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 你主動,那我們就有故事了。

  不同的人觀影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

  有人喜歡電影里面的愛情,有人討厭電影里面的愛情。

  有人喜歡電影怪誕的風格,也有人討厭這種怪誕。

  有人愛艾米麗這樣的獨特的女孩,同樣的也有人討厭這樣的女孩。

  但是不管怎么說,一部電影拍出來,本就注定了,有人歡喜有人愁。

  有人喜歡有人討厭。

  知名影評人解讀的時候這樣寫道:“對于孤獨,我相信大多數人都有體會。

  孤獨的人總是說:

  對不起,我不太習慣和別人相處。

  沒關系,我覺得自己呆著也挺好的。

  或者我們抱怨,為什么沒有人懂我。

  我們總覺得,是世界讓自己變得孤獨了。

  但是有沒有沒有想過,其實是你自己選擇了孤獨。

  如同艾米麗在車上看的書里面說的:“如果沒有你,良辰美景更與何人說。”

  這句話也說出了所有人的心聲,其實沒有人愿意孤獨,都想有人愛自己,懂得自己。

  我不知道大家在看到電影的海報的時候是什么感覺?

  有多少人是和我一樣,被女主慘白的臉和鮮艷的紅衣服,還有略帶詭異的笑容給嚇到,莫名有種鬼片的既視感。

  但一旦開始播放,情況就立刻不一樣了。

  看慣了好萊塢大片,面對這樣一部頗有民族特色異域風情的電影,腦海里反映出的第一個詞是:驚艷。

  飽和的色彩,沉穩的鏡頭,美妙的旁白聲調,富有童真調皮感的畫面。

  前方著名場面:艾米麗把覆盆子套在十個手指頭上,再把它們一個個吃掉。

  好像我小時候吃妙脆角啊,雖然她這個顯得文藝多了。

  這部電影有這樣一種功力,敘事很慢,鏡頭拍的很瑣碎平穩,都是日常小事,卻絲毫不會讓人感覺拖沓厭倦,反而有種很治愈很溫暖的感覺。

  艾米麗愛美麗,這個名字取的太好了。

  女主古靈精怪濃眉大眼的,帶著一種濃濃的法式風情。

  艾米麗是天使,她好像一直活在自己的童話王國里,與塵世格格不入。不知道這是一種什么樣的人格,自閉?內向?

  只能稱之為,獨特吧。

人生不能盡如人意,人人都要有自己的癖好。生活充滿了不如意,每個人都有安撫自己心緒的法子。所以才有了電影中獨特規律的旁白:xx不喜歡xx喜歡  電影里面的旁白絲毫沒有讓人覺得厭煩的感覺,其實電影通過這個方式,通過大量的旁白,展現的,或者蘊含的內涵,本身也值得稱道。

