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七十二章 關隴再去一只老狐貍

  招攬薛氏兄弟不算李智云的臨時起意,他知道歷史,自然知道薛萬均和薛萬徹的厲害。

  當初薛萬述沒有歸順太子,而是歸順秦王的時候,李智云便暫時將這個念頭按下。因為他知道,一旦羅藝入朝,薛氏兄弟一定會被秦王拉攏。

  現在秦王死了,

  李智云整合兵馬的時候發現薛萬述被免職,自然樂得拉攏人心,將薛萬述劃拉到自己麾下。又因薛萬述和薛收都是河東薛氏出身,因此薛收主動請命,拿下薛萬述。

  事情很順利,薛萬述歸順神策府。

  此番岑文本出使幽州,

  一來是為了帶走溫彥博,

  穩住羅藝。二來也是為了埋下一顆釘子。

  將來朝廷若興兵攻打羅藝,有薛氏兄弟為內應,

  無疑會順利許多。

  當然,李智云主要是看重了薛氏五虎的能力。

  入夜后,岑文本立在窗邊,顯得有點惆悵。他不知道薛收那封信的內容,因此很擔心不能完成楚王交代給他的任務。

  便在此時,隨從來報,薛萬淑秘密求見。

  聞言,岑文本頓時放心。

  二人見面,薛萬淑態度不復白日相見的生疏,而是略微熱情。

  “家兄多虧楚王殿下照顧,萬淑感激不盡。”

  “將軍多禮了。”岑文本笑呵呵道:“我說了,楚王殿下唯才是舉,不僅是薛萬述將軍,便是你,以及你的弟弟們,

  殿下都求賢若渴啊。”

  “多謝楚王殿下看重。”薛萬淑道:“我已接到家兄信件,自當配合先生,先生若有吩咐,

  萬淑必定全力相助。”

  “好,殿下果然沒看錯人。”岑文本道:“將來大事篤定,楚王殿下必然高官厚祿以待將軍。”

  “不敢。”

  岑文本客氣兩句,旋即問道:“眼下幽州兵力如何?”

  “不瞞先生,由于突厥和高開道相繼來犯,加上今年幽州饑荒,兵力只能維持在五萬左右。”

  “你們兄弟能控制多少?”

  “兩萬人。”

  “兩萬?”岑文本顯得有點不滿意。

  薛萬淑連忙解釋道:“先生有所不知,幽州兵馬都控制在羅藝和其弟羅壽手中。”

  聞言,岑文本若有所思,片刻后,他說道:“將軍不必緊張,我只是問問。”

  薛萬淑問道:“先生,朝廷可是準備對幽州動兵?”

  “沒有。”岑文本道:“雖然圣人很不滿意羅藝沒有出兵協助楚王殿下打退突厥,但是為河北穩定,圣人并未打算出兵幽州。將來羅藝若是識相,興許可以讓幽州免遭戰亂之苦。”

  實際上不打幽州的原因根本不是這個,而是朝廷需要休養生息。

  “那需要我做什么?”薛萬淑問。

  岑文本道:“殿下的意思是,以備不時之需。”

  聞言,薛萬淑瞬間明白。

  若是將來羅藝愿意乖乖讓出幽州,一切無恙。若是羅藝不聽話,唐軍必然攻打幽州。

  而到時候,他們兄弟就是內應。

  一念至此,薛萬淑抱拳道:“還請先生轉告楚王,薛萬淑會隨時等候朝廷圣命。”

  “有薛將軍相助,大事必成,幽州必安。”岑文本夸贊道。

  旋即,就幽州的各項事宜,岑文本又和薛萬淑深聊一番。

  而在另一邊,溫無隱正在和溫彥博見面相談。

  “叔父,羅藝同意了嗎?”

  “他不同意又能如何?”溫彥博嗤笑,“高開道襲擊幽州,令他損失慘重,饑荒肆虐,百姓人心惶惶,若是朝廷不給他糧食,出兵進攻,他只有死路一條。”

  溫無隱松口氣,道:“那就好,那就好。”

  “你此番作為副使前來,將來前途無量啊。”溫彥博欣慰道。

  聞言,溫無隱苦笑道:“叔父,事情沒那么簡單。”

  緊跟著,溫無隱將溫大雅的猜測,東宮和神策府的斗爭,長安一些簡單的局勢告訴溫彥博。

  谷怽聽完后,溫彥博思索道:“看來,兄長是準備支持楚王了。”

  溫無隱無奈道:“大人在秦王死后,本打算低調做事,沒想到卻被圣人指派給楚王。”

  溫彥博淡淡道:“兄長本是秦王的人,太子不會相信他,就算圣人沒有將他指派給楚王,太子只怕也難以容下他。”

  “叔父的意思是?”

  “不急,等返回長安,容我和兄長好好商量。”

  不久后,羅藝接受朝廷圣旨,收下糧食,放走溫彥博,繼續率兵坐鎮幽州。

  他倒是不想放走溫彥博,但事不由他。

  此時,長安發生一件不大也不小的事情。

  武德五年十二月,天大寒,竇威在府中病逝,自獨孤震死后,他便病倒在榻,而今終究是撒手人寰。

  據小道消息稱,竇威死不瞑目,似乎是有心事放不下。

  李淵親自前往竇府吊唁,畢竟竇威是太穆皇后堂叔,也是李淵的堂叔。

  隨后,朝廷追贈竇威同州刺史、延安郡公、謚號為靖。

  在太子禁足,齊王督造秦王陵墓的情況下,李淵命神策上將,楚王李智云率領百官為竇威送葬。

  關隴又死一個老狐貍,老李哭的可慘了,據說傷心的都吃不下飯了。

  然后,隔日李智云入宮上陳竇威葬禮事宜的時候,便被老李拉著一起美美吃了頓牛肉飯。

  “五郎,你記住,竇相為我大唐流過血,他是大唐的大功臣,你一定要好好的為他操辦身后事!”

  老李一抹嘴角的飯粒,塞進嘴里,順道打了個飽嗝,顯得他很愛惜糧食。

  “是,兒臣一定全力操辦。”

  李淵點頭,接著道:“幽州的奏報,朕看了,岑文本做的不錯,你可酌情賞賜。”

  “兒臣遵旨。”頓了頓,李智云問道:“不知父皇打算如何安頓溫彥博。”

  聞言,李淵嘴角露出一絲笑意。

  “你有想法?”

  “兒臣只是有個不成熟的建議。”

  “說說看。”

  “是。”李智云思忖道:“兒臣素聞此人少時博覽群書,能言善辯,在幽州時亦能深得羅藝重用,可見此人身俱才干,還請父皇莫要使大賢旁落。”

  李淵問道:“那你覺得,朕該予其何職合適?”

  李智云恭敬道:“此事自然伏唯父皇圣裁,兒臣豈敢多言。”

  “朕恕你無罪,你且說便是。”

  李智云想了想,說道:“讓他接任溫大有故職如何?”

  “中書侍郎?”

  “是。”

  李淵思考一會兒,說道:“朕想想吧。”

  李智云道:“兒臣已無事,告退。”

  “去吧。”李淵揮揮手。

  李智云退下后,李淵臉上露出笑意。

  不錯,不錯,老五終于開始上道了,不枉費他苦心孤詣的培養一番。

  殿外。

  李智云立在臺階上,回首一瞥,嘴角微勾。

  老李在試探他,他何嘗不是試探老李。

  結果嘛,不出所料,老李這是有心讓他在朝中發展壯大。

文學網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