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十章 棋子轉變棋手

  其實,就算沒有陳叔達的出現,李淵還是會對竇氏下手,因為竇威竇抗兩個人在政事堂為相,太過扎眼。

  真正讓李智云心中震驚的還是此事的謀劃,居然是從兩個月前就開始的,因為武士彟能在竇氏的糧庫里面安插人手,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老李的隱忍心機,再度刷新李智云對他的看法。

  杜如晦說道:“殿下,此事不一定是沖著竇威去的,也可能是竇抗,但不管怎么說,竇氏這一次必要折損一個人。屬下說句大不敬的話,秦王軍功傍身,又在政事堂勢力強大,圣人必然難以容忍。他需要秦王來制衡太子,但何嘗不需要太子來平衡秦王。現在事情發展到這一步,太子的處境岌岌可危,政事堂只有一個劉文靜為其口舌,圣人是一定要改變這一切的。”

  “拿下一位竇相國,既能打壓關隴,又能打壓秦王,再度平衡朝政,一舉兩得。”

  李智云點點頭,說道:“你說得對,此事或許真是父皇在背后謀劃。但本王不明白,一旦最后事情完成,竇氏難道不會對父皇離心離德么?”

  “不會。”

  “為什么?”

  “殿下忘了不成,這次大理寺卿鄭善果協同辦案,若是讓他知道竇氏私藏弓弩,你覺得東宮會放棄這樣的好機會嗎?”

  聞言,李智云瞬間全懂了。

  這件事情,由老李完成進度條的百分之九十九,但是最后的百分之一,下殺手的那一刀,老李交給了太子。

  一旦讓太子知道竇氏私藏弓弩,他或許會猜測事情不簡單,但是一定不會放棄趁機打壓竇氏的機會。

  到時候,撲上去咬人的太子,得罪竇氏的還是太子。

  至于老李,抽身事外,隔岸觀火。

  得罪人的事情讓太子干,他在背后收取勝利的果實。

  好心計!

  甚至,秦王和竇氏會懷疑這件事情從頭到尾都是太子的謀劃!

  畢竟,他們和太子的關系差的不能再差。

  想到這里,李智云想起來,歷史上老李就是不斷平衡太子和秦王的力量。發展到最后,演變成太子主政,秦王主軍。

  現在,秦王勢力強大,又和關隴家族關系親厚,早已引起老李的忌憚。

  打壓之舉,意料之中。

  “如果最后查出來竇氏私藏弓弩,太子趁機諫言,拿下竇威或者竇抗。本王身為此案辦理官員之一,豈不是會被牽扯,甚至為秦王和竇氏所恨?”李智云陰沉著臉。

  他更擔心的,還是這次的事情一旦順理成章的發展下去,他會被李世民認為是已經靠向太子。

  他明明什么都沒干,卻被卷入這樣的風波之中。

  憋屈!

  杜如晦想了想,問道:“那殿下要怎么做?”

  “本王想立即抽身事外。”

  “錯。”杜如晦搖頭。

  “錯?”李智云問道:“錯在何處?”

  杜如晦分析道:“現在情況很明了,武士彟最后一定能破案,如果殿下在此時抽身事外,那事后圣人、太子、秦王他們會怎么想?”

  李智云瞇眼,拱手道:“請先生教我。”

  “殿下切勿如此,為殿下分憂乃屬下本分。”杜如晦連忙回禮,而后分析道:“先從圣人開始說起吧,此事乃是圣人一手主導,殿下在圣人眼中是一顆棋子,按照圣人的規劃,殿下此次應當全程都是一個見證人,而不參與具體規劃,如果殿下在此時抽身事外,圣人會不會覺得殿下察覺到什么呢?”

  李智云心中一緊,他現在在老李心目中就是一個政斗白癡,一旦在這次事情中表現出異常,只怕會立即引起老李的警覺。

  谷“還有呢?”

