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孤證不立。
單憑盧克·凱奇一個人的個例,還無法確定時間碎片的具體獲得方式。
另外就是黑鐵印記和信仰的作用。
前者,柯林還多少能夠看出,應該是和時間碎片有關。但關于后者信仰的部分,他就多少有些茫然了。
尤其是信仰上所標注出的32這個數字,更是讓柯林一時間有些摸不著頭腦。
“這些信仰點數又究竟是從哪里產生的?”
躺在病床上,柯林默默思索著信仰點數的來源,體內注射的止痛劑漸漸產生了效果。
“……斯特蘭奇醫生,有重患……”
半夢半醒間,他似乎聽到了醫院走廊中傳來的呼喊聲。
“斯特蘭奇?”
聽到這個熟悉又陌生的名字,柯林腦海中模糊的意識閃過一絲清醒。
然而,下一秒鐘,他那絲清醒意識就徹底被睡意所淹沒。
“梅隆拉響汽笛,胡佛敲起鐘;(Mellon pulled the whistle, Hoover rang the bell,)
華爾街發出信號,美國往地獄里沖!(Wall Street gave the signal and the country went to hell.)”
清晨,正世界。
呼嘯的寒風籠罩著紐約街道。
領取免費救濟的隊伍中,民眾裹著單薄的外套,在凜冽的冷風中瑟瑟發抖。
蜿蜒的隊伍看不到盡頭,多數人臉上的表情卻都以麻木為主。
報童們揮動著手中的信使報從隊伍旁經過,聽到報童所唱的童謠,他們排隊的眼神微微變化了一下。
“給我一份報紙。”
伸手攔下報童,行人從懷中掏出兩美分硬幣遞給他,接著一臉好奇的詢問了一句。
“孩子,你口中所唱的這首童謠是從哪里學來的?”
小心翼翼的接過零錢,報童將一份疊好的報紙遞給對方,同時道:“是信使報的柯林先生教給我們的,先生……柯林先生不僅僅告訴我們童謠,還承諾只要是學會童謠的報童,都能夠以每捆便宜5美分的價格從他那里買報紙……”
“信使報?”
“柯林。”
嘴上重復了一下這兩個名字。
顯然不管是柯林還是信使報行人都對此毫無印象。
搖了搖頭,打開手中的報紙。
“梅隆拉響汽笛,胡佛敲起鐘;華爾街發出信號,美國往地獄里沖!”
信使報的頭版上赫然就印著報童所唱的那首童謠。
底下的照片則是一張大蕭條中貧窮母親的照片。
照片中的母親還有她的兩個孩子都衣衫破爛,孩子們蜷縮在母親身旁,將他們的臉藏在母親的肩膀后面,母親則一只手舉到嘴邊,目光看向遠方,眼神中透著愁苦,是一種看不到希望的死氣沉沉。
照片真切傳達了身處于大蕭條時期人們內心的絕望和焦慮,讓看到照片的行人感同身受,他雖然沒有淪落到像是一旁的人群那般排隊領救濟的地步,但是每天十二個小時的工作時間,得到了卻只有不到過往五分之一的酬勞,生活的重擔已經壓的他快要喘不過氣了。
默默嘆了一口氣,順著報紙的內容往下看去,在這張照片底下,是用加粗版的字體寫下的標題。
“胡佛——饑餓總統!”
“如果愚蠢有極限的話,那么我保證,赫伯特·胡佛就是超越極限的那一個。”
“所有人都在失業,但是胡佛沒有,因為我們給了他一份世界上最輕松的工作——犯蠢!”
翻開信使報的報紙往下,通篇都是對于胡佛的嘲諷和咒罵。
行人從頭到尾將信使報看完,愣是沒有得到一絲有用的訊息,簡直就是看了個寂寞。
然而,不知為何,看完報紙的行人內心莫名的卻產生了一種暢快的感覺。
將手中的信使報卷起夾在胳膊底下,行人一邊繼續往前走著,嘴上卻不由哼唱起來:“……汽笛,胡佛敲起鐘;華爾街……美國往地獄里沖!”
這一幕的場景,在紐約各地都有發生。
報童們唱著童謠,將手中的信使報賣出。
他們當中,或許有人對信使報嘩眾取寵的做法不以為意,但是卻也有部分人覺得報紙上所刊登的就是他們心中所想的內容。
在這其中,尤其以工人階層反響最為熱烈。
畢竟,在大蕭條的沖擊之下,他們才是受傷最嚴重的那一批人。
失業潮的沖擊之下,大批的中產階級涌入到勞動行業當中和他們一起爭奪本就稀少的工作,據說最嚴重的地區,例如舊金山,三四個搬運工的招聘,門口卻足足擠滿了上千人之多,上千人就像一群鬣狗一樣去搶這幾根肉骨頭,最后只有那幾個少數幸運兒能得到工作。
在這樣的大環境之下,大批的工人被迫失業。
工人們并不清楚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只知道一覺起來,整個世道就變了。
失業是一種痛苦的經歷,不僅令人沮喪,也讓人感到恥辱。
而眼下,信使報卻在報紙上清楚的告訴他們,這一切都是胡佛的錯。
這讓工人們找到了發泄的渠道,沒有錯,他們失去工作并非無能,一切都是胡佛害的,因為他的愚蠢才導致了大蕭條的發生。
一切都是胡佛的錯!
正如歌詞中所唱的那樣,無能的胡佛帶領著美國沖進了地獄!
“老板,這一次信使報的銷量比上個星期足足增長了一倍以上!”
信使報社,老約翰一臉激動的說道。
“根據報童們的反饋,這一次我們的報紙賣的最好,甚至比一些中小報還要暢銷……”
說到這里,老約翰的語氣都變得振奮了幾分。
這是自信使報銷量下滑以來的首次增長,極具意義。
“你是對的,老板。”
“我對之前懷疑你的決定,感到抱歉老板。”
起先,老約翰對于柯林折價售賣報紙給報童,以及改動刊登內容的做法,并不完全認同,哪怕之前沒有再說話,也多少礙于柯林老板的身份,不敢多說。
但是,這一切隨著報童們的爭相采購,以及信使報銷量的增加,徹底改變了他的想法。