  我們都知道,艾米麗是什么樣的人,她有著怎樣的童年和人生,她從不是一個多話的人。

  所以需要旁白,其實我們的人生也需要旁白,電影用安心親切可感的語言,介紹每一個艾米麗身邊的人。

  癖好的意義是什么呢?也許是消磨時間的工具,也許是心情不好時的避難所。

  艾米麗有一些自娛自樂的小習慣,把手伸進裝滿豆子的袋子里,用小勺敲碎焦糖布丁的脆皮,以及在圣馬丁運河上打水漂。

  我們來看看艾米麗的童年,和電影一樣的獨特,充滿了怪誕。

  小的時候爸爸因為覺得她有心臟病所以沒有送她去上學,所以艾米麗沒有校園生活,更沒有童年的玩伴。

  其實爸爸給艾米麗測心臟的時候她心臟加速是因為艾米麗的爸爸并不常和艾米麗相處,所以心跳加速是因為緊張。

  而每天在家教艾米麗學習的媽媽每天也是異常焦慮的狀態。

  是的,在我們看來,艾米麗的童年糟透了。

  沒有朋友,家里的教育環境也并不適合小朋友成長。

  所以艾米麗只能活在自己的異想世界里。

  故事中有一個情節,媽媽給艾米麗買了一個二手相機,艾米麗每天拍各種東西很開心。

  可是有一天艾米麗在拍照的時候兩輛車撞在一起了。

  鄰居竟然騙艾米麗說,她的相機有一個缺點,就是它會引發意外事故。

  可笑的是艾米麗竟然信了。

  可想而知,艾米麗的家庭教育讓艾米麗的生活變得多么的匱乏,連基本的常識她都不知道。

  按照以往我們看到的電影來推測。

  長大后的艾米麗要么自閉,要么孤僻,反正就是不會往好的方向發展。

  而長大后的艾米麗也確實如我們所想,不太會與別人交往,偶爾去看看爸爸,剩下的時間都是自己一個人生活。

  可是故事發展到這里就有些出乎我們的意料了。

  艾米麗開始與這個世界有了聯系。

  因為她開始主動默默的幫助別人。

  在評論中看到一句話真的覺得特別感動,如果注定孤獨,那么我愿意去愛全世界。

  有的時候真的不是世界不愛我們,而是我們選擇不愛這個世界。

  我們看過太多的關于孤獨的電影,里面的很多孤獨的人,往往選擇了用各種消極的方式來給這個世界留下痕跡,而艾米麗選擇愛這個世界,去幫助別人。

  其實根本意義上,不是對這個世界有太多的失望,而是這個世界有太多的期待。

  而艾米麗教會了我們,我們可以選擇愛這個世界。

  電影的開篇很有趣,也很奇妙。

  這是一個平靜奇妙的世界:同一個時間,不同的生命,不同的事物,會在不同的地方發生微小平凡的變化,他們在空間的維度彼此獨立,在時間的維度不經意交匯,然后一起構成整個世界,而生活就在這如水的光陰里,一分一秒,向前,流逝。

  二八定律真是一個神奇的法則。在這個世界上,20的人掌握著80的財富,與此同時,20的人扮演著這個星球上的主角,另外的80重復人類一代一代平淡的生活,他們存在于社會中,卻仿佛與社會的中心相距甚遠;他們間斷地從大眾傳媒上獲悉世界的變化,卻沒有權利讓這個社會傾聽自己的需要。——他們渺小、感性、狐疑、孤獨——他們居住在城市中,也確確實實的成為一個名詞的代表——邊緣化。

  記得有人講過,學生時代的二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二的人是為考試而活的人,這些人學不到社會要求的東西,他們是社會的“失敗者”,另外二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二的人是為各種名目的文憑、證書而活的人,他們是社會的“超負荷工作者”,當他們進入社會工作后,他們仍然努力積極的做好每一件事,但是當公司不斷進來新人,他們感到了壓力,時代變得太快,自己所學的東西太陳舊,于是不斷的充電、工作,工作、充電,直至自己筋疲力盡,終于落入生活的俗套:成家立業、安分守己,每天對著同樣的辦公桌重復同樣的事情,失去激情,將自己的一生封閉在了狹隘的生活中。

  事實上,我們中的大多數,都在經歷這樣的生活,生活一如既往的平靜,只是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自己被磨平了棱角,漸漸融入整個光怪陸離的社會,成為其中小小的一員,繼續著被忽視的生活。

  同時我們對待某件事情的態度,也會決定的結果的走向。

  電影里面的劇情很值得玩味。

  艾米麗在一個咖啡廳工作。

  咖啡廳一個店員珍娜的前男友約瑟總是來騷擾她,這讓艾米麗的同事珍娜感到很困擾。

  事實上,我們很多人遇到這種事情會怎么看待?怎么做?

  會不會覺得這個人太討厭了?會不會想要趕走他?會不會?

  別說不會,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會這么想,就算沒有付諸行動,但是也絕對是對這個人有著很大的負面的觀感。

  我們哪怕站在觀眾的角度,都很難對這樣的人喜歡的起來。

  可是我們忽略了一點,那就是這個世界上,在愛情的世界里,沒有什么絕對的對與錯。

  約瑟的行為對珍娜而言是困擾,但是實際上,他做了什么?

  我們從未想過,他們曾經在一起的時候有多甜蜜,也從未想過,珍娜已經開始了另外一段,甚至好幾段的感情。

  是的,越深的行為很不討喜,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從這一點上看,他或許比珍娜用情更深?

  死纏爛打的確不對,可是我們能說錯的全是他嗎?或者能說這是個壞人嗎?

  可是艾米麗怎么做?

  有一天艾米麗聽說了一個理論,什么是一見鐘情。

  你只需要找兩個熟人,讓他們相信互有好感,然后再讓他們曖昧一陣。

  于是艾米麗用這個方法,讓同事的前男友和咖啡店的女前臺互生好感,并且發生了戀愛。

  是不是突然有種很奇特的感覺,其實這人還不錯?

