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五百一十六章 傳單

  “殿下,這就是盧正提供的。”

  王府,趙煦接過盧正口述的消息,閱覽了一遍。

  這他清楚了一點,東瀛當下沒有能力幫五峰島復仇。

  而且,也不見得有這個意愿。

  按盧正的說法,他非完全聽令于東瀛,二者只是利益相投。

  這次襲擊黑鯊海寇,他只是為了維持自己在海上的霸權。

  同時,他還進一步了解到當下東瀛的情況。

  與大頌禁海兩百年相比,雖然東瀛在一段時間因藩主混戰減少了與西方往來。

  但渡邊家族則是一直偷偷進行海貿。

  這和大頌的梁家壟斷了海貿,賺的盆滿缽滿的原因。

  所以,最終藩主混戰的結果是渡邊家族建立了幕府。

  之后,渡邊家族徹底開放了海貿,初期還曾派出使節前往歐羅巴。

  也就是大頌人口中的西土。

  而且似乎是從小就受到家族與西土往來的影響。

  渡邊案似乎很崇拜殖民者。

  建立幕府三十年來,一直在積極效仿西土。

  只是顯然,這個時代的殖民者是十分高傲的,不是很重視東瀛。

  不過把東瀛當做商品的出口地。

  但即便如此,東瀛在火器上也勝過大頌不少。

  當然,他的燕州是個例外。

  “有點麻煩。”趙煦咀嚼著獲得的信息,十分頭大。

  他發現兩個很不好的跡象。

  中原王朝處于衰落期,東瀛在技術上暫時領先中原王朝。

  這兩個因素湊齊,接下來會發生什么,當代歷史已經有參照。

  “公元663年,倭軍約三萬二,戰船一百七十余艘,唐軍兩萬人于百濟白江口展開激烈海戰,唐軍以少勝多,倭國水軍大敗,奠定了此后一千余年間東北亞地區的政治、經濟與文化格局,倭國畏威而不敢進。”

  “大明初,倭國再次驕橫,朱元璋派遣使者前往倭國,被倭國斬殺,嘉靖倭亂,襲擊大明沿海,萬歷年間,倭國大名豐臣秀吉出兵占領朝鮮。”

  “此時,豐臣秀吉已經制定了滅亡中原王朝的計劃,第一滅亡明朝之后,讓天皇居住北平,第二,自己常住寧波,繼續征服天竺和南洋。”趙煦輕輕念道。

  此后,這個計劃被倭國奉為祖訓一般,二戰侵華,幾乎復制了豐臣秀吉的計劃。

  可見,自古至今,東瀛從來沒有放棄過對中原的覬覦。

  暫時老實,也只是被打怕了,野心卻沒有消息。

  一旦遇到適合的機會,他們便會再次露出獠牙。

  正基于這些,趙煦相信這個世界的東瀛,一定不會老實。

  占領半個夷州,便是其擴張的開始。

  除此之外,還有一點,這就是島國本性。

  由于島國孤懸海外,資源有限。

  想要得到更多的資源,唯有侵略一途可走。

  “必須盡快擺平北狄,安定國內。”趙煦喃喃道。

  如果沒有他帶來的知識,他恐怕真的是無力回天。

  好在,當下蒸汽機和線膛槍都在列裝中。

  這會讓小小的燕州保有一點技術優勢。

  不過即便如此,這些優勢也讓他無法應對太多的敵人。

  畢竟燕州的資源有限,無論是人力還是各類資源。

  所以,在繼續提升技術的同時,他還要繼續吸納人口。

  同時想辦法讓高麗成為燕王商品的輸出地。

  他知道這很難,畢竟高麗是北狄的附庸過。

  所以,除了要讓周毅使把勁,他也要在這次與北狄的對峙中取勝。

  盡量能將北狄趕出寧錦都司,如此一來,高麗將不得不重新考慮對他的態度。

  再者,現在大頌內部像個火藥桶。

  誰也不清楚什么時候會引爆。

  他不想內亂的時候,還要在寧錦都司應對北狄,正式與北狄在寧錦都司來一場較量,勢在必行。

  想到這,他將盧正的供述撕得粉碎,“處死他吧。”

  徐克應了聲是,轉身離去。

  待徐克的身影消失,趙煦令人把糜溫叫過來。

  不多時,糜溫風塵仆仆地趕了過來。

  現在他很忙,第一份報紙發行過后,在燕城傳播的很迅速。

  所以為了把報紙辦的更好。

  他又招收了一批讀書人任職燕王說的“記者”。

  “殿下。”見到趙煦,糜溫叫了聲,腦子里還在想著版面的事。

  趙煦知道糜溫很忙,但他接下來要做的事很重要。

  于是他道:“你找幾個文章好的,針對寧錦都司的大頌人,寫幾篇思鄉的文章,記住,要簡潔,同時配上圖畫。”

  糜溫怔了一下,“殿下要這些文章干嘛?”

  “你這幾天心思全在報社上面了,忘了你們宣傳司的真正職責了。”趙煦哼了一聲,“不要忘了本王正在與北狄對峙,不是他死,便是我亡,讓你制的東西叫傳單,目的是為了動搖頌人的心志,為接下來的行動做準備。”

  “只是殿下如何把這些傳單送到寧錦都司的頌人手上。”糜溫兼了幾日報社的主事,現在頗喜歡尋根問底了。

  趙煦懶得理會他,“本王自有主意,你只需把傳單做好即可,記住傳單不需太大,但是必須圖文并茂,即便看不懂文字,配合圖文,也能猜出幾分。”

  “是,殿下。”糜溫重重點了點頭。

  從燕王嚴肅的面容上,他感到這件事很重要。

  揮手讓糜溫離去。

  趙煦徑直去了兵仗司。

  此時,兵仗司里機器聲轟鳴。

  趙煦聽見,心中愉悅,對他來說,這簡直比仙樂還要好聽。

  得知趙煦前來,王應父子立刻迎了出來。

  王應先是拉著趙煦去了火槍工坊。

  “殿下,以前槍管造出來,就直接送去組裝燧發槍,現在,槍管出來,就先到這個屋子里拉膛線。”王應指著蒸汽機說道。

  現在,拉刀正在蒸汽機的帶動下,穩定地做直線往復運動。

  負責拉膛線的匠人只需移動槍管即可。

  “現在多長時間可以拉出一根槍管?”趙煦問道。

  王應分外欣喜,回殿下,“一個時辰可以拉出兩根,一天二十四根沒問題,手藝不錯的匠人能達到三十根。”

  趙煦點點頭,蒸汽機的力道可比人力大多了,而且反復運動的速度很快。

  能有這樣的效率也不奇怪。

  不過唯一可惜的是,一臺蒸汽機只牽動一根拉刀實在太浪費。

  想到這點,他把王崇叫來過來,“本王教你一個法子,你這幾天便專心鉆研一下,搞出來。”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