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四百九十九章 根基

  “殿下,下官找到了一個讓殿下今后不必抄書的法子。”

  見到趙煦,糜溫急急說道,生怕被搶了功勞似的。

  趙煦聞言,猛然想起還有一件遲遲未辦的事。

  不過糜溫當前,他還是決定先聽糜溫說什么。

  “什么辦法,說來聽聽。”趙煦在前院的石凳上坐下,跑來跑去的,腳有點酸。

  “殿下可知有種把字畫刻在木板上的印刷之法?只需把書上的字刻在一塊木板上,這塊木板便能不斷將字印在紙上。”糜溫眉飛色舞。

  趙煦讓擔任宣傳司主事,他便立刻忙碌起來。

  這時,他發現宣傳司需要張貼的告示非常多,而且其中會有大量重復的文字。

  如果抄,會耗費大量的時間。

  尤其是燕王提到的報社,如果一頁頁的抄,第二天根本無法及時把報紙投遞出去。

  苦思之下,他猛然想起在京師的時候,一些紈绔子弟曾說,春宮圖是雕刻在木板上,之后印刷的。

  于是他便在燕城逛了一圈,也發現的確有做這行營生的商賈。

  趙煦聞言,輕輕點頭,“不錯,看來你已經深思了一番,你說的東西叫雕版印刷術,不過這種印刷術有很大的缺點,費時費力不說,大批書版存放也不方便,而且宣傳語是要常常變的,雕版等于用過就廢,簡單來說就是太死板。”

  頓了下,他道:“過兩天,本王帶你去見識下真正的印刷術。”

  “真正的印刷術?”糜溫怔住了。

  現在,他終于能理解為什么燕州的官員和將領在燕王面前如同乖巧的學員一般。

  因為燕王時時刻刻在提醒他們有多么無知。

  “是,殿下。”糜溫突然又興奮起來。

  跟著這樣的燕王,他才能學到很多東西。

  糜溫離去,趙煦去了書房,在一張紙上寫寫畫畫,接著令人送到工坊。

  第三天早上,糜溫如約到來。

  他對糜溫招了招手,帶著糜溫去了工坊。

  如今的坊區和兵仗司已經完全分割。

  兵仗司相當于軍工廠,而工坊則由商行負責。

  只要是民用的東西,都在這里研造。

  糜溫提及的印刷術正是他遺忘的工藝。

  到了工坊,趙煦見了楊賀。

  行了一禮,楊賀油腔滑調說了幾句話,便引著二人去了東北角一間坊房。

  此刻,坊房中匠人正在鑄造一個個的金屬立方體塊,在這些金屬塊上則刻著大頌國的標準字體。

  這就是趙煦要給糜溫展示的活字印刷術的字模。

  接下來,他會讓商行在工坊區建立一個新的工坊。

  這個工坊會直接交給糜溫的宣傳司。

  不過,這個工坊不會采用老舊的木模,泥模活字,而是將會采取更先進的鉛字印刷術。

  畢竟原始活字印刷術的字模容易損壞,使用周期短。

  這種改進版的活字印刷術來源于當代的十五世紀。

  一經推出,便讓當時的印刷商賺了一大筆錢。

  因為鉛字讓他們節省了材料的同時,還提升了印刷的速度。

  如果他的估計沒錯,鉛字印刷術可以讓一臺活字版,每天印刷出五百張紙,對當下的宣傳司來說,這絕對足夠了。

  即便有十個活字版的工坊,一日也能印出五千份報紙。

  糜溫繞著已經雕刻密密麻麻的活字轉了一圈。

  現在他終于明白為什么燕王說他講的雕版印刷術效率緩慢,而且十分死板了。

  此刻,在他面前的景象讓任何一個人見了都會吃驚。

  匠人手邊的字模不但數量多,而且還有各種規格。

  有的字模大,有的字模小,如此一來便能根據要求,在同一張紙上印刷大小不同的字。

  ”殿下,下官真是孤陋寡聞了,沒想到世間還有這種神奇的印刷之術,在下官看來,這件事就是天下寒門士子的福音!!“糜溫神色激動。

  大頌的讀書人和當代的讀書人一樣,內心都是有些微微的清高的。

  所以,他雖然驚異燕王能造出來那么多稀奇古怪的東西,通過商貿賺取大量銀兩。

  心中嘆服,但卻不崇敬。

  但這個活字印刷則不一樣,他能夠看出這種印刷術的巨大價值。

  有了這個,根本就不需要書生抄書了。

  他們將能夠擁有大量拓印書籍的能力,從而讓書籍變得廉價。

  身為寒門子弟,他體會過沒有銀子買書的困苦。

  趙煦笑了笑,糜溫的反應不出他的意料,他道:”本王知道你的意思,不過想要讓燕州尋常百姓之家有買得起書,除了印刷術之外,還缺少一樣東西。”

  “是什么?”糜溫突然緊張起來,就像是害怕一個美好的夢突然破碎。

  “這個東西就是紙張,沒有紙張,如何拓印書籍,紙張不便宜,書籍的價格同樣下不了。”趙煦說道。

  印刷除了印刷術,油墨,還需要合格的紙張。

  趙煦在讓楊賀建立印刷工坊的同時,也沒有把造紙坊的建設落下。

  從古到今,造紙這門技術的核心基本沒有多少區別。

  古人生產出來的紙張質量同樣不錯。

  宣紙這個東西更是當代我國的獨門絕技。

  所以,造紙的技術不是問題,問題是如何提高造紙的效率。

  簡單來說,造紙分為脫膠,打漿,抄造,干燥四個造紙工序。

  脫膠就是利用蒸煮,浸泡的辦法讓草木在堿液中纖維化。

  之后的打漿就是把纖維打成漿糊,這個工序最為復雜,耗費力氣。

  第三部的抄造則是用篩網紙漿撈出來,在網上形成薄薄的一層,這就是濕紙。

  最后把這些濕紙,放在太陽底下曬干就行了。

  所以,當下的大頌,造紙坊的匠人只能人工或是利用畜力把草木打成漿。

  這便是最大的問題。

  只是,如果有了蒸汽機,造紙過程中最費力的問題便不再是問題。

  交代楊賀造活字的時候,他就讓楊賀買下一個民間的造紙坊。

  當下,造紙坊中的東西都搬到了工坊區,在一個獨立的坊房內,暫時先按老辦法造紙。

  一旦蒸汽機到來,這個工坊的造紙量便會飛躍式提升。

  教育的根基便打牢了。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