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四百一十八章江湖味兒

  十一月中旬,在娛樂圈里還因為《乘風破浪的姐姐》而微起波瀾之際,丁炙已經帶著鄒雨桐悄然來到了有著“東方好萊塢”之稱的橫鋪。

  這部《劍雨江湖》還有著其他將近十個取景地。

  比方說在劇本中一個貫穿全片的、很有象征意義的石橋,聽說會放在了浙省新昌的一個叫做班竹村的一處叫做“司馬悔橋”的地方,但是主要的拍攝地點還是在橫鋪。

  不過丁炙之所以會提前來到拍攝地也是事出有因的,因為電影的導演發生了變化。

  主要是烏其商的身體在月初的時候出現了一些問題,甚至還住院了一段時間。

  前面在丁炙告訴鄒雨桐說起這事兒時,她驚訝于“太快”,除了因為《劍雨江湖》屬于傳統大制作,按道理來講應該籌備過程比較繁瑣之外,也有因為導演生病的原因。

  畢竟導演都身體不適了,影片的拍攝延期其實是有很大的可能的。

  但是烏其商卻推出來了一名叫做蘇兆的導演來主導,自己則轉為電影監制。

  丁炙也去探過病,其實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是像是高血糖這種老人病。

  但這種小問題最怕的就是出現并發癥,畢竟烏其商如今已經年近古稀了。

  在前不久,片方還暗搓搓地炒作過烏其商和喻文州的“三十年恩怨之爭”呢,結果這轉過頭烏其商這邊就出狀況了,也只能說是計劃不如變化吧。

  而在這種情況下,烏其商推薦這名叫做蘇兆來擔任導演,乍一看其實多少有點趕鴨子上架的意思。

  而那位蘇兆導演,丁炙也知道。

  實際上這位蘇兆就是《劍雨江湖》這個本故事的主編劇。

  盡管丁炙本人就是最出名的自編自導自演的“編劇”。

  但除掉他這個奇葩外,國內編劇能夠轉型當導演還能出頭的其實少之又少。

  這位蘇兆在此前其實丁炙都未曾聽聞過。

  原本以為,其定位大概是像丁炙自己手下的工具人李文峰、蔡文之流,但是直到見了面了才知道并非如此。

  人皆有定勢思維,其實丁炙也不例外。

  不過在和前不久和蘇兆接觸了之后,丁炙才恍然驚覺,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導演實際上真的胸有丘壑。

  說起來,也許有人會疑惑,那就是丁炙為什么不上呢?

  還是這一次丁炙完全沒有冒出過“爭導演”的念頭來。

  因為沒必要。

  要知道自導自演其實是一件非常累的事情。

  就算精力充沛如丁炙這般的,在執導主演完《藥神》這部心血之作之后,其實都歇了很長一段時間才有了第二部《觸不可及》。

  再者是因為這部電影無論是誰執導,最后都會變成“烏其商作品”。

  因為作為一名“老戲霸”,丁炙當然知道監制有時候其實可以比導演還導演。

  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博納這邊無論是在宣發還是其他方向,都可以預見地回把“烏其商作品”的這一烙印放在這部影片當中去。

  畢竟以烏其商的盛名,即便這個導演是剛剛拿下了金熊最佳影片的丁炙來,其實在蘇兆的這個位置,拍出來的作品大概率也會被貼上“烏其商作品”的標簽。

  這不是能力問題,也不是名聲問題,而是赤裸裸的資歷問題。

  最重要的是,《劍雨江湖》雖然九爻傳媒有部分參投,但又不是自家出品的作品,丁炙自然沒必要把自己累死累活的,然后讓別家賺大頭。

  對的,這部戲也有九爻傳媒的部分參投,這也是博納為了示好而深度綁定丁炙的一部分操作。

  就算撇開九爻傳媒那巨大的產出值,丁炙單獨作為國內少有的不含一丁點水分的百億影帝,其所擁有的的排面還是很大。

  畢竟他的百億票房,在這兩年《調音師》《藥神》和《無雙》接二連三地上映之后,丁炙一番主演的電影總票房已經逼進了150億!

  實際上“百億票房”這個宣傳梗,早就不是丁炙一個人在用了。

  近幾年,隨著主旋律拼盤電影的火熱,市面上時不時就冒出幾個所謂“總票房破百億”的演員來。

  就像是和丁炙有些許交集的,在《八佰》里演端午的那個葉浩然,其實比丁炙更在拿下了這個所謂的“百億票房”,但實際上也是啥配角都往上湊給湊出來的。

  又比如已經榮提“九億姐”美稱,這些年來頻頻想復出又頻頻受阻的小胖......的那個在愛心石頭前男友,尼瑪也是所謂的“百億演員”你敢信?

