞅著看到了勝利的曙光時,偏偏又被從前線戰場調了回來,等于是剝奪了關鍵時刻的立功機會,那種不滿就別提了。

  功勞倒是其次,關鍵是袁譚早有承諾,入城后三日不封刀啊!

  哪怕這位少將軍已經說了,計算功勞,乃至破城后的劫掠,無論婦人財寶,仍舊會給他們留一份,但這怎可相提并論啊。

  金銀財寶不用說了,肯定是別人挑剩下的...

  至于婦人女子,那更不用說了!

  而此時的場內,只有一個人還昂首挺胸,認真的瞧著西面的方向,那里正燃著大火,喊著廝殺,兩只軍隊地不斷撞擊,將一切化為殘垣廢墟,無數人聲混合而成的巨大樂章,隔得老遠都隱約傳來。

  見到這一幕,僅剩不多的守夜士卒都不由暗自敬佩,此時已是夜半時分,更來到了后方營地,高都尉卻還是這般關注戰局,真是難得啊。

  而且不同于他們是束于軍法,不得不為,這位可是如今這里的最高長官啊,純自愿啊!

  這可真是忠臣啊!

  只是這些人卻想錯了,此時的高覽固然是在盯著奉高的方向,可讓他這般疲憊卻還不去入眠的理由,卻已不是什么奉高,什么戰局了,而是不甘的怒火,憤恨的咆哮。

  “豎子,欺人太甚!”

  夜色中,高覽一雙眼眸瞪得老圓,眼珠子上更是滿布一道道的血絲,他狠狠吐出口濃痰,沙啞著喉嚨鼓勁發出一聲低沉的咆哮。

  袁譚將他調到這里的理由很是簡單,高覽部受創嚴重,強行留在前線也難以發揮大用,不如退下來休整兼看守糧倉,以便解放出一個戰力完整的部曲,更快的攻陷奉高。

  從道理上將,這似乎是合情合理,無可指摘。

  可高覽卻十分清楚,那都是屁話!

  狗日的袁譚!

  攻堅時讓俺帶著兵沖,先登時讓俺帶著兵上,啃硬骨頭的時候永遠是叫俺!

  結果眼看要破城了,就將俺一腳踢開了?

  不就是因為俺是韓馥的舊部么?

  想到這里,高覽才稍有些清涼的嗓子又開始火辣辣地燒得痛,忍不住破口大罵起來:“韓馥,老子日你先人祖宗!”

  汝倒是死的輕巧,把俺們這些部下可坑苦了啊!

  這般辱罵舊主,放在大漢這樣以忠孝治天下的朝代,乃是極為不義之舉,可一旁的幾個高覽的親兵卻毫無異樣,眼中更閃爍著認同。

  無他,在他們看來,在袁紹軍中這般爺爺不疼姥姥不愛,美差沒份吃苦最先的境遇,的確要怪韓馥!

  畢竟沒有韓馥主動拱手相讓冀州,哪有袁紹如今的威風?

  他們亦不用這般受氣了啊!

  要知道便是如今袁紹最引以為傲的冀州強弩軍,本也是韓馥一造的。

  韓馥,前任冀州牧,亦是當時關東實力最強的諸侯,冀州民殷人盛,錢糧充裕、兵強馬壯,乃是絕對的霸業之基,如果韓馥是一位雄主的話,未嘗沒有問鼎天下的可能。

  可惜此人昏庸無能,既無稱霸之心,又無馭下之能,明明當時有一戰之力,比如趙浮、程渙所率領屯守孟津的萬人強弩軍,不但堅決反對,更立刻率軍回援,卻耐不住韓馥膽怯無勇,最后依舊不戰而投,讓袁紹略施小計便空手套得冀州。

  韓馥被迫投靠張邈,之后張邈與袁紹的使者見面,韓馥又嚇的半死,以為袁紹欲要殺害自己,惶惶不可終日。

  若是這樣倒也罷了,畢竟曹操也干過此等疑神疑鬼的事情。

  不過魏武帝以為呂伯奢想謀害他,便直接搶先滅殺對方全家,還留下一句“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千古名言。

  韓馥卻是來了一個謎之操作,你想殺我,我先自殺!

  自殺地點選的更是令人無語凝噎,茅廁!

  不得不說,兩人在思路上其實是一樣的,都是搶先手,不給敵人下手的機會么。

  只不過后者的行為起碼還可以夸個果決狠辣,不失梟雄之姿,前者么...

  只能說是活得憋屈,死得窩囊。

  這樣的舊主,也難怪高覽毫無半點尊重,當初改換門庭更是毫不猶豫。

  只是高覽萬萬沒想到的是,袁紹卻也沒好到哪里去,他入袁家這幾年來,拼死拼活,立功不少,結果一個都尉的官職紋絲不動不說,自家部曲倒是越打越少了。

  這次袁譚獨領一軍時,高覽主動請命跟隨,本也是抱著爹這里不行,去兒子那邊搏一搏的想法,結果...

  袁譚這廝的胸襟更窄,眼皮子更淺不說,吃相還更難看!

  “袁氏父子非明主啊,俺再跟下去,永無進身之望也!”

  高覽立在營中,顧盼左右,見這一戰下來自家的嫡系又少了不少,存活下來的亦是神色郁郁,士氣低迷,突然大生凄涼,

  “可冀州早已經姓袁了,幽州眼見亦是如此,俺若要投奔,還能去找誰呢?”

  自怨自艾之下,陷入恍惚的高覽失去了往日的精細警惕,竟絲毫沒有察覺到...

  危險已悄然而至。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