  杜如晦接著道:“太子一旦借機進攻,成功使得竇威竇抗中的一人離開政事堂,事后卻發現殿下在這次事情中詭異的抽身,不覺得奇怪嗎?秦王那邊也是如此啊。”

  李智云覺得這個說法有點牽強,辯解道:“本王在他們眼中一向恪守本分,借著無法破案一事,在惶恐之下請求父皇從輕處罰也是可以理解的吧。”

  “不。”杜如晦搖搖頭,“殿下,你又錯了。”

  “又錯了?”

  “沒錯,請殿下細想,宗室大臣犯錯者不知凡幾,可最后又有幾人受罰呢?前有齊王,后有永安王、長平王。殿下不過是沒有查出軍械失竊的賊人,何至于害怕的直接請罪,這難道不令人奇怪嗎?”

  李智云腦門流汗,終于意識到自己想的過于天真。

  李元吉又是兵敗又是欺辱宰相兒媳,可最后屁事沒有。他作為皇帝的兒子,不能破案,這點小事根本不算什么。再說,在大臣們的眼中,就算最后無法破案,背大鍋的也是武士彟,他只是個工部侍郎,根本輪不到他來承擔主要責任。

  他怕什么?

  如果他半途請罪,抽身事外,最后太子和秦王一定會懷疑他察覺到什么,才會半途離場。

  李淵那邊就更不用說了,絕對會被懷疑。

  李智云深吸口氣,拱手道:“我確實錯了,多謝先生點醒。”

  杜如晦一笑,說道:“殿下,其實你現在什么都不用做,繼續追查案子便是,只要殿下不親手查出來弓弩藏在竇氏的莊園里面,這件事情就和殿下沒有關系。”

  李智云點點頭,“你說得對,本王記住了。”

  頓了頓,他又咬牙不甘道:“只不過,這次當一枚棋子,真是有夠憋屈的。”

  雖然下棋的人是老李,但是這不代表李智云愿意心甘情愿的做一枚被擺布的棋子。

  “在殿下不知道事情來龍去脈之前,殿下是一顆棋子,但是現在殿下不是了。”杜如晦繞有深意的說。

  “何意?”

  “殿下,這次圣人不惜親自下場,設計對付竇氏,這就表明竇威和竇抗,他日必有一人要離開政事堂,如此一來,政事堂可就缺少一位相國了。”

  聞言,李智云思緒飛速運轉。

  “不論是竇威走還是竇抗走,下一位相國,父皇必然不會讓關隴出身的人進入政事堂。太子那邊,只怕會舊事重提,想辦法重新把李綱塞進政事堂。秦王吃此大虧,必然不會同意,一定會全力阻止太子的人進入政事堂。而父皇也不想看見太子這個時候壓過秦王,更不會讓秦王系的力量在政事堂得到補充。”

  說到這里,李智云眸光一閃,“這是本王的機會!”

  “不錯,正是大王的機會。”杜如晦分析道:“而今太子手中,適合推舉為相的人,無外乎一個李綱。秦王那邊,很可能是民部尚書竇琎。但是這倆人,陛下都不會同意。前者倒是有一點機會,可是后者乃是竇抗的親弟弟,陛下如何愿意看見又一名竇氏之人入相。”

  不論從何種角度來說,這次竇威和竇抗其中一人下馬,空缺出來的相國之位,老李心中肯定不愿意交給太子或者秦王的人進入政事堂。

  因為,陳叔達入相的事情就是前車之鑒。

  當初老李趕走獨孤震,那是為了打擊關隴勢力,但是沒想到提拔的陳叔達居然是秦王的人,兜兜轉轉,陳叔達因為秦王,又和竇氏有千絲萬縷的聯系。

  這簡直就是做了一件無用之事。

  李智云冷靜下來,仔細思考。

  “太子的人和秦王的人,都無法入相,那么最有可能入相的會是誰?”

  現在,他知道事情的發展,可以名正言順的從棋子轉變成棋手,但是怎么落子,有待商榷。

文學網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