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一千五百九十三章 這其實是悲劇?

  或者是否曾經感受過絕望?

  我的答案是肯定的,所以當我看完這影片之后,我陡然發現,原來,這世間還有如此溫柔的愛意。

  父親從不擁抱她,在給她檢查身體時,她因為心情激動心跳加速,竟被父親認為有心臟病,不適合去學校,只能留在家里接受母親的家庭教育。

  艾米麗就是!

  艾米麗的成長過程,充滿孤獨與寂寞。

  你是否曾經感覺這個世界如此的冰冷?

  我為什么被感動的落淚?

  在這個世界上,孤獨的人越來越多,渴求他人的幫助的人越來越多。

  很多人在討論艾米麗,討論她對這個世界的愛,討論她敞開了心門,擁抱世界。

  “看完電影,不禁淚流滿面,或許有人會認為我在胡說,這部電影哪里有那么多令人感動的地方?

  不要急,且聽我細細說來。

  我們同樣的如此,我們總是在渴求他人的幫助,卻忘記了,很多時候,我們為什么不成為那個幫助他人的人,不成為艾米麗呢?

  一個裝著幾樣不值錢小玩具的銹鐵盒而已,干嘛要花大量的時間,走遍整個城市去物歸原主呢?都過去幾十年了,說不定它的主人早就把這些破爛忘掉了呢?說不定根本就找不到人呢?再說了,就算能找到,憑什么要我去找呢?休息時間我睡睡懶覺,刷刷手機,玩玩游戲,不好么?又不是我把鐵盒藏在墻洞里的。

  你瞧,理由都是現成的,可以說艾米麗有太多太多的理由可以不那么做。

  艾米麗沒有選擇放棄,她堅持要把小鐵盒還到它的主人手里。克服自己怕生的性格,拜訪各式各樣的鄰居與陌生人,聽過了各種各樣的故事,走遍了整座城市。

  看似普普通通的拜訪,但是要知道,那可是陌生人啊!

  不要說本就孤獨,內向艾米麗,她這樣做,需要多大的勇氣?

  不要說是艾米麗了,就是我們,又有幾個人愿意,敢于敲響普通人的門?

  在敲門的那一刻,是否會感到緊張,因為我們并不知道開門的會是什么樣的人。

  但是艾米麗這樣做了,而且是一次又一次,她也一次又一次遇到各種各樣的人,電影沒有告訴我們,艾米麗遇到的人是否有壞人,是否有不懷好意的人,但是我想必然是有的吧?

  可是這個女孩她卻沒有放棄,依然鍥而不舍。

  終于,在一個電話亭里,一個年過半百,頭發花白的中年男人看著手中的鐵盒,泣不成聲。

  接下來,我們設想一下,當你我五十歲的時候,某一天,童年曾無比珍視的一個小玩具或者一張老照片,滿載歲月的痕跡,忽然出現在眼前,當無數回憶瞬間涌上心頭,當無數畫面在眼前一幕幕播放,那些最無憂無慮的時光一下子從塵封的角落里被激活過來……

  這應當是一種怎樣巨大的幸福?這樣的幸福又應當報以怎樣虔誠的感激?

  將自己帶入到那個男人角度的我,這一刻,淚流滿面。

  你呢?是否能理解這種感受?

  感受到快樂的艾米麗,從此開始幫助別人。盡管不懂得如何與他人建立關系的她,在有些時候顯得那么孩子氣。

  但最終,在她的幫助下,足不出戶的玻璃人老爺爺看到了外面世界的精彩,被丈夫背叛的女房東收到偽造的書信,重拾對生活的信心,虐待員工的果蔬攤主被不斷的惡作劇搞得懷疑人生,咖啡館里的男客人與賣煙女柜員誤打誤撞出了愛火,失意作家重燃對寫作的信心,而艾米麗的父親,也終于走出了困居多年的小屋,踏上了去看看這個世界的旅程。

  我們不妨一個個代入其中,那種幸福,我相信是無法用言語來形容的。

  因為他們都獲得了自己的當前階段的最大的幸福。

  對于老畫家而言,他真的愿意封閉自己直到老死嗎?顯然是不愿意的。

  被丈夫背叛的女房東,依然愛著自己的丈夫,可是丈夫曾經的背叛卻是讓她的唯一的愛情寄托,有了污點。

  一個善意的謊言,一個精心策劃,安排的謊言,卻能夠讓她釋然。

  只要他曾經還愛著自己,那就足夠了!