  結果一瞅,哦豁,你特么糊弄誰呢?

  前幾年幾部拼盤主旋律電影里客串幾個龍套,其后就是在國師的那部至今還是影史第一的《大決戰》里出現過大概幾分鐘不到的鏡頭里也被算進了他“總票房”里頭。

  這倆倆一相加,破了百億。

  而他自己真正主演的電影呢?

  加起來還不到他這個“百億票房”的零頭。

  純屬于是自欺欺人了,只能說給他搞宣傳通稿的工作室人員也是腦袋里有坑。

  “丁生!昨晚休息得怎么樣啊?”

  出現在丁炙面前的這個戴著一副黑框眼鏡,留著一頭沒什么特色的短發,甚至可以說有些其貌不揚的男子,就是這部片兜兜轉轉后的真正導演蘇兆。

  “還行,我這人不戀床,到哪都能睡得著,尤其是進入到工作狀態之后,睡覺那可是特別地沉。”

  “哎!我可真羨慕你!我是一到片場就開始失眠,掉頭發。”

  蘇兆搖了搖頭,開始和丁炙寒暄了起來,看那樣子也是個頗為健談的人。

  實際上,一名普通編劇或許能夠不善社交、沉默寡言。

  但是能作為一名統籌全劇的導演,即便不是八面玲瓏,起碼也要有著最基本的社交能力。

  “烏導就在里面,里面還有董導!都在里面等著你呢!”

  蘇兆沒過多久就直入主題。

  丁炙看了一眼鄒姑娘,示意她跟上來。

  本來已經準備停住腳步的鄒雨桐挑了挑眉,緩步跟上。

  “誒!丁仔!好耐無見!”

  “烏導!董導!”

  丁炙笑著點頭問好。

  “烏導好!董導好!”

  鄒姑娘也乖巧地問著好。

  這個所謂的“董導”,其實就是這部《劍雨江湖》的動作導演董云偉。

  這位動作指導近些年來有些減產,也許在名聲上已經比不上近幾年接連拿下最佳動作指導獎杯的那幾位了。

  但其實這位在業內也是赫赫有名的金牌動作指導,曾經獲得了十次金象獎的最佳動作設計提名,最后拿過五次。

  也曾經拿過兩屆已經那個并入金熊的金波獎的最佳動作設計。

  那獎杯光從數量來說,可以說是碾壓了某個在家里搞了個玻璃柜的影帝一大截。

  顯然是可以稱之為老前輩一般的人物。

  他起身迎了上來,“丁生好!”

  隨即把視線轉到了鄒雨桐身上。

  “這位就是咱們的‘細雨’了對吧!果然是郎才女貌啊!”

  董云偉這句話是用這他那半熟不熟的港普說的,聽上去還挺有意思的。

  丁炙本就沒有避諱鄒姑娘是“關系戶”進來的。

  畢竟在演技這一關,經歷過丁炙這些年來有意無意的“磨礪”之下,鄒雨桐其實功力已經不淺了。

  甚至在特定場合里頭,鄒姑娘在飾演其最為擅長的情緒戲的時候,她甚至能夠把演技拔高到和丁炙齊駕并驅的程度。

  就像是已經過去了好幾年,依舊被人稱之為“虐戀天花板”的《我腦中的橡皮擦》。

  鄒雨桐的那個女主角在當年沒有獲獎、甚至沒有獲得提名,其實到現在網上仍然有不少人在惋惜著,甚至痛罵黑幕的。

  這種驗證過票房實力,證明了自己商業價值且又有演技,還適合角色的“關系戶”,其實任何導演基本都是樂見其成的。

  “謝謝董導!接下來請多多關照了!”

  鄒姑娘笑著說道。

  她這一“細雨”的角色戲份不算太多,而且是武戲多于文戲,對于這位動作到位,自然要擺正姿態打好關系。

  受到丁炙的影響,鄒姑娘出道以來基本都是在現代戲里轉悠著的,這個“細雨”也許對于丁炙和烏其商這個層次的人來講算是一個小角色,但實際上對于鄒姑娘來說可以說是一個新的跨越了。

