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三十八章 遠超當下著眼未來

  新羅的王族被押送到長安,李智云沒有選擇大開殺戒,而是封金德曼為‘新羅公’,善養起來。至于其他的王族子弟,貴族,官員則沒那么好待遇了。惡貫滿盈的直接宰殺,其他的要么發配去修路,要么就是去挖礦,女眷則統一送進教坊司。

  搞定新羅之后,李智云伸手在原本高句麗那一帶插上大唐旗幟。

  “做得好啊,君羨。”李智云轉身拍拍他肩膀。

  在隔壁,政事堂相國們正在討論戰后封賞,時不時能聽見爭論的聲音。

  李君羨謙遜道:“若無陛下派人以火炮助戰,末將難以這么順利為陛下開疆拓土。另外,徐都督運籌帷幄,功勞尚在末將之上。”

  “在朕面前,你就別謙虛了。”李智云笑著說,“你們沒辜負朕的厚望,很好。”

  “陛下,末將有些話,不知該不該說。”

  “說。”

  李君羨道:“陛下,末將以為,此番雖然打下新羅等國,但是那里民心不附,只怕治理艱難,陛下還需多加思慮。”

  “對,你說得對,這個問題,朕和相國們也考慮很長時間了。”李智云一邊走,一邊說道:“新羅百濟,乃至于高句麗,到底不是草原那種松散的聯盟國家,他們扎根地方多年,根基深厚,短時間內是很難讓他們臣服的。”

  君臣二人就新羅百濟之事,又做了一番深聊。

  隔日。

  政事堂。

  “新羅百濟已下,朕決定,將它們劃歸遼東道,置州縣,由朝廷派遣官員教化。對當地百姓,行遷徙之計,另外,命徐世績做好準備,一旦有人起復,立即捉拿,充作奴隸.”

  不吸血是不可能的,只不過考慮到現實情況,對待那塊地方可以稍微立個假牌坊,暗地里抓人。對外的說辭,自然是造反。

  這種小套路,屢試不爽。

  總的而言,還是高句麗等國情況和草原不同,畢竟是農耕國家,而且這三國到底有些民心,來硬的,只怕會一直鬧事,不符合最大利益的做法,既然已經打下來了,那自然可以慢慢的操作吸血。反正最終目的是不會變的,剝削壓榨這些蠻夷。變得,只是操作手法而已。

  接下來自然是開始劃分州縣事宜,不過新羅等國都是以城池為主,實在沒什么可劃分的,只能大致劃出州縣,有的地方州就是縣。

  總的而言,非常潦草,一看就知道是臨時弄出來的,只能將來慢慢弄了,不過那是個長久的計劃,現在要做的,是穩住那塊地方。

  將來為了劃分的更細致,說不定還會另置一道。

  至傍晚。

  眾人終于弄完草案,更細致的方案,還要繼續討論,不可能會輕而易舉決定。

  下班時,杜如晦和房玄齡結伴。

  “新羅百濟高句麗已滅,前隋之仇已報,而今帝國周圍已無任何威脅,明年總該歇歇了。”房玄齡感慨的說。

  誰能想到,短短八九年時間,帝國擴張的如此迅速。

  杜如晦思忖道:“沒那么簡單。”

  “哦,怎么說?”

  “你忘了么,還有西域。”杜如晦道:“以陛下的心性,斷然不會放過那些地方。”

  “可是,總該稍微停一停吧。”房玄齡遲疑道。

  “這一點,陛下已經意識到了。”杜如晦道:“若是換做以往,陛下不會考慮這么快就滅掉新羅三國,這次成功之后,兩三年內,朝廷應該是不會興兵征戰。”

  “那就好。”房玄齡道:“雖然我朝兵精糧足,但是一直打下去,不給喘息的功夫,遲早還是會捉襟見肘,能休息一兩年,想必情況會好轉很多。”

  “對的。”

  房、杜二人所聊的,李智云也早就考慮過。戰爭太多,難免會出問題,接下來的一兩年內,李智云已經決定要休息一二,暫時不會對外征戰。

  反正,現在帝國最強,想打誰就打誰。唯一有點問題的,可能就是吐蕃那邊。因為要對付吐蕃,必須要讓士兵適應高原氣候,這個急不得,只能等伏俟都督府那邊把士兵給練出來。

  再者,李智云要是這么快就打掉所有能打的,那么刀槍入庫之后,軍隊戰斗力難免不會下降。

  還是要保持一定的征戰次數,一邊可以給武將立功機會,另一邊也能保證軍隊戰斗力。此外,則是擴張了,不斷的擴張。

  眼下大臣們都已經覺得皇帝武功極為強盛,不僅隨著先帝掃平亂世反賊,還滅突厥、滅吐谷渾、滅高句麗,足以稱得上是武功極盛,完全沒必要繼續讓帝國將士征戰。

  但是李智云卻不這么想,渭河工坊那邊的規模越來越大,開發出來的機器也越來越多,要不了多久,頂多二三十年,工業就會出現大爆發。到那個時候,他必須要給帝國商品找到傾銷地。周圍的番邦原本是很好的選擇,但是不行。

  為什么不行?

  因為他們所處的位置對帝國安全有威脅,而且帝國也必須要抓他們完成資本的原始積累,所以不行。

  那么,李智云只能將目標放在海外,他要讓帝國對外擴張變成帝國不得不做的事情。

  等到船只也進行工業化改造之后,就是帝國揚帆遠航之時。那個時候才是真正的海外擴張時代,李智云現在要做的就是先掃平所有可能會對帝國造成威脅的番邦,然后用番邦人完成資本積累,等到工業知識積蓄到飽和狀態,大爆發之時,就是科技日新月異之日。

  或許是二十年,或許是三十年,或許是五十年。到那個時候,無論是誰,都無法阻止帝國的擴張腳步。因為,這是大勢。誰違逆大勢,誰就會被碾壓。

  李智云現在要做的,就是給兒子留下一個大大的家業,甚至于,他得親手把帝國送上殖民的道路,才能安心。

  貞觀九年,注定是要被載入史冊的。

  這一年,曾經讓隋煬帝碰壁的高句麗被大唐帝國給攻滅了,這一年,帝國又拓土了,這一年,帝國的發展又上了一個臺階。

  時人偶爾會忍不住感慨,自貞觀皇帝登基以來,整個帝國的發展幾乎是一年一個樣子。

  三代之治,似乎不遠了。

  可他們又哪里能想得到,李智云根本沒想過什么三代之治,他想的很直接,他要讓帝國空前強大,他要讓帝國子民的生存空間空前擴大。

  這些東西,他沒有和其他人說過,因為說了他們也會覺得不能理解。

  帝國子民這些年一直在增長,但是朝廷的土地卻遠沒到飽和狀態,完全沒必要急著擴張。

  作為皇帝,李智云自然得有著遠超當下的眼光,著眼幾百年之后的未來。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