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 抱著夢想而活是最幸福的

  父親和父親是不同的。

  但是有些情感是相通的。

  李易記憶起來的這部電影,可以說,和過去他拍的很多電影都不一樣。

  這是一部看似有些荒誕的電影,可是看完之后,卻能夠讓人感慨萬千的電影。

  因為這部電影里面的父親,很多人在他身上都能夠看到自己的父親的影子。

  當然,這部電影不是沒有槽點,至少對于李易這樣一個華國人而言,里面的戰爭幻想的戲就是最大的槽點,不過,他當導演的話,肯定不可能那么拍。

  《大魚》這部電影,可以說看電影的名字,你完全想不到這是一部什么樣的電影。

  大魚,講一條大魚?

  但是李易卻覺得這個片名真的很好,很恰如其分。

  特別是電影里面醫生告訴兒子的那兩個版本的。

  李易也在問徐楠楠:“如果爸爸告訴你,你出生的時候,有兩個版本,第一個版本:你出生的時候,他正在外地,無法趕回來,即使他在家里,根據當地的法律,他也不能進入產房。總之,在女兒誕生的那一刻,他不在女兒身邊。”

  “第二個版本:你出生的那一天,為了準備禮物,父親在大河里捕捉那條不可能抓到的大魚。釣餌既不是蟲子也不是蚯蚓,而是他和母親的結婚戒指。因為唯一能夠吸引大魚的是閃閃發光的金子。大魚果然上鉤了,他把結婚戒指吞進了肚子。哦,不行,不能這樣失去我的結婚戒指。所以,他又把大魚放回了水里,它也把結婚戒指還給了我。在你出生的那一天,他得到了結婚戒指作為兒你的禮物。”

  “如果是你,很顯然第一個是真實的,第二個是精心編造的,伱愿意選擇哪一個?”

  徐楠楠恍然。

  李易喜歡這個故事的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這個父親很偉大,盡管,他看起來說出來的話,是那么的荒誕,可是卻充滿著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愛。

  這個電影看起來,并不是那么的驚艷,乍一看給人的感覺,就是一個夸夸其談的父親,在孩子不懂事,懵懂的時候,編織著各種充滿魔幻色彩的故事,那個時候的孩子,不會去辨別父親說的話是真實與否,但是當孩子漸漸長大,卻開始懂得了,父親編織的那些故事,都是虛構的,是假的。

  其實現實當中,又何嘗不是如此?

  我們在孩提的時候,父親母親給我們講述童話故事,是那么的美好,因為那個時候的我們是那么的單純,無暇!

  所以,我們愿意去相信那些美好,愿意去相信,童話里,王子和公主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我們愿意相信,童話故事里,丑小鴨最終變成了天鵝,我們愿意相信,七個小矮人用他們的愛心,純粹的善良守護著公主。

  因為那個時候的我們,是那樣的干凈,那樣的純潔無暇,所以我們不會去想那么多的現實的東西。

  可是等到我們長大了,我們開始會去懷疑,童話故事里面的那些,王子和公主他們從此以后真的能過上幸福的生活嗎?

  灰姑娘真的能夠和白馬王子真的在一起嗎?

  我們會知道什么叫門當戶對,我們更會知道,屌絲逆襲白富美只是臆想,我們還會去思考,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之間是否有其他的故事,王后是否就真的那么惡毒?丑小鴨可能根本不會變成白天鵝.