  約瑟,這樣的男人,其實在現實生活當中并不少見,他們往往在一段愛情之中投入的太多,在分開的那一刻難以釋懷。

  可是卻一直被圈在那個框里面,走不出來,看不到其他的顏色。

  艾米麗只是用了最簡單的方法,引導了他,讓他走出那段失敗的情感去擁抱新的情感。

  或許那種愛情來的太突兀,但是管他的,至少那一刻,約瑟也好,佐芝也罷,他們都收獲了幸福,哪怕并不那么的漫長。

  我們呢?

  其實我們很多時候,大概率如同咖啡廳里面的其他人一樣,更喜歡坐在那里吃瓜,我們甚至會陰暗地在心里暗戳戳地想著,能多吃點瓜,能讓我們茶余飯后有談資,是的,他不過是我們茶余飯后的談資而已。

  我承認,哪怕在觀影的時候,我也一直不喜歡那個死纏爛打的男人。

  可是我同意的必須承認,正因為艾米麗的異于常人的幫助,才讓人更加地信服。

  這樣的艾米麗,難道不是天使么?

  幫助他人的本質是什么?在我看來,是釋放一種善意,或者說,一種愛意。

  對于未曾謀面的陌生人的愛意,對于各式各樣鄰居的愛意,對于殘疾小伙計的愛意,對于咖啡店同事與客人的愛意,等等。

  這些愛意綜合在一起,就是對這個世界的愛意。

  或許在成長的過程中,世界沒有給艾米麗提供足夠的愛。或許在熙熙攘攘的大城市里,她顯得很孤獨,顯得很渺小,顯得可有可無,微不足道,但她依然愿意放下過去的苦痛,放下現在的孤獨,向著這個世界,釋放自己的愛意。

  我們每個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會有艾米麗的影子:或是學業不順,或是家庭不睦,或是成長艱辛,或是漂在大城市,無人相與立黃昏,無人關心粥可溫,或是做著最基礎的工作,拿著微薄的薪水,看不清未來在什么方向。

  縱然如此,我還是希望你我能夠盡己所能,向這個世界釋放自己的愛意。

  并不是因為這個世界有多可愛,而是因為我們決定去愛它,僅此而已。

  釋放出愛意的同時,自己往往也能感受到愛意。贈人玫瑰,手有余香。

  即使客觀條件難以改變,但心懷愛意去生活,相比于背負著滿心的憤懣與乖戾,人生旅途應該會輕松很多罷。

  或許某一天,我們足夠幸運,能像艾米麗一樣,收到這個世界回饋的愛意。

  網絡上有很多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視頻,看這樣的視頻的時候,是否心里總有種說不出的愉悅感?

  我想,是了,也許這就是我們每個人內心深處的渴望,和隱藏的躍躍欲試,只是艾米麗勇敢地付諸行動,而我們總在躊躇著。”

  在幾乎都是在討論《天使愛美麗》這部喜劇電影的時候,同樣的也有人另辟蹊徑,認為這部真的是喜劇嗎?

  “看了很多影評,不是我想嘩眾取寵,凸顯自己與眾不同,而是真的觀影感受,可以說《天使愛美麗》這部影片的節奏歡脫、色彩明艷、配樂悠揚浪漫,妙趣橫生的笑料層出不窮,讓人幾乎錯認了這是一部輕松歡樂的喜劇,是的,幾乎。

  但是實際上呢?

  艾米麗其實從未享受過家庭的溫暖,她在孤單與寂寞中度過自己的童年。早年母親因意外而死,父親又長年自閉。

  然而,最為可貴的是即便如此,她的內心世界是如此豐富,對于生活仍然懷著滿腔熱情,并且拼命地努力將幸福無差別地傳遞給他人——即使素不相識。天空也許本來沒有這么藍,但你覺得它是,它也許真的就會是。艾米麗真的就像一個落入凡間的天使,她的努力讓周圍的世界產生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跡。

  這也正是整部影片的基調,生活本來沒有這樣鮮艷明媚的色彩,沒有那樣恰好的巧合,然而可以因為你,而有所不同。影片有意弱化了生活中令人無奈悲傷的部分,如:童年時母親的去世,被迫不能上學、沒有同齡伙伴、戴安娜王妃的意外離世等等。所以,這其實是一個用溫暖的微笑來面對苦澀生活的故事。

  喜劇的內核是悲劇,《天使愛美麗》也同樣如此,只是稍微顯得有些隱晦,我們從影片的結構來看,影片的開頭是這樣描述的:1973年9月3日,18點28分32秒(請注意一下這是個非常精確的時間),一只屬于麗蠅科,每分鐘能振翅14670下的藍蒼蠅,停在了蒙馬特圣文森特街的路面上……

  可是請注意之后的鏡頭是一輛汽車疾駛而過碾壓了那只蒼蠅,留下了一灘血跡!