  不一會兒,幾人坐定,開始談起《劍雨江湖》的一些章程。

  這是他們開機前的一次碰頭會。

  丁炙在這部戲里頭作為一名“純演員”,能夠參與到這種碰頭會,自然不是只因為他的咖位。

  畢竟說白了,無論演員的“咖位”多大,烏其商還是能鎮得住場子的。

  丁炙之所以能參與進來,自然是因為他在編劇、導演方面的造詣同樣不淺,這便“能者多勞”了。

  而他雖然無意染指這部片的導演權,但是眾所周知,炙哥對于自己作品的“掌控欲”可是很強的。

  鄒雨桐沒再開口,在旁邊完美地飾演了“花瓶”的角色,因為接下來的話題其實她也摻和不進去。

  不過這種“旁聽”的機會,其實對于一般人來講,都是極為難得的了。

  達到一定高度,或者注定達到一定高度的人,身上都會有一種奇妙的共性。

  而無論是丁炙,還是烏其商其實都是那種做實事類型的人。

  所以幾人之間雖然談不上交情多么深厚,但是在簡單寒暄兩句之后,就很快地進入到了工作狀態當中......

  且不論喻文州那句似真似假的“武俠已死”是否真的發自他的真情實感。

  畢竟就連知道內情的丁炙都不太清楚是這究竟是炒作所需呢,還是那位武俠大師的真心話。

  但作為一個幾乎和國內電影同步發展起來的影片類型,武俠片對于華語電影的重要性,事實上就如同西部片對于漂亮國電影一樣。

  咱們的武俠片,其實在很早就已經建立了一套基本敘事規則,其中的主要元素就是江湖、奪寶、爭霸、復仇、奇情。

  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作為港島電影的重要種類之一,武俠片在敘事方式上就已經達到了頂峰。

  如《金燕子》、《俠女》、《獨臂刀》等武俠經典所開創的故事模式,一直延續到本世紀初,其實都沒有發生什么根本性的變革。

  而以上世紀以“新派武俠之父”喻文州為首的新武俠電影,雖然增加了廟堂和江湖之間糾纏的恩怨情仇,但其實還是脫不開上面說的五大元素,更多的在于動作的創新而非敘事模式的革新。

  很多時候,其實影片劇情和動作場面在電影敘事過程中脫節的問題,并沒有在這一次的武俠片創新浪潮中得到根本性解決。

  武俠電影一直在敘事結構上有一種先天缺陷,就是劇情線索和動作場面在電影敘事過程中相互脫節,不能互為助力。

  大部分武俠電影的劇情,都會在發展到動作場面時按下暫停鍵,等待對陣雙方噼里啪啦地完成打斗場面后,影片劇情再繼續發展。

  這種隱約就像是一種“回合制”的玩法,只是這一來一回的不是打斗,而是劇情的推進。

  除了少量里程碑式的武俠電影作品外,作為商業類型片的武俠電影其實一直是依賴販賣視覺奇觀的。

  因此武俠片的動作場面一直在不斷革新,但在故事層面的進步卻微乎其微。

  即使在中國武俠片的兩種亞類型——拳腳武俠和槍炮武俠中,這種過于依賴視覺奇觀性的動作場面,反而忽視電影故事本身的劇情張力的傾向也一直存在。

  大哥成的“家具城”系列喜劇電影更是前者的佼佼者。

  而像是以宇宙丹為首的時裝武打片則是后者。

  但其實都未能脫離這種“客觀規律”。

  由于此類影片在市場上一直受到觀眾的歡迎,因此武俠電影在敘事結構上的革新也一直缺乏動力。

  國內其實一直流行將武俠片和動作片中的場景分為“文戲”和“武戲”兩種。

  甚至就連丁炙都對此習以為常,其實就是這種劇情和動作脫節所導致的觀眾趣味的反映。

  而在《劍雨》這部武俠片中,在劇本上看,最吸引丁炙的一點就是其人物性格、劇情張力以及動作場景三者的結合,可以說是近些年來武俠片中做最平衡的。

  雖然近幾年其實也沒多少武俠片出來也就是了。

  即使沒有故事中的那些古裝俠客的刀劍格斗場景,這部電影憑借緊湊的劇情張力,仍然能夠吸引觀眾去關注影片中的人物命運,并被片中人物所營造出的情感氛圍所打動。

  甚至可以說,這個故事其實是融合了經典好萊塢敘事類型,完成了一次中國武俠電影的繼承和創新。

  實際上作為一部武俠類型片,丁炙拿到手的這個故事依舊沒有脫離武俠片的“客觀規律”,對江湖、奪寶、爭霸、復仇、奇情等所有武俠片的典型元素都有涉足。

  江湖爭霸、群雄奪寶,以及江湖兒女的恩怨情仇,三條故事線同步推進的同時,主次分明,營造出了緊湊的故事節奏,整個故事忙而不亂,所有人物的情感動機和故事動力都明確清晰。

  也無怪烏其商對此充滿信心,這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種糅合了武打奇觀,敘事推進的一大突破!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