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六百五十章 時代大潮

  “殿下,這可是一筆不小的支出。”

  “本王自然清楚,但當下容不得慢條斯理,必須采取激進的方式普及教育,短時間內給大頌培養足夠的人才。”趙煦說道。

  科學理論是現成的,但也得有人把的理論中的東西,從書本上搬到現實中。

  否則,一切不過是鏡花水月,到頭來一場空而已。

  所以,即便要從國庫的銀子中拿出一大筆來,這件事也必須得辦。

  只要燕州的技術不斷突破,他就能用燕州的商品從全世界獲取財富。

  吝嗇這點銀子,將來與西土的斗爭,就會耗費比教育費用多無數倍的銀子。

  “殿下的魄力真是一如當初。”劉福回憶起燕王剛剛病愈的時候,一舉定下燕州的土地十稅一。

  而這個政策延續到現在,籠絡住了民心,讓燕王的威望無可取代。

  他相信,這一次燕王的決定也不會錯。

  雖說他心疼銀子,但對于這件事,他也是極力贊成的。

  出身寒門的他自然能夠體會到寒門子弟想讀書,而讀不起的悲哀。

  這個政策一旦推行開來,不會給燕州百姓增加任何負擔。

  到時候,他們定然樂于將孩子送到公孰中。

  想到這兒,他倒是有些急不可耐了,于是道:“殿下,臣這就去籌辦此事。”

  “等一等。”趙煦留住劉福,“這還不夠,最重要的是讓百姓看到讓子弟進學的好處,所以,朝廷有必要再頒布一些政策,促進燕州的教育。”

  “首先,公孰要發放結業書,沒有結業書,不得參與官考,其次,燕州工坊招募人員也要相應要求。”

  他把公孰劃分七級,其中前四級相當于當代的小學教育,后三級相當于初中教育。

  他不準備在公孰實行高中教育。

  從公孰結業的學員,通過考試可以直接進入科技學堂,政務學堂,軍事學堂以及醫學堂,還有將要建立的師者學堂。

  現代的年級設計合理,但對他而言,只適合于現代,不適合于當前的大頌。

  一來,公孰需要掌握的科目很少,四級前只需要進行語文,數學以及一門綜合科目,普及科學現象,歷史,地理等啟蒙知識。

  五到七年級才會添加化學和物理。

這時候,他們掌握的知識便符合當前的科技需求了  如此一來,燕州能迅速培養出更多符合這個時代的人才。

  畢竟,古代十四歲便可以參加科舉考試了。

  搞太多的年級只會浪費時間和資源。

  當然,隨著技術的進步,他會對公孰不斷做出調整,以適用技術的發展。

  所以,公孰會在四年級頒發一次結業書,七年級頒發一次結業書。

  四年級的結業書只是為了掃除文盲,以及進入工坊充當普通匠人。

  七年級的結業書則讓學員們進入工坊,再培養其為技術骨干。

  如果他們還有求學的愿望,到時候會專門建立一個工坊學堂,讓科技學堂的學員前來負責講學。

  “除此之外,還有全面提高官辦工坊匠人的地位和待遇,通過宣傳司向全員中宣傳。”趙煦想了想,繼續道。

  劉福聞言,暗暗敬佩。

  不得不說,燕王出的這些政策,個個都抓住了關鍵。

  燕州百姓擁護燕王是不錯。

  但有時候,百姓也是很現實的,沒有益處的事,他們一般不會太感興趣。

  現在,燕王把各行各業都與公孰的結業書掛上了關系。

  如果他們不想自家的子弟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便唯有通過公孰教育改變命運。

  “高,實在是高。”劉福豎起大拇指。

  趙煦對劉福的馬屁基本免疫,他道:“行了,現在你可以回去籌備了。”

  接下來幾日,趙煦又巡視了其他工坊,尤其是織布坊。

  這是繼紡紗紡之后,紡織業產業鏈的最后一環。

  當前織布坊正在使用的織布機便是當代1790左右誕生的飛梭織布機。

  織布機的原理很簡單,如同地圖上的經緯線一樣。

  只需將經緯線相互交叉排列,布匹便誕生了。

  飛梭織布機的特點,便是利用飛梭快速穿插在經線之間,提升織布的效率。

  所以,其關鍵結構就是這個飛梭。

  而飛縮的關鍵結構則是里面的彈簧,這對當下的燕州工業水平來說,自然不是問題。

  加上織布機這種東西本就是大頌匠人的傳統手藝品。

  兩下結合,便順利制造出了飛梭織布機。

  再搭配蒸汽動力,燕州第一家中蒸汽動力的織布坊誕生了。

  “每臺織布機,一天能產多少布匹?”趙煦問身邊隨行的織布坊主事。

  織布房的主事是個年老的婆婆。

  自趙煦抵達之織布坊,她便一直緊繃著神經,聞言,她結結巴巴道,“十二個小時可以織二百匹布左右。”

  趙煦點了點頭,飛梭織布機剛剛誕生的時候,是依靠手工穿飛梭的,當時其效率是普通織布機的兩倍左右。

  后來經過水力,再過度到蒸汽動力,其效率得到了更大的提升,如今達到了普通織布機的一五六十百倍左右。

  加之織布坊采用的是三班倒的工作方式,人休息,但機器不休息,效率就更高了,達到了二百倍。

  他大致計算了一下,織布坊足有五百臺織布機。

  這一天的產量便是十萬匹,只能用恐怖來形容了。

  而這些機器制造的布匹本身質量也很好,用不了多久,這些機械織的布匹將迅速摧毀燕州傳統的小農經濟。

  而這,也是他的計劃之一。

  小農經濟將人口牢牢固定在土地上,這是千百年來,以農為本的封建體制造成的。

  燕州本就缺乏勞動力,如果不改變這一點,百姓們將依然過著男耕女織的生活,沒人愿意來工坊了。

  如此,工業的發展便會受到限制。

  雖說,破壞小農經濟,這等于改變了他們的生活方式,有些殘酷。

  但這是時代的大潮,他可以仁慈,但是西土國家可不會對大頌人仁慈。

  到時候,他們舒適的生活會被摧毀,遭受從來沒有經受過的災難。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