  《大魚》里面的父親,用他話,為兒子編織了許許多多的充滿魔幻色彩的故事,但是這些故事一切的一切都是希望,能夠讓自己的孩子,永遠地開開心心。

  因為這是一部溫柔至極的電影,所有生活中的磕磕絆絆,在一個老人的眼里,都已經圓潤如玉,最后歸于影片結尾那場快樂的告別。

  沒有大喜大悲,所有的生死離別都是微笑著的,不驚慌不嫉恨不狂喜不痛苦。

  這才是一個父親希望看到的,他也一直那樣去做到,可惜的是,他最愛的孩子卻到了最后才懂得這一切。

  李易開始寫劇本。

  《大魚》這部電影的劇本倒是不難搞,不過,這部電影拍起來卻不是那么簡單。

  畢竟,里面有很多父親幻想出來的畫面,用文字來描述自然很簡單,但是用鏡頭來展現,卻就不是那么的簡單了。

  不過這一切都不是問題。

  其實李易也不是說沒有考慮過,把《大魚》本土化改編,改成國產版本,但是隨后他就作罷了。

  雖然說這個創意進行本土化改編,也可以,可是不同的地方在于,國內的真實情況和這邊其實還是有一定的差異性的。

  如果進行本土化改編,反而會失去原本的那種味道。

  為此,李易還是決定按照原版的來,當然有些地方肯定要進行修改,比如那一場戰爭的英雄救美的戲碼。

  當然,李易并沒有因此就認為這部片子有所謂的政治目的,那完全是扯淡,也正因為如此,所以他才喜歡這個電影,這和另外一部《螢火蟲之墓》可以說完全是兩碼事。

  劇本不難搞,畢竟李易只需要當搬運工就行了。

  李易并沒有急著就去拍這個片子,而是把劇本遞給了迪恩影業那邊走流程,然后自己就飛回了國內。

  沒辦法,雖然他如今的身份已經很是超然,特別是在國內來說,他儼然已經是電影第一人,或許他可以清高,可以不去理會那么多繁瑣的事情,但是李易最終還是決定回去參加那些,哪怕他其實并不那么喜歡的場子。

  文山會海是不可避免的。

  聊什么?

  其實到了李易現在的階段,他說什么都不會有人覺得有問題。

  不過,最多的還是聊到了如何攻略奧斯卡!

  這是很多國內的大導演們都迫切地想要聽的。

  盡管,其實這早就不是什么秘密,盡管很多導演其實他們不可能不知道,但是不同的人嘴里說出來的自然是不同的。

  “我們早年的電影征戰歐洲三大電影節的時候,全憑電影過硬的質量走四方。這是真的,但是實際上,真的是這樣嗎?”李易站在眾多導演參加的座談會里面,侃侃而談。

  “的確是這樣啊,我敢說我們的確該辦的派對都有辦,但那種偷偷摸摸的請評委啊絕對沒有。難道不是靠過硬的電影質量走四方嗎?”老導演薛凱山忍不住開口道。

  一些上了年紀的導演也都不由地點頭。

  其實李易倒是不怪他們現在還是這種想法。

  因為那是華語電影,或者說華語文藝電影最輝煌的年代,每年都能夠看到華語電影在歐洲三大電影節上有所斬獲。

  給人的感覺似乎真的好像都沒有進行過公關之類的。

  所以他們對李易說的,奧斯卡也好,歐洲三大電影節也罷,想拿獎公關是必不可少的,這句話有所懷疑。

  李易笑了,對于這個結果,他當然明白,也清楚這是為什么。

  “可是你們忽略了一個點,是,我承認,我們那個時段獲獎的電影,的確質量都足夠,但是有一點,你們忘記了,歐洲三大電影節,決定獎項的評委會,從來都沒有超過十個人!而且評委會主席的話語權非常大,往往他們的喜好能夠決定獎項的歸屬!”李易說道。

  “薛導,您的那部電影的確堪稱經典,可是我想問的是,當年為什么在拿獎之前,還沒有確定能不能拿獎的時候,就直接賣掉了版權?”李易笑著問道。

  薛凱山張了張嘴,頓時就被李易的這句話給堵住了。

  是啊?為是什么?

  其他人也都是有些愕然地看向薛凱山。

  道理大家都懂,電影獲獎了才能賣出更高的價碼,可是為什么沒有獲獎之前就賣掉了歐洲的發行權?

  是他們不懂嗎?

  顯然是不可能的,而要知道買下版權的公司是歐洲最大的發行公司。

  其實李易不用說,大家就都明白了,這是為什么?

  公關不止是說什么私底下邀請評委成員開趴體,或者送禮之類的才是公關,難道提前賣出版權不是公關?

  明知道獲獎之后再來賣版權可以賣的更多,為什么提前賣掉?

