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1060章 訓誡

  “高麗當前已從上到下效法大頌,即便是小王給高麗臣工的王旨上面也是大頌的字,盡請殿下安心。”高麗王斜瞥了一眼其他諸王,又是搶先了一句。

  趙煦望向一臉謙卑模樣的高麗王,露出滿意的神色,“如此甚好。”

  高麗王的殷勤在趙煦意料之中。

  而高麗距離大頌皇城燕城只有五六百里的距離,海軍的戰艦兩三個時辰便可抵達高麗王城。

  如果他這個高麗王有任何讓大頌不滿的地方,他這王也就當到頭了。

  大頌不會允許一個距離皇城如此近的地方出現不安定的因素。

  “殿下,我們羽前國當下北方對大頌文字等推行的很順利,但在南方,以前南方諸藩的位置,遇到了些抵制,還引起一些騷亂,不過小王正在平定混亂,絕不會延誤殿下的命令。”北條川慶面帶愧色說道。

  這點他的確比不上高麗了,他高麗自上到下見風使舵的本領爐火純青。

  “我們遇到的也是類似情況。”小野鎮三人道。

  趙煦聞言,皺了皺眉。

  他從沒指望在東土區域統一文字,工業標準的計劃能一帆風順。

  他欽定的這些國王及其勢力效忠于他,但其國內總有人是與他們唱反調的,甚至還對大頌懷有敵意。

  只是因為了解到大頌十分強大,他們表面上選擇了順服而已。

  而遇到推行文字,工業標準此類他們不愿意的事,便開始露出原形了。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自古皆然。”望向四人,趙煦提醒了一句,語氣很重。

  北條川慶四人當前算是他的臣子。

  他們事情做的不到位,自然要受到訓誡。

  “此番我們回到東瀛,便令北兵南下,違背大頌法旨者,格殺勿論。”北條川慶忙道。

  燕王雖然只是微微抬高了音調,但他卻嚇得流了一身汗。

  這段時間以來,他對這位燕王也有了了解。

  真是應了大頌傳統的一句話:順者昌,逆者亡。

  他們對大頌忠心耿耿,這位燕王自然和顏悅色,但稍有異心,只怕將死亡葬身之地了。

  他承認,在對待南方反對推行大頌文字以及工業標準這件事上,他們懷著一些僥幸心理。

  對南方反對的聲音表現曖昧,認為不值得為了此事大動刀兵。

  但顯然,燕王不是這么認為的。

  “我等也是。”小野鎮等人也緊跟著說道,神色惶恐。

  “希望你們不要再讓本王失望。”趙煦淡淡道。

  “絕對不敢。”北條川慶擦著額頭的汗珠。

  現在他已經后悔自己沒有采取果斷手段處理這件事了。

  這次燕王領著他們一行,他是徹底看清了大頌的真正實力,哪還敢有一絲膽子違背燕王的意愿。

  今后,即便是燕王隨便一句話,他們也要執行到底。

  高麗和東瀛之后,呂宋和東南五國也相繼向趙煦介紹了推行文字的情況。

  其中,呂宋,扶南,南掌國推行的很順利,交趾國和驃蠻遇到了和東瀛差不多的情況。

  交趾北方倒是好說,因為俱都是歷史上的中原人遷徙過去,南方則是交趾京族的勢力范圍,對大頌的認同較低,當下也只是被大頌威服。

  至于驃蠻自然就是緬族這個被大頌打下統治之位的部族了。

  對這些情況,趙煦自然令交趾和驃蠻同東瀛一樣,行鐵血手段。

  但這些情況,他也理解。

  當年秦始皇一統六國,車同軌,書同文,尚且遭到六國貴族激烈反對,引起變亂不斷。

  他在整個東土范圍內車同文,書同軌的難度可想而知了。

  不過不能因為難就不推行,即便完成度達不到百分百,但能達成八成,九成也是好的。

  再者,他還很年輕,有的是時間搞這件事。

  畢竟待他垂垂老矣,這個世界基本就進入近代末期了。

  到了那個時候再搞這些就晚了。

  說了這件事,趙煦令眾人回去,等待禪位大典的舉行。

  還有兩天,他便將登基,正式為帝。

  加爾各答。

  趙煦為禪位大典做最后的籌備之時。

  天竺總督博爾特,不列顛陸軍上將韋斯利,法蘭克陸軍上將高樂爾以及海軍上將馬福爾等西土聯軍高層軍官俱都出現在被大頌艦隊摧毀的港口。

  因為今天是十分重要的日子。

  他們日盼夜盼的援軍終于抵達了。

  此刻,港口外的海面上戰艦遠遠望去,如同一面墻向港口壓過來,只是他們能觀察到的戰艦便有一百余艘,何況還有更多的戰艦被其他戰艦擋住。

  “議會和女王陛下終于認真對待大頌這個對手了。”馬爾福望向規模巨大的艦隊,心中振奮。

  戰敗的屈辱在他內心盤亙到現在。

  如今,他終于有機會向大頌復仇。

  這次,他要向大頌海軍復仇!

  “早該如此了,可惜我們第一次錯誤低估了這個對手,否則也不會如此輕易就把麻六甲丟了。”韋斯利握住拳頭,恨意綿綿不盡。

  博爾特也重重松了口氣,他道:“至少我們保住了天竺,又天竺這個前線堡壘在,我們便可以重新將東南五國,澳洲,呂宋,爪哇奪回來。”

  眾人紛紛點頭,因麻六甲戰敗而頹廢的情緒一掃而空。

  剩下的只是強烈的復仇欲望。

  等待了半個小時,艦隊抵達了港口,一艘艘戰艦在港口靠岸。

  由于戰艦太多,泊位不夠,許多戰艦只能停留在海上。

  軍官和士兵只能乘坐小船來到岸上。

  這次的援軍同樣由多國士兵組成。

  天竺的各國軍官和士兵立刻就認出了自己國家派來的人,忙上前迎接。

  相見之后,一些相熟的軍官和士兵立刻抱在一起痛哭,聊著死在戰爭中的同伴。

  這讓第二批援軍的軍官和士兵頓時暴怒,口中不斷咒罵大頌,發誓要在下一場戰爭中向大頌軍隊討回血債,甚至有士兵高喊口號,引發了支援的軍官和將領同聲高喝。

  “消滅大頌,為死去的士兵報仇!”

  “消滅大頌,為死去的士兵復仇!”

  叫聲久久不息。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