  這就是對待世界,對待他人的態度決定的,艾米麗并沒有像其他人那樣,對約瑟抱以消極,厭惡等等的態度!

  當然并不是說,這樣就可以擁有愛情,或者艾米麗做的對錯。

  我是想說,就算這個故事不能告訴我們愛情一定是這樣產生的,但我敢確定,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大多數都是這樣產生的。

  我們在人際關系中,其實,可以很容易的感受到別人對自己的態度,而同樣的,我們對別人的態度也會輕易的讓別人感受到。

  其實在我們日常和別人的相處中也會發現。

  比如,你在認識一個人之前就聽過關于他的壞話,那么無論之后他做什么,你可能都會對他有刻板的印象。

  而同樣,他也能感受到你對他的不喜歡。

  反之,有句話特別可愛。

  如果一個人喜歡我的話,那我就沒法討厭他了,因為他的眼光太好了。

  確實,我們更愿意喜歡喜歡我們的人。

  更愿意幫助,幫助過我們的人。

  比如艾米麗去幫助好多人,最后在她猶豫不決的時候,老爺爺也同樣給了她幫助。

  而同理,孤獨有的時候不是因為別人不喜歡你,而是你也不喜歡別人。

  從這里看,或許可以總結,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說到愛情,總有一些人覺得,這部電影里面的愛情,不討人喜歡,為什么?

  其實很簡單,因為,那不是我們很多人想象當中的愛情應該有的樣子。

  可是實際上,艾米麗本就不是我們想象當中的普通女孩啊。

  艾米麗是喜歡在黑暗中偷偷轉過頭去看人們的臉上的表情,喜歡發現別人注意不到的細節,傻傻的陸先會充滿孩子氣的給玻璃老人變出他喜歡的東西,連諾為一個自己的幻想執著的趴在快照亭整理被撕碎的照片,苦瓜臉的約瑟最喜歡事情是捏塑料袋上的小泡。

  所有這些在日常生活中為我們所忽視的細節,卻是我們不曾關注到的真正的生活啊。

  很多人看到艾米麗幫助別人的時候覺得她真的是個善良美麗的小機靈鬼。

  但是,當事情發生在艾米麗自己身上的時候,她也開始膽怯了。

  艾米麗喜歡上了一個男生。

  并且撿到了他的相冊。

  電影中有這樣一段獨白,正常姑娘會立馬打電話過去,她會約失主在一個露天咖啡座見面,交還相冊,幾分鐘后,她便會知道要不要繼續交往,這叫直面現實。

  而艾米麗完全不是這樣想的。

  當老畫家問艾米麗說,告訴我,女孩和那個男孩后來又見面了嗎?

  艾米麗說,沒有,他們其實不是一類人。

  老畫家看出艾米麗的猶豫和害怕。

  對她說,緣分就像是環法比賽,我們等啊等,結果一轉眼就走了。所以時機來了,就不要錯過。

  一瞬間,我們是不是看到了自己啊。

  太多孤獨的人不是從來不曾與這個世界接觸過,而是因為,幾乎所有的機會都被自己錯過,或者說放棄了。

  艾米麗愛上了那個男生,但是卻不知道該怎么辦,有太多的想法不知道該如何實施。

  但就像老畫家后來對艾米麗說的話,事實上是,她有點懦弱。

  看過好多這樣的故事,說你為什么不表白啊?

  因為害怕被拒絕,所以寧可錯過。

  電影中有這樣一句話,“如果艾米麗更喜歡活在夢里,并繼續自我封閉,這是她的權利,因為,一事無成也是種不可剝奪的權利。”

  就像老畫家說的,我們的骨頭其實沒有那么脆弱,我們可以敲開生命之門,而如果我們一直選擇逃避和錯過,那么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的心,會變得干枯而脆弱。

  所以,勇敢點,去吧,管他呢!!

  所以,如果你其實也不想一個人,也想找一個懂你愛你的人,也想和朋友談天說地,那么你可以選擇別再封閉自己,選擇走出來,擁抱世界。

  電影的最后,艾米麗和喜歡的人在一起了,一個童年并不夠幸福快樂的人,一個孤獨的女孩,也找到了自己的愛情。

  很多人說,看這部電影,很暖,然后我們知道珍惜擁抱生活中的一切。

  而我卻覺得,這部電影其實圍繞著主動兩個字。

  等待永遠沒有結果,主動去開始,去突破自己,邁出第一步,可能你就不需要孤獨了。

  不是有句話說,你主動,那我們就有故事了。”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