  這一段描述,將幾個同時發生的情景放在一起,主要是為了講述艾美麗的出生。如果這不是個隱喻的話,咱們繼續往下看。

  影片中艾米麗對于車禍似乎相當的討厭,這是她小時候目睹的一起小車禍,影片專門給了她一個特寫,她嚇壞了。

  而輕描淡寫地帶過了她孤寂的童年,母親的死和父親的自閉。只提了一句:外面的世界如此死寂,艾米麗寧愿活在幻想里。

  然后她仍然樂觀地長大了,還有一些可愛的小癖好,如在影院中回頭觀察觀眾的表情,留意別人不會注意的小細節,這里特別提到了她不喜歡那些在老片中,開車的人不看路。

  這一段看似很普通,但是實際上卻是草蛇灰線,伏脈千里!

  還記得電影里面的那些黑白的鏡頭嗎?

  一個神奇的契機,艾米麗聽到戴安娜王妃的車禍新聞時,太過驚訝導致手中的瓶蓋落地,然后她發現了一個藏在墻里的盒子,開始了她的懲惡助善的天使生涯。當年邁的白拓圖多打開那個生銹的小盒子,記憶如潮水般涌現,小男孩贏得了班上所有孩子的玻璃珠。

  然而我注意到了一個詞,那是悲劇的同一天。什么悲劇?影片中似乎沒有提及,所有的悲劇都被弱化了。

  然后是戴妃的葬禮,艾米麗在電視前哭得淚流滿面,甚至將自己的影子投射其中。生命是如此的短暫,誰又是誰的影子?戴妃是死于車禍,那么艾米麗呢?

  可是我們仔細看,注意看,電影的最后,艾米麗坐在連諾的后座上幸福開心地吹著風。

  這幾個鏡頭,和之前艾米麗不喜歡開車的人不看路,可以說交相呼應。

  兩個人很開心,艾米麗蒙上了連諾的眼!連諾非常開心,并且雙手脫離車把!

  甚至自己蒙上雙眼,兩人一起轉頭大笑!

  不看路的危險駕駛鏡頭交替出現,結合前面那個違和的鏡頭,艾米麗討厭開車不看路的用意和影片一貫弱化悲劇的角度來看,真正的結局似乎不言而喻。如果影片開頭的那個精確的時間記錄的是艾米麗的生,那么結尾這個精確的時間顯然并非僅僅記錄艾米麗的幸福,更有可能記錄的是天使的隕落,而這一悲劇恰恰是片中多次提到的——車禍。

  艾米麗的故事到此,戛然而止。只是,那個幸福的結局太過美好,讓人不由沉醉其中不愿醒來。誰是誰的影子也許并不重要,生命是如此的脆弱。所以,即便生活不能盡如人意,傳遞溫暖的人,內心也會比較幸福,這或許是影片想要傳達的理念。”

  (本章完)

  直到一件事,改變了她的人生。

  因為電視中傳來戴安娜王妃車禍身亡的消息,艾米麗驚掉了手中的香水瓶蓋,滾動的瓶蓋敲松了一塊墻磚,露出的墻洞里藏著一只小鐵盒,里面裝著一個男孩的照片還有一些雜七雜八的小玩具。

  艾米麗決定,要找到這個鐵盒的原主人,把他的童年珍寶還給他。

  母親總是充滿焦慮,讓家里的氛圍無比壓抑——壓抑到艾米麗唯一的朋友,一條叫抹香鯨的小金魚,不斷地嘗試跳出魚缸自殺。母親忍無可忍,將小金魚連同魚缸一起,扔進了河里。

  鄰居大叔和小艾米麗開個玩笑,為了報復,她爬上屋頂,在足球比賽最關鍵的時刻反復插拔電視天線。

  八歲時,母親在艾米麗的眼前被跳樓的游客砸死,父親從此更加自閉,封閉在自己的世界里,對艾米麗近乎不聞不問。

  故事從這一刻起,變得溫暖生動。

  其實,以艾米麗的成長背景而言,就算她不這樣選擇,也是能夠理解的。畢竟,一個不曾得到他人關心和愛的人,也很難向他人付出關心與愛。

  成年以后,艾米麗在一家咖啡館做服務員,接觸的圈子只有同事與客人。每天下班后,陪伴艾米麗的是一個人的晚餐,貓,電視,望遠鏡。

  從某種角度而言,世界早已拋棄了她。

  我們是否曾經有過錯覺,覺得自己被這個世界拋棄了?

  不管世界再變,人們總是更渴求幸福,這是永恒不變的。

  而幸福,對于每個人,每個階段的定義是不同的。

  但是也有人討論,那些被給予幫助的人。

閱讀催淚系導演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