  只能說,真的認為靠電影質量就能拿獎,當然不可否認,有這個可能,可是公關絕對是必要的。

  有些公關,不一定是經濟上,不一定是金錢上,還有情感上,還有投其所好等等,同樣的也是公關的一種。

  李易還有一些話沒有說,那個時候國內的那些獲獎的電影都是什么電影?

  大多拍出來的都是什么?

  是那個時代的華國社會邊緣人物,或者落后的農村,愚昧的民眾,是,藝術創作上,的確挖掘社會底層的酸甜苦辣似乎更合適,但是卻必須考慮到一點,那就是,難道拍當時的城市的發展,高樓大廈就不能拍出來嗎?

  有一個很令人悲哀的事情,那就是,曾經有國內的電影,拍出來了現代化繁華程度不弱于歐洲一線城市的國內的城市背景,結果外國觀眾也好,外國電影人也好,居然沒有一個相信那是真的。

  這雖然說不能完全怪電影總是展現那些落后,貧窮,可是卻也有一定的關系。

  “拋開這個,其實華國電影人特別是薛導你們這一代電影人,在歐洲三大電影節,可以說影響力是巨大的,在后來的那些年份,幾乎每一屆都有華國評委存在,甚至于有不少華國電影人擔任評委會主席,而我們可以去看看,有華國評委存在的年份,國產電影必然不會空手而歸。這難道不是一種潛在的公關嗎?當然我本人也是受益者。”李易笑著說道。

  “當然了,相比起奧斯卡來,的確歐洲三大,比如戛納最看重的是作品的藝術價值,但奧斯卡不同。在奧斯卡的評獎體系中,公關評委和聲勢浩大的宣傳活動是很重要的環節。

  這可以說是公開的規則了!

  其實薛導應該是最明白的才對,當年你的電影因為沒有投入公關資金,結果不僅沒有聲勢浩大的宣傳活動,發行公司也沒有為它特意“攻略”評委。我記得當初薛導提及此事,也覺得惋惜地說:“當初不知道跟奧斯卡評委溝通很重要,他們都以為我不想得這個獎。””

  薛凱山有些悵然地點了點頭。

  其實李易也挺為他惋惜的,那個時候可以說是薛凱山的巔峰之作,如果有足夠的認知,和足夠的資金去運作的話,絕對不至于顆粒無收!

  后來他明白這個道理的時候,可惜的是已經沒有足夠優秀的電影去角逐了。

  “還有章導,我記得當年奧斯卡終身評委肖娜在一次采訪中說:“他要去了,那一年的金像獎一定是他的。我們這些評委們都說這個片子最好,結果人也沒來,人家覺得你都不重視這個,我們就不給了。”是不是有這個事情?”

  章導點了點頭,面露苦笑!

  這個還真的不能怪他,因為當年,那部電影被好萊塢的電影公司給坑了,賣了個白菜價,所以導致他根本就不對奧斯卡抱有什么期望。

  “其實奧斯卡的公關規則,已經是明規則了,他們就是要你花錢公關,因為他們會認為,這才是重視奧斯卡的表現!比如我這一次,同樣的做了大量的工作,參加前哨獎,參加各種酒會,當然,迪恩影業的公關能力也是其中一點。

  我們自己都明白,酒香也怕巷子深,我們電影上映的時候都知道做宣傳,為什么角逐奧斯卡的時候卻不做了呢?

  奧斯卡的評委都是些什么人?他們的喜好都是不同的,甚至我不客氣地說,奧斯卡的評委里面可能在那之前,很多人大概都沒有看過我的那兩部電影!所以這個時候,我們要做的就是讓他們知道,讓他們至少知道,有這么兩部電影,他們沒看過不重要,只要別人說好,就可以了!”

  “那么如何讓他們知道?這就是公關的必要了!

  還有一點,其實內地的電影節,亦或者是港島金像獎,真的不需要公關嗎?

  或者說就算不需要,但是也需要讓評委們覺得,我們很想要拿這獎項,他們才會給我們頒獎,如果我們都表現的不重視,那么自然而然地,也很難受到重視!”

  (本章完)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